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成为华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工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老黄的刀法,江奕辰也多多少少学了一点。

    虽然不是很精通,但至少不会匆匆忙忙地把最好的技术一下子就抛出去。

    这让赚不到什么钱,还可能要亏本。

    就比如说,如今的亚辰电池,最好的技术已经可以把硅碳锂电池做到220wh\/kg的量产了。

    但倘若一下子就把这技术拿出去,一来成本太高了,二来赚不到那么钱。

    但先拿出180的,赚上一年的钱,再慢慢更新换代,那就至少能赚2-3年的钱。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更新,和材料价格的下探,这些技术的成本还会下降一些。

    总之,刀法要精准,得有专门的部门研究和计算。

    当然,这些事情,江奕辰会给指导性建议,但并不会过多的干涉。

    像黄兴每年都在扩张,还涉及新的行业领域,都是上报一下计划,江奕辰就很快批准同意。

    没办法,江奕辰有着仰止的技能,就是想着当甩手掌柜。

    哪怕凭借他的学习能力,这些经营的技能都能达S级以上,但江奕辰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和兴趣投入其中,管日常运营这些琐事。

    等到9月初的时候,阿斯麦的2台光刻机就到货了。

    在这个非常恰巧的时间节点,江奕辰拿到了干式光刻机。

    钟国栋亲自前往码头协调运输事宜。

    再次花了几百万,成功地将光刻机运到了辰芯微刚刚扩建好的生产车间之中。

    由于不需要超纯水,占地面积和用水量都少了很多。

    生产线中,除了光刻机,其他相应的机器也早早地采购安装到位。

    包括更低制程的光刻机,国产自主的蚀刻机,旋涂、造影等等设备。

    二手光刻机,则是早已经到位,并开展了秘密改良工作。

    看着这些生产车间,江奕辰雄心都起来。

    “江董,您看,现在我们的生产线一举超过了华芯国际,预计明年开始,就可以成为华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工厂了。”

    钟国栋是最高兴的那个。

    原本的人工智能移到了易信公司后,他和黄小婷就全力在负责辰芯微的事情。

    从建工厂,到招聘员工,再到设计芯片,钟国栋把大量的时间都放在这里了。

    制造工艺提升,黄小婷具体在负责。

    但芯片设计,钟国栋带着工程师们都薅秃了不少头发。

    这才拿出了璇玑150。

    微架构模式,带来了强大的Ipc能力。

    如今的钟国栋又被交代了重要任务,那就是设计智能核心。

    人工智能是他的老本行了,拿在设计芯片上,也算是专业对口。

    虽然钟国栋对在芯片中设计智能核心还有疑虑,但江奕辰交代的事情,他无论如何也得干好。

    “这些都是白花花的钱啊。”

    江奕辰有些感慨。

    光刻机还只是其中之一的价格,其他各类机器,以及无尘车间,还有相应的工程师们,才是耗钱的大头。

    新增4个生产线,耗资超过了500亿元。

    为此,江奕辰还接受了融资。

    融资的对象,是华国的相关国企。

    直接融了300亿,江奕辰自己出了200亿,把生产线建了起来。

    钟国栋笑了,“那可不,芯片制造就是烧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赚钱。”

    这些投资,要收回成本,至少要5年以上的时间。

    而5年之后,也许又需要更新更强大的设备了。

    对江奕辰的辰芯微如此大的手笔整芯片生产线,华国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融资不说,还不干涉运营。

    只是要给华国芯片制造留一条稳定的后路。

    不过他们都有些奇怪江奕辰为什么这么大规模地整193nm的干式光刻机。

    要知道这个光刻机,能干的活,28nm就是极限了。

    而45nm及以上的制程芯片,一些军用倒是足够了,可消费端不行,无法竞争过苔鸡电。

    特别是如今的华国,手机行业发展非常快,需要的芯片数量成倍增长。

    但若是辰芯微的技术不行,他们也不可能把订单放在这里。

    说白了,市场都是趋利的,没有好处的合作,谁会来干?

    “非接触式光刻系统改良还需要多久?”江奕辰忽而朝着黄小婷问。

    “已经三班倒在推进了,预计年底前能够全部完成,并调试到位。”黄小婷头发剪得短短的,脸上有着疲惫。

    “速度要有,但工艺水平也要尽快提升起来。”江奕辰提醒她。“我看了下,招了不少新人。”

    “那没办法啊,现如今有类似工作经验的太少了。”黄小婷有些无奈。

    就这些人,就花了她不少心思。

    而且光工资成本就暴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