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宣宗文武——汪肇、谢宾举、聂铉等(4/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仕,以功荣赠其父、母、前妻、封继配。归家研读经史自娱,常戒其子曰:“毋挟势以逞威,吾之愿也。”为人持重,不轻易戏言,好谈人善,不好谈人恶。与兄道亨相友爱,兄以子少让财产,不受。乐助人,会元陈中尝称其加,“仕者可为居官之法,隐者可为族里之法”。

    叶春,本姓林,字景旸,海盐大易乡人,洪武间为海盐县胥吏,后历任礼部郎中、两淮盐运使、调福建参政。仁宗即位,受命巡视应天、镇江、常州、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宣德初,又奉命随大理卿胡概巡视江浙,为政清廉,百姓称道,三次莅临浙西,时嘉兴府属县仅嘉兴、海盐、崇德,境域宽广,难以治理,遂奏请朝廷增设4县,以便治理,未几获准,五年三月实施,还朝后,擢刑部右侍郎,卒于官。

    瞿佑,字宗吉,号存斋,钱塘人,早年即能诗,谙熟典故,14岁时,其父友人张彦复即兴以鸡为题,让他赋诗,佑当即脱口吟道:“宋宗窗下对谈高,五德名声五彩毛;自是范张情义重,割烹何必用牛刀。”四句诗各自点出四个鸡的典故,格律工整。张拍手称绝,因此诗名远扬。明初曾任宣阳县训导,迁周府长吏,永乐年间,因作诗招祸罢职,被谪居保安。10年后获赦,做过3年家塾先生,后归居故里,以着述度过余年,着作颇多,主要有《存斋诗集》、《归田诗话》、《闻史管见》、《剪灯新话》等。

    师逵,明朝大臣,官至户部尚书,字九达,兖州东阿人,幼年聪敏,8岁读书,日记千言。20岁入太学,从御史到辽东视察,因刚直不阿,触犯上司,被诬陷,逮至京城。太祖见其长相非凡,问明真相,擢为御史,后任陕西按察使,到任一月内,即将千余积案审理完毕;成祖即位,升兵部侍郎;仁宗即位,升户部尚书,居官40余年,为政清廉,家无积蓄;宣宗常与群臣议论:“大臣持廉守正者,唯逵一人。”后卒于任所。

    张政,字平夫,安徽省广德人,资质聪慧,登进士。

    李铭,宣宗时驸马,娶明仁宗女清河公主为妻。

    张宗琏,字重器,江西吉水人,政治人物、进士。中进士二甲第五十五名,后累任至南京大理寺丞,后贬为常州同知。当时明廷派遣李立治理江南军籍,后擅自逮捕平民,张宗琏与之相争,使大量平民幸免,后因背部生疮而死,葬时有上千名常州百姓衣着白衣送葬。

    郭敬,明朝四朝元老级太监,生于西夏县曹张镇,自18岁跟随明成祖朱棣,亦是大太监王振的亲信,在大同镇守的时候,土木堡之变中曾躲在草丛里逃过一劫。

    蒋骥,以翰林院侍读承直郎身份,参与修纂明太宗实录,三甲同进士,与王艮、金幼孜等同年。

    俞士吉,字周贞,号栎庵,晚号大瀛海客,浙江象山人。中举人,授兖州府学训导;建文中,上疏言时政得失,为朝议所允,晋监察御史,出按凤阳、徽州、湖广。成祖即位之后,进佥都御史。时浙西大水,命偕户部尚书夏元吉,往督农政。湖州灾,奏捐粮六十万石赈民。三年夏,浙西大饥,又随夏元吉发粟三十万石往赈。以礼部侍郎衔出使日本,封其国山为“寿安镇国之山”,为襄阳知府。仁宗在东宫,闻士吉善诗,询以古诗唐律,命作《圣节》诗各一体,援笔立成。宣德初,授南京刑部侍郎,越五年致仕。史传称其“仪表修洁,举止清雅,文采蔚然,谀之不喜,犯之不怒,伟度洪量汪如”。着有《栎庵自怡稿》。据石浦《武氏家谱》载,曾与郑和率船队下过西洋。

    释迦也失,明朝着名的三大法王之一,系西藏拉萨河下游蔡贡塘地方人。自幼出家,后拜西藏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为根本上师,学习佛法,因其勤奋好学,才华过人,故宗喀巴称其为“辩才无碍”的八大弟子之一。明成祖先后两次派专使召请宗喀巴,宗喀巴因年老未能亲往,遂派其弟子释迦也失代表他前去:释迦也失到达南京,受到明廷的盛大欢迎,在南京期间,每次朝觐明成祖,成祖赐坐,赐茶,赐宴,待以殊礼。此后,释迦也失遵照成祖之旨令,在南京营造寺宇,召募僧众,举行盛大宗教活动,受到成祖的赞许和赏识,给予优渥恩宠。

    明成祖封其为“妙觉圆通慈慧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赐印诰及金边黑色僧帽一顶。翌年,释迦也失返归西藏,于拉萨北郊主持修建了着名的色拉寺。释迦也失于古稀之年,仍不畏道路艰险、旅途辛劳,再次进京,觐见明宣宗皇帝,为明宣宗治愈重病,他曾多次赴蒙古、五台山和青海等地讲经传法,倡建寺庙。明宣宗颁赐释迦也失御制**金印,封其为:“万行妙明真如上胜清净般若弘照普应辅国显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觉如来自在大圆通佛”,简称大慈法王,藏语为“绛钦曲结”。释迦也失卒于返藏途中,明廷下令在青海卓摩喀建造喇嘛寺,赐名”弘化寺”,以示纪念,寺内修建“至善大慈法王塔院”,收藏有大慈法王的舍利。

    李贤,初名失必儿丑驴,鞑靼贵族,明朝初期大臣,初为北元工部尚书。在永昌侯蓝玉为主将发动“捕鱼儿海之战”,击溃北元残余政权,北元工部尚书失必儿丑驴脱离北元政权,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