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又是一个曹变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正统二十四年,异人王朴,率明军马步军不足一万,破蒙古鞑靼诸部联军十万有余,解救燕京之围及百姓无数。〞

    ~皇明正统帝纪事录

    当时站在燕京德胜门城楼上的燕王朱由检震惊莫名。

    德胜门城楼高约24公尺,人站在上面,可以看到城北远处。

    一大片铺天盖地的沙尘从东南边涌来,令人奇怪诧异。

    今年的沙尘暴有点奇怪。一般不应该都是从西北边过来的么?

    那知沙尘后面涌过来的,竟然是千军万马!

    那阵仗,把朱由检都吓得双腿发软,差点要不自禁后退几步。

    「假如出城在平原与鞑子野战,敌方如此阵势冲击我军车阵步军,纵有神机营亦难以抵挡,难怪我军少胜多败。」

    朱由检一面强自镇定,沉默看着千军万马冲到北门外,与北门外驻扎的鞑军汇合,双方竟然乱成了一锅粥,到处鞑子惊呼号叫,似乎在慌乱无措。

    「启禀王爷,大喜呀!」一名亲军统领千户急急上前禀告:「观鞑子慌乱情况,定是南方援军大军已到,并且鞑子大败了!请王爷下令,随时令各路大军出击!」

    「快请洪总督到城头一看!」朱由检方才已经有点被敌军阵势吓破胆,此时色厉内荏,那敢决断。他连忙命人去邀请洪承畴,自己却带着亲兵躲进了德胜门箭楼里去了。

    德胜门箭楼顶部建有雉堞和女墙。箭楼高19.6公尺,坐南朝北,灰筒瓦绿琉璃剪边,重檐歇山顶,前楼后厦。全楼上下分四层,其中一层位于重檐之间,其余三层位于下檐下面。楼内由金柱与承重梁、穿插梁和跨空枋为承重结构,该箭楼阔面每层开12个孔,窄面各开4个孔,另抱厦的东西两侧各开一个孔,总计82个箭孔。

    朱由检躲进了德胜门箭楼里,才感到安全了。

    传令亲兵方才领命出发,蓟辽总督洪承畴,却早已闻讯率领一众将领匆匆跑上城头了。

    「王爷,大喜呀!」洪承畴一见燕王便拱手作辑行礼,大声说道:「托王爷洪福,南方援军已至,先锋军已大败鞑军于南、东两门,马上要决战于北门外。到时请王爷下谕令,我军随时出击,共破鞑子大军。」

    洪承畴仍是聪明绝顶之人,自然知道南方不可能派出十五万大军由一名异人王朴统帅北上,说是十五万大军,能来三、五万便不得了。

    估计派来的大将王朴也是如同先前力战而死的曹变蛟,是那种能在千军万马中杀个七进七出的勇将。

    可是人力有时穷,敌军人多,若不出城夹击敌军,任由这名大将独战敌军,终归也是同老曹同一命运。

    但洪承畴抬头一看,燕王朱由检面色犹豫,皱着眉说:「洪大帅,军事上并非本王所长,本王只知死守燕京,所以何时出击野战,还看洪帅决策。」

    「你还不是疑心病大,又不敢扛责任。」洪承畴心想。

    他手下几个败军总兵,残兵不过四万余,若不加上燕王直属部队三万人,贸然出城,加上援军恐怕仍少于敌军。

    但若把燕王部下拉上,若然再败,燕京危矣。

    所以他也不敢独断。

    这个锅,必须拉上燕王一起扛。

    可是燕王已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死守燕京,才是燕王朱由检目的。

    看他这样子,肯定是不愿出兵了。

    他也是人精,闻言忙道:「王爷,既然如此,不若再观察一段时间再作决定。」

    众人回头再一一透过箭楼的箭孔观看城下战况,只见原本呈现乱象的鞑子军已经重整阵营,在平原上列成左中右后等四个大阵,过十万的骑兵加上一人双马,看上去漫山遍野都是敌军。

    就是站在城头,一眼望去还是仿佛无穷无尽,看不到敌军阵列的尽头。

    所有敌军,面向的都是东南方向。

    不一会,从东南方向传来阵阵号角声。

    明军行军号角声响起。号角震天动地。

    来援军队看来不少。

    但射箭孔洞太小,视角不宽,洪承畴心急战况,率先带领诸将又走回去城楼上。

    这里虽然没有箭楼里安全,但视野更宽。

    只听明军号角金鼓齐鸣,由远渐近。不多久,在阳光下一列黑线从远处冒起。旌旗无数。

    明军大部队来了。

    人一上万,无边无际。

    究竟来了多少人马?

    一时之间,却是难以看清楚。

    这时一名千户上前禀告:「禀大人,朝庭援军经过东直门外,大败鞑子军。杀敌数千人。」

    「好!」洪承畴:「援军来了多少?何人领军?」

    「先锋军约一万余人。将旗为王字,杨字及虎字。据称保定总督杨文岳率总兵虎大威及新任大同总兵,兼援军主帅异人王朴亲至。」

    「不好!才一万余人?!」洪承畴暗叫不妙:「恐怕又是一个曹变蛟!」

    他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