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抵制阉党——文震孟(2/3)
孟的大腿上,左右一声断喝:“打!”旗校挥棍杖击文震孟的大腿,每打5棍,就换一个旗校,80根下来,文震孟被打得皮开肉绽,接着诏令下达:文震孟贬谪出京。
职司监察、纠劾的御史和给事中纷纷上疏营救文震孟,为他说情,熹宗一概不理。文震孟也不去贬所,出京后便径直回了长洲老家,闭门谢客,打算终老于家。文震孟受杖而归距他荣赝状元桂冠不过七、八个月。文震孟在家度过了平静的四年,第五年上,太仓籍的进士顾同寅、官学生孙文赋诗悼念被“阉党”诬杀的抗金名将熊廷弼,被捕下狱,御史门克新奏劾顾同寅、孙文的诗为“妖言”,还把文震孟牵扯进去。结果,文震孟被夺宦籍,贬为平民。
熹宗去世,他的弟弟朱由检承嗣大位,年号“崇祯”。面对衰颓的江山,崇祯帝试图挽狂澜于既倒,他登基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铲除“阉党“,魏忠贤畏罪自杀,客氏被杖毙,“阉党“中坚人物崔呈秀也自缢身死。与此同时,皇帝诏令为被“阉党“害死、贬谪的官员平反,文震孟应召入京,出为侍读,在退出官场6年后,文震孟再次入仕。不久,文震益调任左中允东宫左春坊的属官,奉命以左中允的身份充任日讲,为崇祯帝讲解经史。
金主皇太极率十几万精兵从喜峰口攻入关内,一路杀掠,兵峰直抵北京城下,在押囚犯刘仲金等170人乘机越狱逃跑,被捉获。崇祯帝闻讯,龙须大怒,诏令逮捕刑部尚书乔允升、左传郎胡世赏及提牢主事熬继荣下狱,准备问死。按律乔允升、胡世赏不应受此罪,崇祯皇帝此举失当,但他正在火头上,公卿大臣无人敢谏刚直的文震孟不肯坐视,打定主意劝谏。一天,轮到文震孟为崇祯皇帝讲解《鲁论》、《论语》,在鲁地流传的一种版本,讲到“君使臣以礼“一段时,他反复讲解,规讽崇祯帝,崇祯帝感悟,马上降旨放出乔允升、胡世赏。
因边境危机,崇祯帝下诏求安边将才,‘阉党’残余王永光时为吏部尚书,乘机荐举同党吕纯如等人,试图为‘阉党’翻案。一时间,‘阉党’的残渣余孽蠢蠢欲动,鼓噪翻案,文震孟见状,上疏弹劾,但崇祯帝很宠信王永光,不信他有什么不轨行为,对文震孟的奏疏不予理睬。不过,他也没有怪罪文震孟,相反认为他忠心可嘉,把他升为左谕德,掌管司经局。
司经局是东宫衙门,职司经籍。文震孟仍兼任日讲官,文震孟坚信王永光图谋翻案,遂再一次上疏说:“众小人合谋,想借守边将才等事为‘阉党’翻案。天下有无才而误事的君子,没有怀忠而报国的小人。今有向来不知羞耻、惨杀名士贤人的吕纯如,四处活动,想为自己翻案。王永光身为吏部尚书,假窃威福,用小人而斥贤人,专权跋扈,心狠手毒;弄虚作假,假装诚直;论资升迁,变乱祖制;考试选拔,摈弃清正。举朝震恐,但无人敢言。臣子都如此,不是国家之福!”崇祯皇帝御览后,半信半疑,命文震孟列举事实上奏,文震孟奏言:“杀名士贤人,吏部郎中周顺昌;论资升迁,贬抑吏科都给事中陈良训;考试选拔,摈弃中书舍人陈士奇、潘有功。”崇祯帝不能不信了,责斥王永光。
王永光恼羞成怒,发誓报复,他勾结太监王永祚,谎言那陈士奇乃姚希孟的门生,而文震益乃姚希孟的舅舅,故文震孟偏向陈士奇而诋毁王永光。在王永光与文震孟之间,崇祯帝更相信王永光,他打消了对王永光的怀疑,转而怀疑起文震孟来,他下诏宽慰王永光,责斥文震孟肆意诋毁,文震孟着实受了一场冤枉。尽管他的忠心不为崇祯帝所理解,但王永光一伙却不得不收敛一下,他们翻案的野心化作泡影。文震孟不仅遭到崇祯帝的斥责,且得罪了权臣王永光,他觉得难以再在朝中做官了,遂退隐田园。
任命文震孟为东宫右春坊的长官右庶子,要他出仕。文震孟不得不从命,赴北京上任,几年后,文震孟进宫为东宫衙门詹事府的少詹事。出任少詹事不久,他上疏请求修正《光宗实录》,辨明是非。《光宗实录》是熹宗天启年间编纂的,当时的礼部侍郎周炳谟,在编写神宗朝的储位之争及“妖书“、“梃击“诸案时,秉笔直书。魏忠贤专权,御史石三畏奏劾周炳谟贬斥神宗,周炳谟被罢官。魏忠贤命他的党徒重修《光宗实录》,歪曲事实,诋诬拥卫皇太子的大臣。文震孟摘录了《光宗实录》中最为荒谬的记载数条,上疏请求改正,崇祯帝召集群臣面议。内阁首辅温体仁为人奸诈,倾向‘阉党’,嫉贤妒能,他与爪牙、内阁大臣王应熊百般阻扰,致使修正《光宗实录》一事不了了之,文震孟愤恨不已,但也无可奈何。
不久,一条震惊朝野的消息传到北京: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率部攻下凤阳,焚毁明朝皇帝的祖坟,崇祯帝闻讯,大惊失色,慌忙穿上孝服哭祭,诏杀凤阳巡抚杨一鹏。文震孟乘机上疏,指斥当权的大臣误国,他说:“当前诸臣,不能忧国奉公,结党营私,致使江山危若累卵。最近几年来,振肃纲纪都采取了哪些措施?选贤任能用了几人?安内攘外有什么策略?富国强兵有何方法?陛下应奋然一怒,颁发哀痛之诏,追究犯法该职者的罪行,从重处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抚、绥靖政策,放宽
职司监察、纠劾的御史和给事中纷纷上疏营救文震孟,为他说情,熹宗一概不理。文震孟也不去贬所,出京后便径直回了长洲老家,闭门谢客,打算终老于家。文震孟受杖而归距他荣赝状元桂冠不过七、八个月。文震孟在家度过了平静的四年,第五年上,太仓籍的进士顾同寅、官学生孙文赋诗悼念被“阉党”诬杀的抗金名将熊廷弼,被捕下狱,御史门克新奏劾顾同寅、孙文的诗为“妖言”,还把文震孟牵扯进去。结果,文震孟被夺宦籍,贬为平民。
熹宗去世,他的弟弟朱由检承嗣大位,年号“崇祯”。面对衰颓的江山,崇祯帝试图挽狂澜于既倒,他登基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铲除“阉党“,魏忠贤畏罪自杀,客氏被杖毙,“阉党“中坚人物崔呈秀也自缢身死。与此同时,皇帝诏令为被“阉党“害死、贬谪的官员平反,文震孟应召入京,出为侍读,在退出官场6年后,文震孟再次入仕。不久,文震益调任左中允东宫左春坊的属官,奉命以左中允的身份充任日讲,为崇祯帝讲解经史。
金主皇太极率十几万精兵从喜峰口攻入关内,一路杀掠,兵峰直抵北京城下,在押囚犯刘仲金等170人乘机越狱逃跑,被捉获。崇祯帝闻讯,龙须大怒,诏令逮捕刑部尚书乔允升、左传郎胡世赏及提牢主事熬继荣下狱,准备问死。按律乔允升、胡世赏不应受此罪,崇祯皇帝此举失当,但他正在火头上,公卿大臣无人敢谏刚直的文震孟不肯坐视,打定主意劝谏。一天,轮到文震孟为崇祯皇帝讲解《鲁论》、《论语》,在鲁地流传的一种版本,讲到“君使臣以礼“一段时,他反复讲解,规讽崇祯帝,崇祯帝感悟,马上降旨放出乔允升、胡世赏。
因边境危机,崇祯帝下诏求安边将才,‘阉党’残余王永光时为吏部尚书,乘机荐举同党吕纯如等人,试图为‘阉党’翻案。一时间,‘阉党’的残渣余孽蠢蠢欲动,鼓噪翻案,文震孟见状,上疏弹劾,但崇祯帝很宠信王永光,不信他有什么不轨行为,对文震孟的奏疏不予理睬。不过,他也没有怪罪文震孟,相反认为他忠心可嘉,把他升为左谕德,掌管司经局。
司经局是东宫衙门,职司经籍。文震孟仍兼任日讲官,文震孟坚信王永光图谋翻案,遂再一次上疏说:“众小人合谋,想借守边将才等事为‘阉党’翻案。天下有无才而误事的君子,没有怀忠而报国的小人。今有向来不知羞耻、惨杀名士贤人的吕纯如,四处活动,想为自己翻案。王永光身为吏部尚书,假窃威福,用小人而斥贤人,专权跋扈,心狠手毒;弄虚作假,假装诚直;论资升迁,变乱祖制;考试选拔,摈弃清正。举朝震恐,但无人敢言。臣子都如此,不是国家之福!”崇祯皇帝御览后,半信半疑,命文震孟列举事实上奏,文震孟奏言:“杀名士贤人,吏部郎中周顺昌;论资升迁,贬抑吏科都给事中陈良训;考试选拔,摈弃中书舍人陈士奇、潘有功。”崇祯帝不能不信了,责斥王永光。
王永光恼羞成怒,发誓报复,他勾结太监王永祚,谎言那陈士奇乃姚希孟的门生,而文震益乃姚希孟的舅舅,故文震孟偏向陈士奇而诋毁王永光。在王永光与文震孟之间,崇祯帝更相信王永光,他打消了对王永光的怀疑,转而怀疑起文震孟来,他下诏宽慰王永光,责斥文震孟肆意诋毁,文震孟着实受了一场冤枉。尽管他的忠心不为崇祯帝所理解,但王永光一伙却不得不收敛一下,他们翻案的野心化作泡影。文震孟不仅遭到崇祯帝的斥责,且得罪了权臣王永光,他觉得难以再在朝中做官了,遂退隐田园。
任命文震孟为东宫右春坊的长官右庶子,要他出仕。文震孟不得不从命,赴北京上任,几年后,文震孟进宫为东宫衙门詹事府的少詹事。出任少詹事不久,他上疏请求修正《光宗实录》,辨明是非。《光宗实录》是熹宗天启年间编纂的,当时的礼部侍郎周炳谟,在编写神宗朝的储位之争及“妖书“、“梃击“诸案时,秉笔直书。魏忠贤专权,御史石三畏奏劾周炳谟贬斥神宗,周炳谟被罢官。魏忠贤命他的党徒重修《光宗实录》,歪曲事实,诋诬拥卫皇太子的大臣。文震孟摘录了《光宗实录》中最为荒谬的记载数条,上疏请求改正,崇祯帝召集群臣面议。内阁首辅温体仁为人奸诈,倾向‘阉党’,嫉贤妒能,他与爪牙、内阁大臣王应熊百般阻扰,致使修正《光宗实录》一事不了了之,文震孟愤恨不已,但也无可奈何。
不久,一条震惊朝野的消息传到北京: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率部攻下凤阳,焚毁明朝皇帝的祖坟,崇祯帝闻讯,大惊失色,慌忙穿上孝服哭祭,诏杀凤阳巡抚杨一鹏。文震孟乘机上疏,指斥当权的大臣误国,他说:“当前诸臣,不能忧国奉公,结党营私,致使江山危若累卵。最近几年来,振肃纲纪都采取了哪些措施?选贤任能用了几人?安内攘外有什么策略?富国强兵有何方法?陛下应奋然一怒,颁发哀痛之诏,追究犯法该职者的罪行,从重处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抚、绥靖政策,放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