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果然是细作(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若一个两个,手上有刀茧还说得过去。

    可就姜雨桐筛查的这一组,便出现了三人,其余军医队列中应该也有这类人出现。

    筛查完毕后,流民便被带往了流民营,分发水食被褥。

    姜雨桐则将同行的军医召集到了医帐中,表情严肃道:

    “各位先生,你们是否也察觉到了这些流民的异样?有些人健硕且手有刀茧,十分可疑。”

    军医们面面相觑,他们并没有姜雨桐观察得那么仔细。

    “姜大夫什么意思?”

    一个年纪稍长,姓黄的军医,沉声问道。

    “我怀疑……这群流民中有岐军的细作。”姜雨桐认真道。

    混迹在流民中潜入武州城,这个逻辑很说得通。

    “姜大夫,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啊,这种大事若传出去,是真的还好,若是假的,可是犯军纪的大罪。”

    “是啊,我们是军医,只负责检查是否有传染病,其他事情轮不到我们瞎掺和了。”

    军医们纷纷摇头。

    “我们就该联名去找萧将军,讲明了这一弊端,让他好好筛查一番才行,这个叫做紧急避险。”

    姜雨桐表情增添了一分认真。

    “姜大夫,你也太小题大做了吧?这些流民都是庄稼汉,砍柴,割麦子,抡锄头,手上有老茧又怎么了?”

    黄军医说道:“再者,咱们在武州城内有三万大军,这些流民才不过三百来人,一个个骨瘦如柴的,他们能掀起什么风浪?”

    “可是——”

    “行了,你若觉得可疑,自己去找将军说去,别拉上我们。”

    “就是就是,反正啊,姜大夫在军营里人气旺,从上到下的军官,都爱粘着你,你随便说几句他们都信咯。”

    只要是来军营看病的士卒,起码八成都是来找姜雨桐的,再加上杜子威老给她开小灶,待遇要好过其他军医太多,难免遭同行惦记。

    军医们压根儿不买账,摆了摆手纷纷散去。

    “你们……唉……”

    姜雨桐摇头叹气,兴许真的是自己多虑了呢?

    到了晚上。

    深夜。

    姜雨桐辗转难眠,总觉得不对劲儿。

    以她行医多年的经验,杨宗这类人极大可能不是流民。

    一个身体健康,正值春秋的汉子,按理说早该在战火蔓延前就拖家带口逃离了,怎还会被岐军所俘虏?

    她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便下了床,裹了件袍子往医帐外走去。

    医帐与流民营相隔不过二三十丈远,出门便可瞧见。

    流民营外,除了偶尔巡逻路过的士卒,几乎再没有其他看守。

    姜雨桐踌躇了片刻,还是决定去看看。

    万一真有细作,岂不是对李韫有威胁么?

    娘家人与丈夫比起来,还是丈夫的安全更重要。

    她没有提灯,悄悄向流民营走去。

    此刻的流民营中静悄悄。

    受了苦的流民都睡得非常死。

    由于条件有限,流民在帐篷中睡的都是通铺,往往七八人挤在一顶帐篷内。

    杨宗忽然睁开眼,缓缓坐起身来,扫了一眼身旁的其他流民,见他们都睡死,便悄悄起床往帐篷外走,

    出了帐篷,他假意伸了个懒腰,扫了一眼无人的流民营,漫不经心地吹着口哨,在每个帐篷间都转了一圈,

    最后走到营帐边,脱下裤子撒了泡尿。

    尿完过后他并未回到帐篷,而是悄悄溜进了流民营最里头,堆放杂物的帐篷中。

    这间帐篷放的都是些煮粥用的锅灶,平时不会有人来造访。

    杨宗进入杂物帐篷不久,其它住人的帐篷中,陆陆续续有流民走出,

    他们与杨宗一样,先观察了一番巡逻的士卒,确认安全后向杂物帐篷内聚集。

    这些人鬼祟的动作,恰好前来巡视的姜雨桐看得一清二楚。

    果然有蹊跷!

    李老八这人也真是,平日里那么谨慎,怎让细作混进城来了?

    姜雨桐摇了摇头,悄悄摸索至杂物营帐外偷听。

    而此刻,流民营外不远,一栋矮楼中。

    马小星正举着望远镜,盯着流民营中的一举一动。

    “马哥,那小矮个儿是谁啊?好像不是流民营里的人。”身后的手下问道。

    马小星摇了摇头,“天太黑了,我也没看清,不过……感觉似曾相识。”

    “要不咱去将她摁了?免得扰了王爷的计划。”

    “暂且不用,这些人都是瓮中之鳖,跑不了的,仔细盯着,伺机而动。”

    “明白。”

    ……

    姜雨桐这边,已悄悄来到营帐外,屏住呼吸,贴着耳朵,往帐内偷听。

    帐内,聚集着杨宗等十三人,他们的确是混入流民队伍中岐军,且个个都是一等一等好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