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汉初三杰——萧何(2/4)
,丞相和御史大夫几乎总揽一切朝政。萧何收藏的这些秦朝的律令图书档案,使刘邦对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形势强弱、民众疾苦等等情况了如指掌,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据,对日后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没,这也足见萧何的深谋远虑。
刘邦率先攻入咸阳后不久,项羽也率军入关,自封为西楚霸王,占有梁、楚九郡之地,建都彭城。项羽背弃楚怀王的约定,改立刘邦为汉王,统辖荒远偏僻的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又把关中地区分封给三名秦朝降将,分别为: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目的是围堵刘邦。
刘邦很生气,想谋划攻打项羽,周勃、灌婴、樊哙都劝阻刘邦,萧何进谏说:“虽然在汉中为王不好,但不是比死好些吗?”刘邦说:“怎么会死呢?”萧何说:“现在兵士不如人家多,开战百分之百会失败,除了死还能如何?《周书》说‘天给予却不去接受,反会遭受其害。话说‘天汉’,这个名称非常美好。能够在一人之下受委屈,却在万乘诸侯之上伸张其志的,是商汤、周武这样的王者。臣希望大王在汉中称王,休养百姓,招致贤才,收用巴蜀的财力,回军平定三秦,就可以谋取天下了。”刘邦这才应允,前去就国,任命萧何为丞相。
各路诸侯罢兵各自就国,汉王刘邦也前往封国,项羽派了三万人随从前往,楚国和诸侯国中因为敬慕而跟随刘邦的有几万人。项羽麾下郎中韩信在此期间投奔了刘邦,任职连敖,韩信因犯法差点处斩,被夏侯婴救下,推荐给刘邦,刘邦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
此后,韩信多次与萧何交谈,萧何认为韩信非比寻常,刘邦在前往封国时,张良送行到褒中县,建议刘邦说:“大王为何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心。”刘邦让张良返回韩国。汉军从杜县往南进入蚀地的山谷中,刘邦依照张良的建议,军队过去以后,栈道就全部烧掉,一来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二来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之意。到达都城南郑时,将领和士兵有许多人在中途逃跑回去了,士卒们都唱着歌,想东归回乡。
韩信觉得萧何他们已经多次在刘邦面前保荐过他,刘邦依旧没有重用,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来不及上报刘邦,就亲自去追赶。有人报告给刘邦说:“丞相萧何逃跑了。”刘邦大发脾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一样。
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刘邦,刘邦见到萧何既生气又开心,说道:“你为什么逃跑?”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刘邦问他:“你追的是谁?”萧何答道:“韩信。”刘邦听完大骂:“逃走的将领有十多个,也没听说你去追,偏要去追韩信?这是在骗我!”萧何说:“那些将领都容易得到,像是韩信这样当今数一数二的杰出人才,跑了就再也没有第二个了。大王如果只想在汉中郡长久称王,没有韩信也就算了;如果要准备打天下,那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共谋大事的人。就看大王如何打算了。”刘邦说:“我也想东归,怎能长久憋屈在这种地方呢?”萧何说:“大王若打算东出,能重用韩信,他自然会留下;如果不重用他,他终究会离开的。”刘邦说:“我看在你的面子上,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当了将军,还是留不住他。”刘邦说:“那就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
刘邦当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现在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招呼一个小孩一样,这就是造成韩信离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选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刘邦答应了。汉军一众将领听说后都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刘邦发动还定三秦之战,击退雍王章邯的兵马,一路势如破竹,不到一个月便控制了三秦地区的形势。由于几经战事,秦都咸阳被项羽放火烧了三个月,这时的关中已是满目疮痍,残破不堪,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守后方,负责收服巴蜀,镇守安抚,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在前方作战的军队供给粮食。
刘邦到达陕县,镇抚关外父老,陆续降服河南国、韩国等地。刘邦由南郑迁都栎阳,修缮河上塞,秦朝原先的皇家动植物园地及水池,也开放给百姓进行耕种。
刘邦率军东征,趁项羽攻齐之际,汉军打入西楚首都彭城,被项羽回军杀败,军队崩溃逃回荥阳。汉军在荥阳集结,萧何征集关中老弱及尚未成年的人都到军队前线去,韩信也收聚士卒与刘邦会师,刘邦此时又军威重振。与楚军在荥阳南边京索之间交锋,打败了楚军,汉军在道路两侧筑垣墙,通到河边,以运取临河倚山的敖仓粮食。
刘邦返回都城栎阳,立儿子刘盈为王太子,赦免罪人,命令诸侯之子在关中的都集中到栎阳担当近卫。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刘盈,主理都城栎阳。制定各种法令制度,设立宗庙、社稷、宫殿、县邑,总是先向刘邦上奏报告,刘邦也总是予以
刘邦率先攻入咸阳后不久,项羽也率军入关,自封为西楚霸王,占有梁、楚九郡之地,建都彭城。项羽背弃楚怀王的约定,改立刘邦为汉王,统辖荒远偏僻的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又把关中地区分封给三名秦朝降将,分别为: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目的是围堵刘邦。
刘邦很生气,想谋划攻打项羽,周勃、灌婴、樊哙都劝阻刘邦,萧何进谏说:“虽然在汉中为王不好,但不是比死好些吗?”刘邦说:“怎么会死呢?”萧何说:“现在兵士不如人家多,开战百分之百会失败,除了死还能如何?《周书》说‘天给予却不去接受,反会遭受其害。话说‘天汉’,这个名称非常美好。能够在一人之下受委屈,却在万乘诸侯之上伸张其志的,是商汤、周武这样的王者。臣希望大王在汉中称王,休养百姓,招致贤才,收用巴蜀的财力,回军平定三秦,就可以谋取天下了。”刘邦这才应允,前去就国,任命萧何为丞相。
各路诸侯罢兵各自就国,汉王刘邦也前往封国,项羽派了三万人随从前往,楚国和诸侯国中因为敬慕而跟随刘邦的有几万人。项羽麾下郎中韩信在此期间投奔了刘邦,任职连敖,韩信因犯法差点处斩,被夏侯婴救下,推荐给刘邦,刘邦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
此后,韩信多次与萧何交谈,萧何认为韩信非比寻常,刘邦在前往封国时,张良送行到褒中县,建议刘邦说:“大王为何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心。”刘邦让张良返回韩国。汉军从杜县往南进入蚀地的山谷中,刘邦依照张良的建议,军队过去以后,栈道就全部烧掉,一来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二来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之意。到达都城南郑时,将领和士兵有许多人在中途逃跑回去了,士卒们都唱着歌,想东归回乡。
韩信觉得萧何他们已经多次在刘邦面前保荐过他,刘邦依旧没有重用,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来不及上报刘邦,就亲自去追赶。有人报告给刘邦说:“丞相萧何逃跑了。”刘邦大发脾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一样。
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刘邦,刘邦见到萧何既生气又开心,说道:“你为什么逃跑?”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刘邦问他:“你追的是谁?”萧何答道:“韩信。”刘邦听完大骂:“逃走的将领有十多个,也没听说你去追,偏要去追韩信?这是在骗我!”萧何说:“那些将领都容易得到,像是韩信这样当今数一数二的杰出人才,跑了就再也没有第二个了。大王如果只想在汉中郡长久称王,没有韩信也就算了;如果要准备打天下,那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共谋大事的人。就看大王如何打算了。”刘邦说:“我也想东归,怎能长久憋屈在这种地方呢?”萧何说:“大王若打算东出,能重用韩信,他自然会留下;如果不重用他,他终究会离开的。”刘邦说:“我看在你的面子上,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当了将军,还是留不住他。”刘邦说:“那就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
刘邦当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现在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招呼一个小孩一样,这就是造成韩信离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选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刘邦答应了。汉军一众将领听说后都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刘邦发动还定三秦之战,击退雍王章邯的兵马,一路势如破竹,不到一个月便控制了三秦地区的形势。由于几经战事,秦都咸阳被项羽放火烧了三个月,这时的关中已是满目疮痍,残破不堪,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守后方,负责收服巴蜀,镇守安抚,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在前方作战的军队供给粮食。
刘邦到达陕县,镇抚关外父老,陆续降服河南国、韩国等地。刘邦由南郑迁都栎阳,修缮河上塞,秦朝原先的皇家动植物园地及水池,也开放给百姓进行耕种。
刘邦率军东征,趁项羽攻齐之际,汉军打入西楚首都彭城,被项羽回军杀败,军队崩溃逃回荥阳。汉军在荥阳集结,萧何征集关中老弱及尚未成年的人都到军队前线去,韩信也收聚士卒与刘邦会师,刘邦此时又军威重振。与楚军在荥阳南边京索之间交锋,打败了楚军,汉军在道路两侧筑垣墙,通到河边,以运取临河倚山的敖仓粮食。
刘邦返回都城栎阳,立儿子刘盈为王太子,赦免罪人,命令诸侯之子在关中的都集中到栎阳担当近卫。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刘盈,主理都城栎阳。制定各种法令制度,设立宗庙、社稷、宫殿、县邑,总是先向刘邦上奏报告,刘邦也总是予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