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范成大(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些病情不仅改变了他的行程计划,还让他备受折磨。然而,最让他难过的是行至浙江余杭时,徐姓乳母病重,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最终不得不将乳母留在张氏妹妹处。此外,风、雨、雪等恶劣天气也让行程极为艰难,“二十九日,晚复登舟,大雪不可行。”“夜,大风急雪,顷刻积盈尺。篷窗摇荡震压,终夕危坐,以须其定。”“自离宜春,连日大雨,道上淖泥之桨如油。” 在洞庭湖一带,他还要与劫匪斗智斗勇,行至邬子口时,得知此地是 “匪区”,“非便风张帆及有船伴,不可过。” 可偏偏又逢大雪,不得不停下来。但范成大不失赤子之心,仍然如期走完了这段长达三千余里的行程,于次年三月十日抵达桂林,“入城交府事”。

    范成大一到广西,便展现出不畏权贵、兴利除弊的风范。他仁政爱民,关心民生与农业发展,看到百姓生活困苦,尤其是在税收和盐政方面的问题,他积极提出解决方案。广西资源贫乏,税收多依赖卖盐,但当时运盐的衙门把利润都拿走了,地方县邑为创收,就采取提价限购等手段高价卖盐,百姓苦不堪言。范成大提出 “可以强制减去漕司强取的数目,以给各郡县使之宽裕,那么科卖抑配可以被禁止。” 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此外,他还修复角沟、朝宗古渠,使民生受惠。在马政方面,针对买马及损马的弊端,他提出四点建议,其中第一条就是择精明干练、清正廉洁的官吏负责买马事宜,杜绝 “为招马官者,尤与州县相狎” 的现象重演。朝廷采纳了范成大的建议,几年之后,广西每年买马任务,多完成 1250 匹,可见其治理马政之效。

    在军事方面,范成大针对辖区缺兵少将、士兵孱弱不堪、吃空饷严重、军政堕废等弊端,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一是选拔折冲御侮之材;二是加强练兵,杜绝吃空饷;三是利用盐利购置战马;四是学习蛮人兵甲之制。对于广西瑶人的劫掠问题,他将官军全部撤走,专用边民和近山的瑶人,分为五十五个团,教他们使用兵器,训练成军,使其可抵御小规模的劫匪,增强军事力量。又开设博易场,让瑶人可以用山货、滑石、沙板等交换大米等日常用品,缓解瑶人生活困难。在一些重大节庆,还邀请瑶人首领来一起庆祝约誓,加强交流,增强民族认同。范成大在桂期间,瑶境安然。

    在公务之余,范成大乐于与友人放浪于山水之间。他游览了桂林的众多美景,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和题刻。如与同僚游栖霞洞,赞叹洞内美景如梦似幻,称 “仿佛桃源犹舞凤,辛勤李白谩骑鱼”;与友人在訾洲岛宴游,感受 “飘飘竹雨润轻裘,袅袅松风系小舟” 的雅意;对象鼻山水月洞的奇景,他作铭颂赞,尽抒对桂林山水的无比喜爱之情。范成大虽酒量不佳,却一直乐于找寻世间的美酒。他在《桂海虞衡志?志酒》中对桂林三花酒钟爱有加,称 “及来桂林而饮‘瑞露’,乃尽酒之妙,声震湖广。则虽‘金兰’之胜,未必能颉颃也。”

    范成大在桂林的两年时间里,勤政为民,为广西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事迹不仅在当时受到了普遍的好评,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

    五、文学成就耀古今

    (一)诗歌风格独特

    范成大的诗歌风格独特,早期曾受江西派影响,作品中存在语言涩滞、堆垛典故的现象,还带有一些似禅非禅、似儒非儒的议论。但他并未局限于此,而是广泛汲取中晚唐诗歌的风格与技巧,继承了以白居易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风,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突破了江西诗风的笼罩。其诗风格轻巧,虽好用僻典、佛典,却不失委婉清丽中带有峻拔之气的特点。

    范成大诗中价值最高的当属使金纪行诗和田园诗。他在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把自己在沦陷区的见闻感触一一记之于诗。这些诗主要描写沦陷区山河破碎的景象,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南宋诗人描写中原的诗大多是出于想象,而范成大却亲临其境,所以感触格外深刻,描写格外真切,在当时的爱国主题诗歌中独树一帜。

    范成大的田园诗更是成就非凡。在古代诗歌史上,田园诗大多是士大夫自抒隐逸情抒情诗,田园风光只是诗人静谧心境的外化,而对农事多有忽略;或者像唐代诗人元稹、张籍等把农民生活写进乐府诗中,但又没有田园风光的描写。范成大创造性地将这两个传统合为一体,全面、真切地描写了农村生活的各种细节。他退隐石湖的十年中,写了许多田园诗,其中以《四时田园杂兴》最为着名。这组诗共六十首七言绝句,分咏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的田园生活。农民生活真实质朴,田园风光自然清新,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 “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

    (二)文赋盛名远扬

    范成大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杨万里在《石湖居士诗集序》中对其赞誉有加:“(范成大诗)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