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转战鞑靼——马芳(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突进,阿勒坦大喜,正欲合围歼之,却见蒙古军两翼突现明军。原来,马芳早安排他的“家兵健儿”从侧翼突进,在战斗打响后将蒙古军拦腰斩断,一场原本阿勒坦计划内的伏击战,反成了明军的歼灭战,此战“持续昼夜,格杀甚烈,”马芳本人依旧身先士卒冲荡敌阵,冲杀间竟然“马刀砍损三把”,经一夜恶斗,蒙古骑兵终于倒在明军坚韧的精神面前,仓皇的扔下满战场的尸体拔马溃散,阿勒坦遭遇了第一场惨败。

    马芳出塞、奔袭、破敌、追杀、决死恶斗,七战七捷,赢得了一场场胜利,从宣府到大同、从大同至怀安,马芳军的奔袭距离,在这场战斗中竟长达一千里,捷报传来,大明上下震惊,朝野上下一片狂喜,世宗复加马芳为左都督,擢升为宣府总兵官。

    马芳升任宣府总兵后,为实现“先发制人”,多年来时常命亲兵化装混入被蒙古军掳走的逃难百姓里,趁机混入蒙古军中“卧底”,对阿勒坦所信任的叛将们,马芳也苦心策反,先后发展了多位“线民”,并借机派细作混入其中。这些被马芳派去“潜伏”的人,此后都将各类重要情报送回。因此马芳对于蒙古部落特别是阿勒坦部的活动情况了如指掌,而王崇古就任宣大总督伊始,曾与马芳一道商讨战事,事后大赞道:“胡骑来去虽快,却难逃马桂馨耳目。”

    凭借正确的情报,马芳逐渐大胆实现他“先发制人”的战略,从担任参将开始,马芳就开始着手组建隶属于他的“家兵”。每当阿勒坦进犯的情报送来后,马芳立刻将他的“家兵”散布在明蒙交界的边境线上,组成数支三十至四十人的“小分队”,当阿勒坦大举进犯后,马芳的“家兵”立刻全线出动,对蒙古人的后方进行疯狂的报复性攻击,或抢夺马匹,或焚烧草场,或袭击阿勒坦的辎重粮草,与马芳的主力部队前后夹击,粉碎阿勒坦的入侵。担任宣府总兵后,马芳更加胆大,除了每年频繁的侵扰阿勒坦,更多次组织主力部队,对边境蒙古部落发动大规模的惩罚性袭击。

    史载他“或躬督战,或遣婢将”,每年“数出师捣巢”,多次“多所斩获,寇大震”。规模最大时,马芳亲率大军奔袭四百里,捣毁内蒙古兴和地区的蒙古部落后,竟在当地旧堡垒遗址上“登高四望,耀兵而还”。马芳率主力出击内蒙北沙滩,意图重创阿勒坦主力,但阿勒坦却巧妙绕开马芳兵锋,奇袭马芳辖区宣府,攻破重镇隆庆,事后马芳因“坐寇入”之罪遭朝廷严斥,被夺去左都督职务,念及往昔战功被令“戴罪立功”。

    自马芳担任宣府总兵后,阿勒坦的侵扰重点,就逐渐转向延绥、宁夏、甘肃等地区。受马芳影响,延绥总兵赵苛,大同总兵姜应熊等边将也屡次主动出击,对蒙古部落发动反攻,虽然有胜有败,但忌惮明军反扑的阿勒坦终不敢如往昔那般长驱直入,再加上蒙古部落连续数年频遭雪灾,导致阿勒坦数次南侵皆损失惨重,渐渐陷入颓势。

    为扭转局面,阿勒坦集结十万骑兵,以其长子辛爱统帅,发动了对明朝边境重镇万全右卫的大规模攻击,马芳也因此迎来了他一生中最凶险一战——“马莲堡会战”。

    万全右卫是明朝宣府西路长城的要冲,在明蒙战争中,它既是遏制蒙古军攻势的战略要地,更数次挫败蒙古军入侵。但阿勒坦竟一次动用了十万精骑的重兵,一旦万全右卫沦陷,阿勒坦此次南侵就将无后顾之忧,不但河北地区会惨遭涂毒,京城安全也将受严重威胁。战事爆发后,明朝迅速做出反应,兵部尚书杨博急命固原、延绥、宣府、大同、蓟镇五大总兵率精锐驰援,马芳率宣府军在正面迎击蒙古军主力,蓟镇援军从侧翼夹击,大同、延绥、固原三镇精兵于山西天成、阳和地区设伏,意图聚歼蒙古军主力。

    而担任正面迎击的马芳,恰是明军战略中的关键棋子,但马芳率一万精兵刚刚赶到万全右卫北面二十里的马莲堡,即与蒙古军侦骑遭遇,继而蒙古军十万主力部队火速扑来,敌众我寡下,有副将建议立刻南撤,与万全右卫守军会合后再战,马芳断然拒绝道:“今敌气势正盛,避之必覆没,唯痛击也。”当即下令全军在马莲堡设防,升起“马”字战旗,与蒙古军针锋相对。此时大同、延绥、固原三镇援军相距遥远,蓟镇援军尚在途中,万全右卫守军兵力单薄,马芳所在的马莲堡,已是彻头彻尾的“绝地”。慑于马芳的威名,蒙古军未敢立刻发起强攻,仅派小股骑兵连续试探,马芳镇定自若,坦然应对,命令部下大张旗鼓,摆出数万精兵坐镇的假象。不明虚实的蒙古军不敢近前,仅用硬弩和土铳不断轰击,双方对峙至下午。

    年久失修的马莲堡城墙在蒙古军的攻击下又突然坍塌,正当马芳的部将正慌忙修缮城墙时,马芳却断然制止,相反命令全军偃旗息鼓,甚至对蒙古军的骚扰也不再还击,一时间全军摆出了“空城计”的态势。入夜后,为试探马芳虚实,蒙古军大张旗鼓摆出全面进攻的架势,甚至点起火把彻夜呐喊辱骂,一时间“野烧蚀天,嚣呼达旦”,马芳却不慌不忙,命部下堂而皇之打开马莲堡城门,自己却在军帐里安然静坐,对蒙古军的挑衅充耳不闻。虚虚实实下,蒙古军果然上当,叫嚣整夜,却不敢贸然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