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抗倭名将——俞大猷(3/3)
擒。与俞大猷协同作战的闽、广一带的官员冒领俞大猷的战功,但俞大猷并不与其计较。事后,俞大猷被提升为副总兵,协助驻守南、赣、汀、漳、惠、潮诸郡。俞大猷又乘胜征讨程乡的盗贼,梁宁逃走,徐东洲被擒获,林朝曦约请黄积山谋求大举抗拒官军,官军攻破贼营,斩了黄积山,林朝曦逃去,但后来也被徐甫宰所击灭。
从日本国本土而来的新的倭寇又伺机侵略,他们人数日益壮大以后,袭击兴化,但围攻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攻下来。而此时刘显派了八个人带着书信到兴化传达信息,被倭寇拦杀,倭寇就换上刘显使者的服饰骗开城门,趁机攻陷了兴化城。倭寇攻陷兴化后,刘显率兵逼近兴化,但因为兵少,刘显不敢擅自攻城,却因此被弹劾,背负罪名。俞大猷认为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与倭寇在城外战,胜负参半,如果强行攻城,损失过重,反会被倭寇所灭,所以需要有足够的军队来合围。
朝廷以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并以谭纶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前来支援,而都指挥欧阳深却中了倭寇埋伏搏战而死,倭寇遂占据平海卫。戚继光率领浙江兵前来支援,戚继光到后,谭纶立刻筹备对倭寇的总攻,先在各海道上环立栅栏阻断倭寇归路,而后谭纶以刘显为左军,俞大猷为右军,谭纶自领中军,以戚继光为先锋,围攻平海卫,一举告破,斩首两千余级,俞大猷与戚继光等率兵追击,倭寇道路不通,又被斩杀三千多人。收复兴化后,因戚继光功劳最多,于是朝廷让戚继光代替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俞大猷调任南赣总兵官。
俞大猷调任广东总兵官,潮州倭寇纠集两万多人,与海盗吴平互为犄角,而此时,少数民族首领蓝松三、伍端、温七、叶丹楼、程绍录、梁道辉等也开始作乱。俞大猷之前有招降这些少数民族部落的经验,而后又多次歼灭倭寇,很有威名,于是俞大猷单枪匹马去招降程绍录,又让程绍录劝梁道辉归降。惠州参将谢敕与伍端等交战,打不赢,就说“俞家军”来了,伍端等首领赶忙逃回山寨,不久,俞大猷果真来到惠州,将温七擒获。伍端见温七被擒,于是负荆请罪来俞大猷军中,请求攻打倭寇开弥补自己的过失。俞大猷于是以伍端为先锋,在邹塘围攻倭寇,焚杀倭寇四百多人。倭寇全部逃到崎沙、甲子等处,抢夺渔民船只向大海方向逃去。倭寇船只在海中多遇风沉没,侥幸脱险的二千多人,退守海丰金锡都。俞大猷率军将其包围两个月,倭寇粮食断绝,打算逃走,却被副将汤克宽设伏兵击败,手刃倭寇首领三人,参将王诏等人随后赶到,将倭寇全部剿灭,俞大猷于是转移到潮州,将蓝松三、叶丹楼、吴平等招降。
吴平造船几百艘,聚众一万多人,筑城造反,在劫掠滨海诸郡,戚继光率军将吴平击败,吴平逃往南澳,不久之后,吴平攻掠福建,把总朱玑等战死。俞大猷率领水军,戚继光率领陆军,二人夹击南澳,大破吴平,吴平只身前往凤凰山。戚继光留守南澳,俞大猷部将汤克宽、李超前往攻打,但却遭遇失败,吴平抢夺民船逃到海上,俞大猷遭到巡按御史的弹劾,被免官,而吴平又被汤克宽在万桥山歼灭,吴平生死不明。
李亚元在河源、翁源一带作乱,总督吴桂芳征兵十万,派俞大猷前往征讨,俞大猷分兵五哨,直岛李亚元巢穴,前后俘斩一万四百余人,夺回百姓八万余人,朝廷于是以俞大猷为广西总兵官,授平蛮将军。而后伍端病死,伍端部下王世桥叛乱,并劫持同知郭文通,俞大猷率军前往将击败,王世桥部下将其捆绑来献给俞大猷,俞大猷官进署都督同知。
海贼曾一本在广州、福建叛乱,澄海知县被擒,守备李茂才战死,朝廷于是让俞大猷暂时督广东兵前往征讨,俞大猷率领郭成、李锡等将其剿灭,将曾一本擒杀,俞大猷官进右都督。广西黄朝猛、韦银豹作乱,劫杀官军百姓,抢夺财物,巡抚殷正茂征兵十四万,派俞大猷前往讨伐,俞大猷兵分四路,连破贼巢几十个,韦银豹等退保潮水,潮水地势非常高,俞大猷连续攻打了十多天没有攻下,于是佯攻马浪,派参将王世科趁雨夜上山设伏,黎明时开始攻山,将敌人全部歼灭,斩首八千四百余,并生擒黄朝猛、韦银豹,俞大猷因功子孙世袭指挥佥事。
俞大猷是一位廉洁的将帅,对部下颇有恩惠,数建奇功,名震南部疆土,而巡按李良臣以奸贪之罪弹劾他,兵部坚决为其辩诬,皇帝诏令俞大猷回原籍听候差遣。后来起用为南京右府佥书,未及赴任,后又以都督佥事出任福建总兵官。海贼突袭闾峡澳,俞大猷因战事失利被免官,又以署理都督佥事起用为后将军府佥书,负责训练车营。
俞大猷连续上疏三次,请求告老还乡,不久病死,朝廷追赠赠左都督,谥武襄。俞大猷负有奇节,以古代贤人豪士为自己的楷模。他用兵,先谋略而后征战,眼光远大,不贪近功,忠诚为国的精神老而弥笃,所到之处屡有大功。
从日本国本土而来的新的倭寇又伺机侵略,他们人数日益壮大以后,袭击兴化,但围攻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攻下来。而此时刘显派了八个人带着书信到兴化传达信息,被倭寇拦杀,倭寇就换上刘显使者的服饰骗开城门,趁机攻陷了兴化城。倭寇攻陷兴化后,刘显率兵逼近兴化,但因为兵少,刘显不敢擅自攻城,却因此被弹劾,背负罪名。俞大猷认为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与倭寇在城外战,胜负参半,如果强行攻城,损失过重,反会被倭寇所灭,所以需要有足够的军队来合围。
朝廷以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并以谭纶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前来支援,而都指挥欧阳深却中了倭寇埋伏搏战而死,倭寇遂占据平海卫。戚继光率领浙江兵前来支援,戚继光到后,谭纶立刻筹备对倭寇的总攻,先在各海道上环立栅栏阻断倭寇归路,而后谭纶以刘显为左军,俞大猷为右军,谭纶自领中军,以戚继光为先锋,围攻平海卫,一举告破,斩首两千余级,俞大猷与戚继光等率兵追击,倭寇道路不通,又被斩杀三千多人。收复兴化后,因戚继光功劳最多,于是朝廷让戚继光代替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俞大猷调任南赣总兵官。
俞大猷调任广东总兵官,潮州倭寇纠集两万多人,与海盗吴平互为犄角,而此时,少数民族首领蓝松三、伍端、温七、叶丹楼、程绍录、梁道辉等也开始作乱。俞大猷之前有招降这些少数民族部落的经验,而后又多次歼灭倭寇,很有威名,于是俞大猷单枪匹马去招降程绍录,又让程绍录劝梁道辉归降。惠州参将谢敕与伍端等交战,打不赢,就说“俞家军”来了,伍端等首领赶忙逃回山寨,不久,俞大猷果真来到惠州,将温七擒获。伍端见温七被擒,于是负荆请罪来俞大猷军中,请求攻打倭寇开弥补自己的过失。俞大猷于是以伍端为先锋,在邹塘围攻倭寇,焚杀倭寇四百多人。倭寇全部逃到崎沙、甲子等处,抢夺渔民船只向大海方向逃去。倭寇船只在海中多遇风沉没,侥幸脱险的二千多人,退守海丰金锡都。俞大猷率军将其包围两个月,倭寇粮食断绝,打算逃走,却被副将汤克宽设伏兵击败,手刃倭寇首领三人,参将王诏等人随后赶到,将倭寇全部剿灭,俞大猷于是转移到潮州,将蓝松三、叶丹楼、吴平等招降。
吴平造船几百艘,聚众一万多人,筑城造反,在劫掠滨海诸郡,戚继光率军将吴平击败,吴平逃往南澳,不久之后,吴平攻掠福建,把总朱玑等战死。俞大猷率领水军,戚继光率领陆军,二人夹击南澳,大破吴平,吴平只身前往凤凰山。戚继光留守南澳,俞大猷部将汤克宽、李超前往攻打,但却遭遇失败,吴平抢夺民船逃到海上,俞大猷遭到巡按御史的弹劾,被免官,而吴平又被汤克宽在万桥山歼灭,吴平生死不明。
李亚元在河源、翁源一带作乱,总督吴桂芳征兵十万,派俞大猷前往征讨,俞大猷分兵五哨,直岛李亚元巢穴,前后俘斩一万四百余人,夺回百姓八万余人,朝廷于是以俞大猷为广西总兵官,授平蛮将军。而后伍端病死,伍端部下王世桥叛乱,并劫持同知郭文通,俞大猷率军前往将击败,王世桥部下将其捆绑来献给俞大猷,俞大猷官进署都督同知。
海贼曾一本在广州、福建叛乱,澄海知县被擒,守备李茂才战死,朝廷于是让俞大猷暂时督广东兵前往征讨,俞大猷率领郭成、李锡等将其剿灭,将曾一本擒杀,俞大猷官进右都督。广西黄朝猛、韦银豹作乱,劫杀官军百姓,抢夺财物,巡抚殷正茂征兵十四万,派俞大猷前往讨伐,俞大猷兵分四路,连破贼巢几十个,韦银豹等退保潮水,潮水地势非常高,俞大猷连续攻打了十多天没有攻下,于是佯攻马浪,派参将王世科趁雨夜上山设伏,黎明时开始攻山,将敌人全部歼灭,斩首八千四百余,并生擒黄朝猛、韦银豹,俞大猷因功子孙世袭指挥佥事。
俞大猷是一位廉洁的将帅,对部下颇有恩惠,数建奇功,名震南部疆土,而巡按李良臣以奸贪之罪弹劾他,兵部坚决为其辩诬,皇帝诏令俞大猷回原籍听候差遣。后来起用为南京右府佥书,未及赴任,后又以都督佥事出任福建总兵官。海贼突袭闾峡澳,俞大猷因战事失利被免官,又以署理都督佥事起用为后将军府佥书,负责训练车营。
俞大猷连续上疏三次,请求告老还乡,不久病死,朝廷追赠赠左都督,谥武襄。俞大猷负有奇节,以古代贤人豪士为自己的楷模。他用兵,先谋略而后征战,眼光远大,不贪近功,忠诚为国的精神老而弥笃,所到之处屡有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