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隆庆臣将——瞿景淳、高翀、吴悌等(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监祭酒事。转左侍郎,再改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教习庶吉士,寻掌翰林院事,升礼部尚书。为言官所劾,遂以疾乞归,由高拱推荐,掌詹事府,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年五十六。

    李迁,字子安,江西新建人。任工部左侍郎总督河道,南京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以平定韦银豹功加右都御史,不久升为南京刑部尚书,引疾致仕。

    何东序,字崇教,号肖山,猗氏人。授户部主事,员外郎,出为衢州知府,迁山东副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进右副都御史,因得罪高拱致仕。

    苏佑,字允吉,号舜泽,更号榖原,山东濮州人。授吴县令,改束鹿令,皆有惠政,迁广东道监察御史,未几出按宣大,平定大同兵变。按山西,江西提学副使,擢山西参政,分理雁门三关,晋大理寺少卿。拜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均徭赋,省供亿,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进刑部侍郎,改兵部侍郎兼都御史总督宣大军务,屡败强寇,进兵部尚书,以兵饷失事削籍,年八十。

    靳学颜,字子愚,号两城,山东济宁人。授南阳府推官,历吉安府,迁左布政使。隆庆初为太仆寺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晋工部侍郎,改吏部左侍郎。因与首辅高拱不和,以病乞归,年五十八。

    徐文辉,字朝章,号龙潭,江苏宜兴人。尚书徐溥之孙,以荫入太学,后迁上林苑监左丞监领,园田漆林之入,中贵人依势侵夺,文辉治之以法。擢后军都督府经历,又任岷府左长史,年八十。

    曾钧,字廷和,江西进贤人。擢南京礼科给事中,时四方银场得不偿费,曾钧奏罢之。曾钧为人端严廉正,先后弹劾尚书刘龙、翊国公郭勋、礼部尚书严嵩,侍郎蒋淦、巡抚赵锦、操江御史柴经,声振一时。出为云南副使,四川参政,河南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当时徐、邳等十七州县连被水患,曾钧请浚刘伶台至赤宴庙八十里,筑草湾老营河口,增高家堰长堤,缮新庄等,数月工成,进工部右侍郎。隆庆初为南京刑部右侍郎,乞归,赠刑部尚书,谥恭肃。

    毛恺,字达和,号介川,晚号节斋居士,浙江江山人。擢御史,以言事为执政者所恶,谪宁国推官,历瑞州知府,升南京工部主事,由河南右布政使为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由吏部右侍郎改左侍郎,升南京礼部尚书,年六十五,谥端简。

    沈越,字中甫,南京锦衣卫人,擢山东道监察御史。平江民为之立碑,罗田亦祀于名宦。为御史,持廉秉公,厘奸革弊。以试事忤旨落职,出任开封府判,稍迁卫辉府推官,再迁德安府同知。因不附权贵,竟致归里。

    马坤,字顺卿,号南渚,江苏通州人。授户部主事,历河南左布政使。升顺天府知府,大理寺卿,户部右侍郎,左侍郎。升南京工部尚书,改南京户部尚书。以振武营卒之变,稽训月粮被劾致仕。

    任瀚,字少海,四川南充人。屡迁考功郎中,累至翰林院检讨,引疾请归,不报复,引还。为周来所劾勒为民,遇赦复官,致仕,终世宗朝不复用。神宗立,四川巡抚刘思洁、曾省吾先后疏荐,亦仅优旨报闻而已。瀚少怀用世专力百家二氏之书,晚又潜心于易,文亦高简为嘉靖八才子之一。

    林俊,字待用,号见素,福建莆田人。除刑部主事,进员外郎。上疏请斩妖僧继晓,并罪中贵梁芳,谪姚州判官。擢云南副使,调湖广,后起南京右佥都御史。正德时,进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四川。世宗即位,起工部尚书,改刑部,朝有大政,必侃侃陈论,持正不避嫌,因屡见恪,遂致仕。“大礼”议起,与杨廷和合,又因世宗杖决大臣,乃数上疏力救。六年四月卒,年七十六。弘治七年夏六月,《明伦大典》成,追论林俊附和杨廷和罪,削其官。隆庆初复官,赠少师,谥贞肃。有《见素文集》、《西征集》。

    徐学霅,字以言,号龙川,浙江上虞人,官至刑部郎中。“庚戌之变”后,廷臣集议制敌之策,群臣皆以琐细小事应付,惟徐学诗愤然说:“大奸柄国,乱之本也。”疏弹劾首辅严嵩,方士陶仲文密告世宗,说严嵩“孤立尽忠”,遂逮徐学诗下狱,削籍为民。在徐学诗之前,弹劾严嵩获罪的还有叶经、谢瑜、陈绍,皆为上虞人,时称“上虞四谏”。隆庆初起南京通政参议,未之官卒。

    王积,字子崇,号虚斋,南直隶太仓州人。历官广东参议,因性刚直,不趋炎附势,故不得调,至卖衣自给,遂上疏请休。起为陕西参议,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为政有大体,吏民无不畏服,仕终南京兵部右侍郎,被劾,遂以病致仕,卒年七十六。

    万镗,字仕鸣,进贤人,历任刑部主事、吏部文选郎中、太常、大理少卿。世宗嗣位,进顺天府尹,累迁南京兵部侍郎、右都御史。应诏陈言忤旨,斥为民。以严嵩荐,起副都御史,迁兵部侍郎、南京刑、礼二部尚书,召掌刑部。代李默为吏部尚书,为严嵩所引,每事委随,又颇通馈遗,为严嵩义子赵文华所劾,命削籍,隆庆初复官,赠太子太保。

    杨大章,字章之,号东桥,浙江余姚县人。历浏阳、歙县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