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祭祖(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挨个发了红包,林素娥一视同仁,每人给了6块的压岁钱。

    六六大顺。

    不论大的小的,拿着红包脸上都露出了由衷的喜悦,看得她也心里暖洋洋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整个村子仿佛活了过来,时不时能听见鞭炮声。

    赵振仁、赵振义两兄弟忙着贴年画、贴春联、贴福字和贴窗花;赵振礼带着3个小的,在屋外捡没点燃的小鞭炮,用火柴点燃丢在地上,惹得赵玉兰和赵宝珠哇哇大叫。

    “振礼,看好弟弟妹妹,不要弄到身上。”

    “知道了,妈。”

    林素娥收回视线,带着春兰和凤兰做年夜饭。

    蒲县属于不南不北,和南北方的习俗都不一样,在这里,虽然也有年夜饭这个叫法,但是中午那顿最丰盛,晚上一般就是吃中午剩的。

    前几天就在准备。

    年夜饭总共是十二道菜:腊味拼盘、凉拌土鸡块、盐菜扣肉、芋儿鸡、香碗、豆沙糯米饭、红烧鱼、糖醋排骨、红烧肉、干锅虾、避风塘炒蟹和三鲜汤。

    腊味拼盘是今年新腌的腊味,有腊肉、排骨、香肠和猪蹄。

    凉拌土鸡块色泽红亮,寓意着新年红红火火、吉祥如意,是川省每年过年必备的一道传统凉拌菜。

    盐菜扣肉由五花肉和盐菜做成,提前一天就做好了,今天直接上锅蒸就是。

    芋儿鸡也是昨天烧好的,用软糯的芋头和小鸡烧的,酱香扑鼻。

    香碗是提前炸好的酥肉,切片上锅蒸,又香又软。

    豆沙糯米饭老少皆宜,两块五花肉中间夹着甜甜的红豆沙,上锅蒸熟,甜而不腻。

    红烧鱼也是年夜饭必备,年年有余,无鱼不成饭。

    糖醋排骨选用的是精排,糖醋汁满满的裹在上面,香得停不下来。

    红烧肉、干锅虾、避风塘炒蟹都是孩子们喜欢吃的,新年当然得满足他们。

    三鲜汤,也叫猪肚三鲜汤,川省这边主料是猪肚、鹌鹑蛋、猪心、莴笋条、冬笋片、木耳片炖出来的,又鲜又甜。

    各司其职。

    忙活了一上午。

    11点。

    饭菜全部做好了。

    先放了些瓜子花生糖果、白酒、熟了的一只鸡和一块五花肉在赵孝生灵位面前,请他吃饭。

    然后,赵振仁兄弟又放了一副鞭炮。

    全家坐下开始吃饭,每人碗里都倒了黄澄澄的水,这是从北京带回来的橘子饮料。

    林素娥端起碗,笑容灿烂道:“这一年,咱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我转行做媒,做的还不错;春兰离婚,和宝珠一起回归家里;老大重新去上大学;老二上了高一;凤兰重新回到学校念初二;老三和玉兰开始读书;振信及时发现脑子里长的瘤子,手术顺利,恢复了健康;最后,家里修了个又大又好的新房子。”

    “总的来说,这一年是红火的一年。”

    “今年,咱们再接再厉,争取过得更好。”

    赵振仁重重点头:“一定。”

    赵振义:“祝妈今年发大财。”

    赵振礼:“明年我一定要考进班里前10,拿到奖励金。”

    赵玉兰:“那我要进年级前10。”

    赵振信:“那我祝大家都健健康康。”

    赵凤兰无奈地吐槽:“你们三个这是许愿呢?”

    赵春兰捂嘴笑。

    现在这种日子对她而言就是美梦一般,她已经满足了。

    “……”

    众人高高兴兴吃了一顿饭。

    午后。

    赵春兰和赵凤兰收拾碗筷。

    林素娥领着赵振仁他们撕纸钱,待会儿要祭拜祖先。

    纸钱、冥币、香、蜡烛,准备齐全。

    前几年,这些都是不允许光明正大摆出来的,被叫做“封建迷信”。

    改革开放后。

    香烛店偷偷摸摸开了起来。

    城里人不敢大张旗鼓烧纸钱,乡下早就放开了。

    更甚至。

    十几年没有给祖宗烧纸钱了,大家生怕祖宗在地下没有钱用,大把大把的烧钱,像是要把十年的量给补上。

    重活一世。

    林素娥很难不信这些神神道道,因此买了很多很多。

    赵玉兰大声指责赵振礼:“三哥,一张张纸钱分开,你看你数的,好几张连在一起。”

    闻言。

    赵振礼不以为意:“哎呀,都差不多~”

    赵玉兰气鼓鼓:“什么差不多?三哥,你就是个大笨蛋!”

    赵振礼瞪大眼睛:“你敢骂我笨?”

    赵玉兰梗着脖子:“怎么不能,我说的是实话,哼!”

    赵振礼:“……”

    他握拳,委屈地看向哥哥弟弟们:“大哥、二哥,振信,你看她好歪(凶),只晓得欺负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