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秦王府(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个明显女扮男装,明眸皓齿的少年身边一位丫鬟忍不住低声道:「小……少爷,你看这个头陀好奇怪,又持剑又拿书……王……我们府里怎么没见过这样子的人……」

    「小碧,别多事……」少年低声叱责。

    这世上,愈是奇型怪状的人物愈不好惹……

    她心中暗想。

    这是那个人说的。

    那个人说的一般都很有道理,很少有错……

    只看这个短发头陀身材高大,浑身肌肉健壮,双目精光四射,绝对不是一般人……

    王小龙根本不理会这些旁人怪异眼光。

    他现在的宗旨是低调做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闷声发大财……

    可是他发觉自己原来还是穷!

    把书本整理了一下,十几本书全买下来要十多两银子!

    还有很多大部头的书更贵,真要放开手全买下来,从岳家山山寨取得的一百两还不够买书!

    真有以前城里人说的:中了彩票才知道自己有多穷!

    想买的东西买不起!

    本来他可以一下子悄悄把所有书统统收进储物空间。这年代没监控,你能奈何?!

    但当雅贼实在太Low(低级),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他只好打书钉。

    就是站在那里把书匆匆看一遍。

    还好他站桩能力高,站个两、三个时辰总没有问题吧!

    反正古代书本薄,字少。

    就浏览一下应该不难。

    凭他改善过的脑部记忆力,没有小昭他也能过目不忘。

    果然,这个时空历史的确是从明初那个朱元璋的皇太孙当皇帝开始出事。

    资料上说燕王朱棣造反,南京神机营出了一个神射手,应该是用狙击枪把未来的成祖干掉了。

    之后的历史许多地方都不同了。

    没有成祖迁都燕京守边,北方的鞑靼仍然十分强大。

    没有大明对奴儿干都司的培养,打压蒙古人,招抚女真人。女真族仍在北方强大的鞑靼人治下,没法兴起。仍旧只是一批有如当年依附元朝的部落首领。

    但鞑靼对明朝的威胁也更早开始了。

    从建文年间便开始屡次犯边,皇帝派大军出征,派少了打不过。

    派多了鞑靼人来一个诱敌深入,围歼。

    这时能打的武将又吃香了。

    许多突然冒起的神将奇迹地屡败鞑靼,而且统统用的是斩首战术,直取中军,斩杀鞑酋。

    王小龙很怀疑这些都是穿越者,而且很有可能都是特种兵出身。

    因为没有二百五的叫门皇帝御驾亲征事件,鞑靼没有抓到过明朝皇帝,大明的君权还是颇高的。

    而且因为没有成祖朝的瓜蔓抄,没有东厂,皇帝良善,锦衣卫的恶名也不明显。

    大臣们还算听话。

    起码不会说皇帝刻薄残暴。

    但明朝却慢慢步向大宋的路子。

    文臣开始贪污,武将开始怕死。

    这个时空的大明皇帝是建文帝一系,提倡仁政文治,没有成祖那种“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做法,所以是以和为贵,能和则和。

    所以和亲是可以的。

    其实明太祖自己跟有些儿子也有蒙古人妃子的。燕王朱棣便极有可能是汉蒙混血。朱元璋二儿子朱樉娶的正妃是王保保之妹(扩廓贴木儿氏,元王朝皇族之女)。

    如果不是偶而不知道从那里冒出来一些似乎是穿越众般的将军,恐怕大明连燕云十六州都要再次丢掉。

    因为没有成祖搞郑和七下西洋,海禁政策较洪武年间没有更为严苛。明朝开放了福建漳州的月港一处口岸,允许泉州和漳州的商人对外贸易。

    因为北方异族时常入侵,长江以北的百姓都要结寨自保,而且练武之风极盛,门派众多。

    只要不聚众作乱,官府也不太管。

    而小冰河时期亦不以人类意志转变,太阳伯伯该罢工还是罢工了。

    明朝末期,中国出现了极冷的气候,年平均气温较其他时期低,酷寒使降雨区域南移,明朝出现全国性的大旱灾。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非常寒冷,使粮食大幅度减产,引发社会动荡,陕西终于出现饥荒民变,白莲教也冒出来了。

    鞑靼人也因为北方天灾,频频入侵。

    这时闯王冒出来了。

    龙傲天?!

    这个闯王竟然不是高迎祥,不是李自成,看这名字肯定是一位穿越众之一化名。

    他领导农民起义,也劫富济贫、打土豪分田地,但没有大杀一通,反而把捉到的藩王全放掉了,还给钱叫他们去跟当今圣上做说客,允许他封王和南北分治,代天子守北边。

    而当今圣上也不是末代崇祯帝而是正统二十四年。历史上没有叫门皇帝、也没有落水皇帝,更没有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本朝皇帝仁厚至极,南方百姓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