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反秦先驱——陈胜、吴广(2/3)
样爆发了。
陈胜、吴广的壮举,得到了附近饱受秦苦的老百姓的积极响应,纷纷加入起义队伍。在陈胜、吴广率领下,继攻取蕲县后,不到一个月又连克铚县、酂[zàn]县、苦县、柘县、谯县等五县,很快把起义的火种,带到了中原大地。
陈胜是颇有战略意识的农民领袖,在控制了安徽、河南交界的大片地区后,即决定进攻战略要地陈县。陈县,在两周和春秋时期,曾是陈国的都城,战国后期,又曾经是楚国的国都,秦灭六国后,又把陈县定为郡治,足见其地位之重要,如能拿下陈县,对秦无疑是个重大打击。于是,陈胜率领起义军直逼陈城,起义军拥有战车六、七百乘,骑兵一千多人,步卒数万之众。陈地郡守和县令闻风丧胆,早逃之夭夭,只留下郡丞龟缩城内,负隅顽抗,已是惊弓之鸟的守城秦军,在起义军的强大攻势下,很快土崩瓦解,起义军杀了郡丞,浩浩荡荡开进陈县县城。
陈胜打下陈县后,即召集当地三老和豪杰共商大计,这些人虽不是来自农民阶级,但他们也都目睹、亲历了秦朝暴政,特别是看到了陈胜率领起义军短短一个月就连克数县,对陈胜也十分敬重,纷纷建议陈胜称王。他们说:“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但也有少数不同议论:认为陈胜自立为王,会让天下人觉得陈胜有私心,而不愿相从。陈胜思虑再三,最后还是果断地做出了称王立国的决定,就以陈县为都城,国号为“张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
陈胜打的旗号虽是“张楚”,但并不以恢复楚国故土为目的,而是要推翻秦王朝,解救天下的穷苦百姓,这是他“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思想的身体力行,也是他对统一号令起义军的战略考虑。后来,农民革命的实践,有力证明了陈胜决定称王立国的必要性。
张楚政权的建立,推动了全国范围反秦斗争的高潮,高高飘扬的“张楚”大旗,成了农民起义中心的标志,显示了巨大的号召力。各地以“张楚”军名义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一些贵族残余势力也纷纷收罗旧部,起兵反秦,各地反秦力量的着名首领有刘邦、项梁、项羽、英布、彭越等多人。
面对日益高涨的反秦斗争形势,陈胜在吴广及其他农民政权成员的协助下,进一步确定了主力西征,偏师略地,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总体战略。任命吴广为假王,率领起义军主力西击荥阳,取道函谷关,直捣秦都咸阳。同时“令铚人宋留将兵定南阳,入武关”,进而迂回攻关中。随后又任命武臣、邓宗、周巿、召平等为将军,分别北渡黄河,进攻原赵国地区,向南攻取九江郡,深入淮南地区;进攻广陵、魏国旧地,攻取长江下游、黄河以南大梁等地区。一时间反秦斗争的烈火,燃遍了大江南北,各路起义军勇猛作战,所向披靡,农民革命达到了高潮。
但让陈胜没料到的是,吴广久攻荥阳不下,大军西进受阻。荥阳,通向关中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附近还有秦囤积大量粮食的敖仓。拿下荥阳,就打开了通向关中的门户,再取敖仓,既可切断秦军粮草供应,同时也解决了起义军的军需问题。陈胜派重兵攻取荥阳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当吴广攻取荥阳受挫的消息传回陈县,陈胜十分着急,为确保战略意图的实现,即决定另派周文为将军率兵西击秦,利用吴广大军牵制秦军主力的条件,绕过荥阳,直取函谷关。周文大军斩关夺隘,势如破竹,一直打到离秦都咸阳仅百余里的戏地,进军途中,百姓奋起响应,队伍不断扩大,当时已拥有战车千乘,士兵数十万人。
秦二世闻听起义军逼近咸阳,如晴天霹雳,大惊失色,在都城空虚,调兵不及的情况下,只好依少府章邯之谋,赦免在骊山陵服役的几十万刑徒,封章邯为将军,临时组编军队阻击起义军。正在休整的农民起义军被突如其来的几十万秦军,打了个措手不及,被迫退出关中。在曹阳亭固守、抗击秦军数十天后,又败退渑池,坚强不屈的周文在几经挫创、无粮无援的情况下,又率部与敌激战十余日,终因寡不敌众,拔剑自刎。
周文大军失败后,章邯带兵继续东进,围攻荥阳的农民军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起义军将领田臧与假王吴广意见不合,认为“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竟假借陈胜之名杀害了吴广,结果导致这支起义军部队全军覆没。
陈胜称王后,其思想逐渐发生演变,与群众的关系日益疏远。比如早先和陈胜一起给地主种田的一个同乡听说他做了王,特意从登封阳城老家来陈县找他,敲了半天门也没人搭理,直到陈胜外出,拦路呼喊其小名,才被召见,一起乘车回宫。因是陈胜的故友,所以进进出出比较随便,有时也不免讲讲陈胜在家乡的一些旧事。不久,有人对陈胜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陈胜便十分羞恼,竟然把妄言的伙伴杀了,当年所说的“苟富贵,勿相忘”的话早抛到了九霄云外,自此以后,各位陈胜的老朋友都自己离开了,从此再没有
陈胜、吴广的壮举,得到了附近饱受秦苦的老百姓的积极响应,纷纷加入起义队伍。在陈胜、吴广率领下,继攻取蕲县后,不到一个月又连克铚县、酂[zàn]县、苦县、柘县、谯县等五县,很快把起义的火种,带到了中原大地。
陈胜是颇有战略意识的农民领袖,在控制了安徽、河南交界的大片地区后,即决定进攻战略要地陈县。陈县,在两周和春秋时期,曾是陈国的都城,战国后期,又曾经是楚国的国都,秦灭六国后,又把陈县定为郡治,足见其地位之重要,如能拿下陈县,对秦无疑是个重大打击。于是,陈胜率领起义军直逼陈城,起义军拥有战车六、七百乘,骑兵一千多人,步卒数万之众。陈地郡守和县令闻风丧胆,早逃之夭夭,只留下郡丞龟缩城内,负隅顽抗,已是惊弓之鸟的守城秦军,在起义军的强大攻势下,很快土崩瓦解,起义军杀了郡丞,浩浩荡荡开进陈县县城。
陈胜打下陈县后,即召集当地三老和豪杰共商大计,这些人虽不是来自农民阶级,但他们也都目睹、亲历了秦朝暴政,特别是看到了陈胜率领起义军短短一个月就连克数县,对陈胜也十分敬重,纷纷建议陈胜称王。他们说:“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但也有少数不同议论:认为陈胜自立为王,会让天下人觉得陈胜有私心,而不愿相从。陈胜思虑再三,最后还是果断地做出了称王立国的决定,就以陈县为都城,国号为“张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
陈胜打的旗号虽是“张楚”,但并不以恢复楚国故土为目的,而是要推翻秦王朝,解救天下的穷苦百姓,这是他“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思想的身体力行,也是他对统一号令起义军的战略考虑。后来,农民革命的实践,有力证明了陈胜决定称王立国的必要性。
张楚政权的建立,推动了全国范围反秦斗争的高潮,高高飘扬的“张楚”大旗,成了农民起义中心的标志,显示了巨大的号召力。各地以“张楚”军名义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一些贵族残余势力也纷纷收罗旧部,起兵反秦,各地反秦力量的着名首领有刘邦、项梁、项羽、英布、彭越等多人。
面对日益高涨的反秦斗争形势,陈胜在吴广及其他农民政权成员的协助下,进一步确定了主力西征,偏师略地,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总体战略。任命吴广为假王,率领起义军主力西击荥阳,取道函谷关,直捣秦都咸阳。同时“令铚人宋留将兵定南阳,入武关”,进而迂回攻关中。随后又任命武臣、邓宗、周巿、召平等为将军,分别北渡黄河,进攻原赵国地区,向南攻取九江郡,深入淮南地区;进攻广陵、魏国旧地,攻取长江下游、黄河以南大梁等地区。一时间反秦斗争的烈火,燃遍了大江南北,各路起义军勇猛作战,所向披靡,农民革命达到了高潮。
但让陈胜没料到的是,吴广久攻荥阳不下,大军西进受阻。荥阳,通向关中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附近还有秦囤积大量粮食的敖仓。拿下荥阳,就打开了通向关中的门户,再取敖仓,既可切断秦军粮草供应,同时也解决了起义军的军需问题。陈胜派重兵攻取荥阳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当吴广攻取荥阳受挫的消息传回陈县,陈胜十分着急,为确保战略意图的实现,即决定另派周文为将军率兵西击秦,利用吴广大军牵制秦军主力的条件,绕过荥阳,直取函谷关。周文大军斩关夺隘,势如破竹,一直打到离秦都咸阳仅百余里的戏地,进军途中,百姓奋起响应,队伍不断扩大,当时已拥有战车千乘,士兵数十万人。
秦二世闻听起义军逼近咸阳,如晴天霹雳,大惊失色,在都城空虚,调兵不及的情况下,只好依少府章邯之谋,赦免在骊山陵服役的几十万刑徒,封章邯为将军,临时组编军队阻击起义军。正在休整的农民起义军被突如其来的几十万秦军,打了个措手不及,被迫退出关中。在曹阳亭固守、抗击秦军数十天后,又败退渑池,坚强不屈的周文在几经挫创、无粮无援的情况下,又率部与敌激战十余日,终因寡不敌众,拔剑自刎。
周文大军失败后,章邯带兵继续东进,围攻荥阳的农民军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起义军将领田臧与假王吴广意见不合,认为“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竟假借陈胜之名杀害了吴广,结果导致这支起义军部队全军覆没。
陈胜称王后,其思想逐渐发生演变,与群众的关系日益疏远。比如早先和陈胜一起给地主种田的一个同乡听说他做了王,特意从登封阳城老家来陈县找他,敲了半天门也没人搭理,直到陈胜外出,拦路呼喊其小名,才被召见,一起乘车回宫。因是陈胜的故友,所以进进出出比较随便,有时也不免讲讲陈胜在家乡的一些旧事。不久,有人对陈胜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陈胜便十分羞恼,竟然把妄言的伙伴杀了,当年所说的“苟富贵,勿相忘”的话早抛到了九霄云外,自此以后,各位陈胜的老朋友都自己离开了,从此再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