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范成大(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唱之呜呜,不可得世。”

    范成大的词作情长意深,前期作品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他还写了一些应酬唱和、山川行旅、叹老嗟悲以至讲论佛典禅理之作。

    范成大善书,书法清新俊秀,典雅俊润。只可惜,他为诗名所掩,书名不彰。明人陶宗仪《书史会要》谓范成大 “字宗黄庭坚、米芾,虽韵胜不逮,而遒劲可观”。范成大的书法,受母亲影响,其母蔡夫人是北宋四大书家之一蔡襄的孙女。范成大传世墨迹以尺牍简札居多,他在成都与陆游饮酒赋诗,落纸墨尚未燥,士女已万人传诵,被之乐府弦歌,题写素屏团扇,可惜这些墨迹都未传下来。现今所能见到的范成大手迹,以他五十四岁所书《明州赠佛照禅师诗碑》为第一,此碑早佚,但有宋拓本藏于日本东福寺。范成大现存的手迹还有《兹荷纪念札》《垂海札》《荔酥沙鱼札》等,他的行书《田园杂兴卷》也常为人们所乐道。明代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中说:范成大 “归隐石湖时作即诗。无论竹枝、鹧鸪、家言,已曲尽吴中农囿故事矣!书法出入眉山(苏轼)、豫章(黄庭坚),间有米颠(米芾)笔,圆熟遒丽,生意郁然,真是二绝。”

    六、作品丰富传后世

    范成大一生着作颇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遗产。

    《石湖集》是范成大的重要诗词集,收有《石湖诗》三十四卷,《石湖词》一卷。书后还附传记、校记及清人沈钦韩作的《范石湖诗集注》等资料。范成大的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在《石湖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田园风光的赞美,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山川行旅的感悟。

    《骖鸾录》是范成大赴广西静江府途中的纪行之作。取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 句义为名。这部作品记录了他一路的所见所闻,不仅有各地的风土人情,还有他在旅途中的所思所想。通过《骖鸾录》,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貌和范成大的内心世界。

    《吴船录》是范成大从四川制置使召还,取水路东下时的日记体游记散文。书中对沿途名胜古迹如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长江三峡、洞庭湖、赤壁、黄州、庐山等记载尤详,且时有考证。为后人研究这些地方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桂海虞衡志》则是范成大对广西地区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等方面的记录。书中详细介绍了广西的地理环境、民族风俗、动植物资源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除了这些着作外,范成大的诗词作品也广为流传。《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组诗共六十首七言绝句,分咏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的田园生活。诗歌生动地描绘了农村的自然风光和农民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如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写出了初夏江南农村的田园景色,有花有果,有色有形。“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则描写了农村夏日生活中的劳动场面,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车遥遥篇》也是范成大的经典之作。“车遥遥,马憧憧。君游东山东复东,安得奋飞逐西风。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月暂晦,星常明。留明待月复,三五共盈盈。” 这首诗以女子的口吻表达了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意境优美,情感真挚。

    范成大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纪行作品为后人了解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他的诗词作品风格独特,语言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作品将永远流传下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七、人生落幕留风范

    范成大的晚年,虽尽享田园之乐,但岁月不饶人,身体状况逐渐不佳。绍熙四年(1193 年),范成大病重不治,溘然长逝,享年 68 岁。他被葬于吴县,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范成大的离去,令无数人悲痛不已。他的一生,历经风雨,却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对百姓的热爱,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他的作品,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南宋文坛的天空。

    后人为纪念和凭吊这位先贤,在石湖长堤的尽头修建了一座范文穆公祠。祠宇背山面湖,东向而立,有祠门、享堂两进,左右以廊相连,中为庭院。祠门额 “范文穆公祠”,面阔三间,硬山顶,庄重而肃穆。享堂面阔三间 16 米,进深 8 米,硬山顶。堂内悬 “寿栎堂” 匾,有范成大塑像。左右壁间嵌明代石刻田园诗碑七方,诗、书、刻俱佳,堪称珍品。

    范成大在南宋文坛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着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又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他的田园诗更是集古代田园诗之大成,为后世树立了典范。他的文赋、词作也各具特色,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他的书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