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枭龙试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机身长度14.5米,比J-11短了0.5米。

    翼展9米,同样比比J-11短了0.5米。

    空重八吨,起飞重量9吨,最大起飞重量13.5吨。

    J-11空重8.5吨,起飞重量10吨,最大起飞重量16吨。

    因为采用了同款涡喷9发动机,单发单座的布局。

    也就是说这台代号枭龙的战斗机,除了航程和作战半径是他的缺点外,其他方面都因为减重,而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也正因为如此,机身的材料强度也会比J-11要求会更高一些。

    除非。。。”

    王晋阳站在方想的旁边,看着这台正在做着最后检查的枭龙原型机,喃喃的说道。

    “刻意减少发动机的动力和推力是吧?”

    方想摸出烟,递给王晋阳一支。

    上一次,也就是两年前,J-11的首飞,身旁站的也是王晋阳。

    同一个机库、同一个跑道,甚至连试飞员都是同一个。

    “如果不减少发动机动力和推力的话,其实也意味着枭龙可以做出更加复杂的轻盈的动作。

    就看机身强度能不能经受的住了。”

    王晋阳接过烟,拿出火柴给俩人点上。

    眼中满是期盼。

    “那。。。试试看?”

    方想突然想起后世的旱地拔葱,在极短的起飞距离上,依靠着发动机强大的推力,让飞机快速地起飞。

    这不但对发动机、机身有着严酷的考验,同时还对飞行员的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

    这可不是你敢不敢的问题。

    要知道,这种机动可是非常危险的。

    一旦失误,那可就不是弹射就能完事的事情。

    要知道,弹射座椅其实对弹射的高度也是有要求的,安装了火箭动力发射器的弹射座椅最低的弹射高度是在三十米。

    可并不意味着三十米高度你就可以随意弹射,降落伞能否第一时间打开、以及弹射的角度和方向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而没有安装火箭发射器的弹射座椅,最低弹射高度基本上都要求在70米以上的高度。

    虽然最低的极限高度是50米,但谁能保证飞行员能够第一时间就打开降落伞呢?

    一旦低于五十米的高度,降落伞根本来不及打开。

    那后果。。。

    “不好吧。。。”

    王晋阳一时有些哑然,他对弹射的标准可是非常清楚的。

    以132厂殷实的家底来说,甩个几架原型机根本就是毛毛雨,但试飞员可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宝贝啊!

    “老宋。。。”

    方想在脑子里思考了一下,计算了一下飞机的推力和机身的重量,200米以内的超短距离起飞估计是不太可能。

    但300米以内的短距离起飞想来问题是不大的。

    如果枭龙能够在涡喷9发动机的动力下实现短距离起飞,那就意味着J-11也能够在350米左右的距离上起飞。

    而要是换了F110发动机的话,300米以内的短距离起飞是绝对没问题的。

    那相应的,响尾蛇机动。。。

    方想越想越兴奋。

    要知道,现在还没有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呢。

    响尾蛇机动第一次是在明年6月的巴黎航展上首次出现。

    虽然时间不到半年,但方想却觉得可以试试。

    眼镜蛇机动对飞机的气动性能有很高的要求,包括飞机的迎角、发动机转速、剩余油量等都有严格的限制。

    但这却并不绝对,因为更重要的,是对飞行员的技术、心态,要求更高。

    如果没有绝对过硬的技术能力和坚如磐石的心态,绝大部分飞行员哪怕在模拟机上都未必能做的出来。

    “教授,找我?”

    宋工手里拿着检查册走了过来。

    “一会儿记得让试飞员测试一下临近失速的速度,然后推力全开。

    看看多少秒能达到400公里时速。

    最后,再加一项垂直爬升的测试,看看能爬多少高度,还有爬升速率。”

    方想肯定不会一上来就要求试飞员对于一架原型机采用如此危险的高难度动作。

    但是不妨碍他测试一下做这个动作的前提条件。

    枭龙现在各方面还不稳定,更没有达到量产阶段,机身上很多配件和零件都是手搓的。

    很多标准也都是不尽相同,有些零部件可能标准比实际需求的高,有些就比实际要求的低。

    只是现在不知道罢了,要经过多次的测试和试飞,采集足够多的数据和实验后,才能将零部件的标准,捏合到一定的平衡程度上。

    “好的,我这就去。”

    宋工点点头,对于方想要求原型机第一次试飞就做这个有些极限的动作虽然有些不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