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孤若称君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岐军两次攻城失败后,武州的战场似乎便进入了对峙僵持阶段。

    岐军每日清晨与黄昏,都会派遣嗓门儿大的士卒来城下叫骂。

    燕军也不甘示弱,敌人怎么骂的,便怎么骂回去,时不时还会用床弩回敬击发炸弹。

    在粮草充足的情况下,守城一方绝对是有利的。

    燕军有高墙壁垒,有火炭,有热水,有仿佛避寒,而岐军只能搭建帐篷,终日忍受风雪摧残。

    因为李韫压根儿就不着急。

    岐军若久攻不下武州,军心势必会自乱;

    若大王子一直被俘虏,岐国内部矛盾也会加剧;

    岐国已岌岌可危了。

    李韫没再在军营里居住,每早上练兵实在太吵,连个懒觉都睡不好。

    他在武州寻了处僻静的宅子,烤火,喝茶,搞发明。

    岐军虽无法攻破武州,但它们的营帐离武州实在太近,这就好比一把快刀,虽然不担心它会砍死自己,但看见它就觉得不舒服。

    得想个办法将岐军逼退,最好退出十里开外,这样也好为来日反攻建立出一个缓冲区。

    可是现在又不能出城,如何让岐军拔营后撤呢?

    李韫思来想去,想到了一个妙招——空投炸弹!

    当然,飞机他是搞不出来的,不过“热气球”这类小玩意儿,它还是搞得出来的。

    其实古代也有“热气球”,不过没像现代那么大,人们往往称之为“天灯”,“孔明灯”。

    当然,这个时间轴的朝代是没有诸葛孔明,但点天灯祈福,是元宵与中秋常见的节目。

    李韫要制作的发明,便是加大版的“天灯”。

    利用天灯挂载炸药,再算准风速,对五里外的岐军营空投炸弹,就是这么个想法。

    “公子,您要的篾条,绵纸,猪油,酒精,小刀……我全给您找来了。”

    大福捧着一大堆材料走进书房。

    李韫便动手开始制作。

    孔明灯这种东西,谁小时候都玩儿过,但若真要制作它,还得一遍一遍实践探索,

    因此李韫先要的材料不多,等孔明灯能够升空后,再改良它的飞行距离与载弹量。

    大福便蹲在一旁,双手捧着脸蛋儿,一边看李韫搞发明,一边长吁短叹。

    “大福你……有心事儿?”李韫挑眉问道。

    大福摇了摇头,却道:“公子,我觉得你还是将王妃给接到武州来吧……”

    “你想她了,还是想小轩与彩儿了?”李韫笑着问道。

    “不是,小的是怕您太寂寞了。”

    大福摇头说道:“您每日要睡到正午才起床,起床后便将自己关在书房,画这画那的,一捣鼓便到了深夜,日复一日的,多伤神啊。”

    李韫有些好笑了。

    “小子,你懂什么是寂寞么?”

    “寂寞……寂寞嘛……”

    大福挠了挠头,“反正与小轩,彩儿她们拌拌嘴,一天就不怎么寂寞。”

    “你是想说,得有个女人在身边,才不寂寞对吧?”

    “大致是这么个意思。”

    “呵呵呵……”

    看来,大福也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了,已慢慢开始理解男女之情。

    当然,与女人在一起是会开心很多,除了肉体能得到欢愉,精神上也能得到满足。

    李韫也不是没想过将姜雨桐接到身边来。

    晚上不搂着女人睡觉,反而有些不太习惯了。

    可姜雨桐毕竟是岐人,这场战争她应该避避嫌。

    “公子,黄大人与袁将军在府外求见。”

    宋邯在门口禀报。

    黄启年便是先前秋试的举人之一,李韫提拔他来当了武州知府。

    “请进书房。”

    “是。”

    片刻后,黄启年与袁于琼来到书房。

    大福很识趣退出书房并关上了房门。

    李韫继续用刀削着手中的篾条,淡淡问道:

    “你们一文一武同时来找,是岐军有什么新动作了么?”

    “回禀公子,近来城外的探子得到消息,岐军每天都在派遣骑兵,对武州边境各乡村镇烧抢劫掠,恶如土匪。”

    袁于琼先说道。

    李韫微微皱眉,“武州边境的百姓,不是早已疏散了么?”

    袁于琼说道:“但还是有一些走不动的,或者不愿意走的留了下来。”

    李韫轻叹了口气。

    战火一旦点燃,即便事先做了预防,也总有人会被烧死。

    他不可能为了这些边境百姓而派兵出城与岐军正面冲突。

    “但岐军并没有杀人,而是将所有边境百姓都抓了起来。”黄启年说道。

    “哦?”

    “他们想用边境百姓来换取岐军战俘,且就在方才,岐军派遣使者来城门楼下,说是想与王爷商榷此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