第170章 江南七省的强硬改革(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西北……

    黄权暂时不想让自己卷进去太深。

    那是一个烂泥塘,没了闯王高如岳的打压,王室和一群旧官僚们开始了疯狂的反攻倒算。

    退一步,黄权还不到时候跟他们兵戎相见。

    土地、北方商路,是西北最值钱的两样东西,也是黄权想要拿到手的东西。

    矛盾已然无法调和。

    孙伯雅的主力秦军已经逐渐朝着西北三边撤退靠拢,中州至西安方向上,将广大的土地城池全部暴露在新闯王黄来儿的视野之下。

    除去秦军的两万多人,整个中州到长安依然还有各路守备剿匪总兵数万人马。这些,黄权都不过问,由着京师内阁指挥。

    秦军偏师曹变蛟部,也在大踏步的全面后退,辎重火器据说被流民匪军缴获了不少。

    秦军曹文诏部,彻底钉死住了汉中。已经在汉中全面改革了官制施行江南重农重工商政策,招抚附近几个州府流民,重新划分田地。

    汉中,黄权是打入西北遥望西南的楔子。

    花伶匪军和闯王黄来儿,终于顺利会师……

    内阁手上还有不少兵,各地藩王刀不架在脖子上,绝不会主动退缩。

    马公公急需支援,他有些弹压不住朝廷中部分文武百官对黄权长时间不在京城的怒火了。

    甚至,马公公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惊恐万状的发现,京城内有人在蹿联!

    驻守京城的五军营等禁军改革,严重触犯了部分勋贵集团的利益。

    京师勋贵们在和出身甘拢回疆秦晋之地西北的文武官员们正在进行着不可告人私下接触,极有可能是在计划谋逆!

    正在京城王府调养身体的黄权三弟铁帽子亲王,同样发来警告,当心北方藩王内乱。

    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京师文武百官们,他们始终最优先考虑的只有他们本身的利益。

    这个天下,对于他们来说,救不救无所谓,只要皇上能够保证他们的利益不被继续触犯就行。

    群臣与皇权对最终话事权的角力,从今天起,正式摆上台面。

    中州到西北这一摊烂泥,黄权咬着牙等待最后的刺刀见红时刻!

    北方,救无可救!

    江南,许州。

    望着富丽堂皇而又不失江南雅韵的藏书楼,黄权心里默默叹口气。

    此处藏书单从规模来说,应是江南数一数二的了。

    可惜后世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说是藏书楼,其实仍是一处典型的江南私家园林。

    只是此处收藏了大量古今江南文人的着作,其中有些堪称孤品,所以世人称之为藏书楼。

    有山有水,亭台楼阁,婉转幽静。

    黄权今天来这,并不是来逛这园子的,他来见一个人。

    一个女人。

    会见地点也不是这藏书楼,来这里,完全是因为黄权对这楼名声的好奇。

    这藏书楼的女主人,更加合理的说法,是藏书楼真正主人的小妾侧室。

    一个在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女子,但在私生活中放浪不羁颇有风流倜傥的文人“骚客”之实。

    黄权在入主江南之时,杀了不少她曾经的恩客旧主,她对黄权私下里的不满人尽皆知。

    在岁月无声无形流淌中,她与黄权曾也有过不少的不见面交集。

    她先曾是黄权还是太子时的东宫先生之一的小妾,如今又是黄权罢免的礼部右侍郎翰林院编修的小妾。

    不得不说,六十岁的礼部右侍郎和二十三岁的她,对黄权不满的这一点上,又一次增加了共识。

    她同时还是李君集丈夫好友的曾经的妾室,在这之前又和李君集同为江南花魁歌姬之一。

    她与李君集的姐妹,黄权曾经的红颜李君如……

    也有一定的私交。

    黄权对于江南的主政,她全程见证了江南的改变,既赞成又反对。

    赞成黄权给予了商人同百姓同等的地位和给予女子和男子同等读书的权利,反对黄权对传统文化习俗的打压甚至如今连最重要的科举都有颓废的趋势。

    黄权此次前来会面,李君集已经提前安排人知会了她。

    江南公馆,曾名媚香楼……

    黄权踏入之时,心里是忐忑和不安的。

    看着眼前的物是人非,一切都变得熟悉又陌生。

    这里是许州上层最喜欢的宴会地点之一,也是许州最豪华的酒楼之一。

    它本属于李君集,黄权不过是后来入了股……

    君如曾经的闺房别院依然还在,一草一木都未曾更改。

    黄权和君如在一起,一开始只是一场逢场作戏,演给许州当时的江南士绅们的一场攻心剧。

    那个至刚至烈的女子,那个温柔卑微敏感入尘土的女子,终于还是为照顾黄权声名,舍黄权而去……

    在这个吊诡的王朝末年,有人重名节如性命,有人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