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五年(1/2)
“好主意!”刘据抚掌赞叹,不愧是他的表兄,仿佛什么事情都难不倒霍去病一样。
随后刘据就把霍去病的意见告知了刘彻,刘彻自然不会阻拦,毕竟这也是促进汉匈融合的手段。
有了刘彻、刘据同意,这条策略很快就开始推行下去。
那些匈奴的小头领们收到朝廷命令后兴奋地都快睡不着觉了,本来以为要当一辈子的俘虏,自己的子孙后代也得给大汉当俘虏,哪里知道天无绝人之路,大汉又给了他们一条出路。
“都给我听好了!今后谁再敢闹事,不用朝廷出手,本首领亲手砍了闹事的!都听明白了吗?!”
下工后几乎每一个匈奴部落内都发生着相同的情况,那就是他们的头领把众人聚集起来训话,警告他们不准再闹事。
换了一种手段匈奴人果然听话多了,比汉人自己出手管理少了许多矛盾,毕竟新的政策已经涉及到那些头领切身利益了,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会主动消除不稳定因素。
这一招也让刘据看到了威力,随后刘据及时修改了命令,表现好的普通匈奴人也可以脱离奴籍给予合法身份,一旦获得大汉的合法身份他们的待遇跟汉人百姓一样。
不过刘据也不是傻子,里面自然加了很多细节条件,其中的第一条就是要认同大汉,忠于大汉,如果不符合这一条,哪怕立下再大功劳都不能获得汉民身份。
现在的大汉上下一心,朝廷政令清明,百姓们心向大汉,整个大汉的凝聚力是空前的。
从上到下,人人心里都清楚在不久的将来大汉就要和安息帝国开战,如果消灭了安息帝国,那么大汉将是这片土地上唯一的霸主,百姓们将会过上稳定安宁的生活。
有了这个愿景,大汉上下几乎力往一处使,人人都为了那个伟大的目标在努力。
修建道路的工程是庞大的,尤其是大汉几乎没有任何基建基础,光是把这么多人组织起来不乱都已经很难得了。
修路需要的各种工具、材料都是朝廷名下的作坊提供,即便这样工具和材料的供应也非常紧张。
为了不影响工期,刘据又下令允许朝廷从霍去病的蓝田工坊采购水泥和工具,霍去病又可以合理合法的赚上一大笔钱了,不过霍去病给的价格非常低廉,只赚取了该赚的那一部分。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大汉全力发展经济民生,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一晃五年过去,时间来到了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刘彻已经五十八岁了,在大汉来说已经是个实打实的老人了。
不过刘彻的精神头非常好,五十八岁的人了身体还非常健硕,一顿还能吃好几碗饭,尚能拉的开弓。
反观刘据脸上早就没了稚嫩的模样,才三十岁的年纪看上去反倒有了一些沧桑还有着一丝掩盖不去的疲惫。
刘彻这几年是舒服了,大汉又没有对外的战事,基本上都是内部发展,大事小事都是刘据才处理,刘彻虽不是太上皇却已经过起了太上皇的舒服日子。
这几年刘据也不是没找刘彻诉苦过,可刘彻每次都是几句话就把刘据打发了。
“朕打了一辈子仗,操劳了一辈子,老了享受享受怎么了?你个不孝子!”刘彻说的理直气壮,丝毫没有察觉自己才是这个帝国的主人。
刘据很无奈,孩子累的都快吐血了,别看不打仗了,但每天要处理的公文是越来越多。
没有办法,大汉的疆土实在太大了,大汉实行的又不是羁縻政策,在霍去病的建议下西域那些地方都是大汉实控区,既然要实控,少不了要派兵驻守,派官员治理,地方一大,事情不就多了?
这要放在原本的时空,刘彻是绝对不会给刘据放权的,可现在这个时空很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刘彻的心理也发生了太多的变化。
一开始刘彻给刘据放权的时候还担心这,担心那的,既怕刘据处理不好政务,又怕时间久了刘据把自己架空了。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彻已经不担心这些了,刘据对他一如既往的尊重,大事从来不隐瞒刘彻,总会向他禀报,军队的调动权刘据更是从来没提过。
再加上刘彻自己发现脱离了繁杂的政务,自己好像有很多可以享受的东西,而且刘彻还发现自己衰老的速度也减缓了不少。
种种因素叠加之下,刘彻对现在的状况非常满意,刘据已经可以挑起大梁了,大汉未来几十年不用自己操心,而他自己还能好好享受晚年生活何乐而不为。
过完了元日,霍去病已经是四十一岁的年纪了,但岁月似乎并没有在他脸上留下什么痕迹,表面上看起来还是跟三十岁一样,这让刘莹嫉妒不已。
刘莹的眼角已经隐隐有了一丝皱纹,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好的化妆品,即使是刘莹这种养尊处优的人也不能抵抗岁月的侵蚀。
霍麟霍麒都已经十六岁了,霍麟跟年轻时候的霍去病非常相似,活脱脱就是霍去病的翻版,这小子性格比霍去病还跳脱,又继承了霍去病的英俊帅气,再加上文武双
随后刘据就把霍去病的意见告知了刘彻,刘彻自然不会阻拦,毕竟这也是促进汉匈融合的手段。
有了刘彻、刘据同意,这条策略很快就开始推行下去。
那些匈奴的小头领们收到朝廷命令后兴奋地都快睡不着觉了,本来以为要当一辈子的俘虏,自己的子孙后代也得给大汉当俘虏,哪里知道天无绝人之路,大汉又给了他们一条出路。
“都给我听好了!今后谁再敢闹事,不用朝廷出手,本首领亲手砍了闹事的!都听明白了吗?!”
下工后几乎每一个匈奴部落内都发生着相同的情况,那就是他们的头领把众人聚集起来训话,警告他们不准再闹事。
换了一种手段匈奴人果然听话多了,比汉人自己出手管理少了许多矛盾,毕竟新的政策已经涉及到那些头领切身利益了,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会主动消除不稳定因素。
这一招也让刘据看到了威力,随后刘据及时修改了命令,表现好的普通匈奴人也可以脱离奴籍给予合法身份,一旦获得大汉的合法身份他们的待遇跟汉人百姓一样。
不过刘据也不是傻子,里面自然加了很多细节条件,其中的第一条就是要认同大汉,忠于大汉,如果不符合这一条,哪怕立下再大功劳都不能获得汉民身份。
现在的大汉上下一心,朝廷政令清明,百姓们心向大汉,整个大汉的凝聚力是空前的。
从上到下,人人心里都清楚在不久的将来大汉就要和安息帝国开战,如果消灭了安息帝国,那么大汉将是这片土地上唯一的霸主,百姓们将会过上稳定安宁的生活。
有了这个愿景,大汉上下几乎力往一处使,人人都为了那个伟大的目标在努力。
修建道路的工程是庞大的,尤其是大汉几乎没有任何基建基础,光是把这么多人组织起来不乱都已经很难得了。
修路需要的各种工具、材料都是朝廷名下的作坊提供,即便这样工具和材料的供应也非常紧张。
为了不影响工期,刘据又下令允许朝廷从霍去病的蓝田工坊采购水泥和工具,霍去病又可以合理合法的赚上一大笔钱了,不过霍去病给的价格非常低廉,只赚取了该赚的那一部分。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大汉全力发展经济民生,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一晃五年过去,时间来到了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刘彻已经五十八岁了,在大汉来说已经是个实打实的老人了。
不过刘彻的精神头非常好,五十八岁的人了身体还非常健硕,一顿还能吃好几碗饭,尚能拉的开弓。
反观刘据脸上早就没了稚嫩的模样,才三十岁的年纪看上去反倒有了一些沧桑还有着一丝掩盖不去的疲惫。
刘彻这几年是舒服了,大汉又没有对外的战事,基本上都是内部发展,大事小事都是刘据才处理,刘彻虽不是太上皇却已经过起了太上皇的舒服日子。
这几年刘据也不是没找刘彻诉苦过,可刘彻每次都是几句话就把刘据打发了。
“朕打了一辈子仗,操劳了一辈子,老了享受享受怎么了?你个不孝子!”刘彻说的理直气壮,丝毫没有察觉自己才是这个帝国的主人。
刘据很无奈,孩子累的都快吐血了,别看不打仗了,但每天要处理的公文是越来越多。
没有办法,大汉的疆土实在太大了,大汉实行的又不是羁縻政策,在霍去病的建议下西域那些地方都是大汉实控区,既然要实控,少不了要派兵驻守,派官员治理,地方一大,事情不就多了?
这要放在原本的时空,刘彻是绝对不会给刘据放权的,可现在这个时空很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刘彻的心理也发生了太多的变化。
一开始刘彻给刘据放权的时候还担心这,担心那的,既怕刘据处理不好政务,又怕时间久了刘据把自己架空了。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彻已经不担心这些了,刘据对他一如既往的尊重,大事从来不隐瞒刘彻,总会向他禀报,军队的调动权刘据更是从来没提过。
再加上刘彻自己发现脱离了繁杂的政务,自己好像有很多可以享受的东西,而且刘彻还发现自己衰老的速度也减缓了不少。
种种因素叠加之下,刘彻对现在的状况非常满意,刘据已经可以挑起大梁了,大汉未来几十年不用自己操心,而他自己还能好好享受晚年生活何乐而不为。
过完了元日,霍去病已经是四十一岁的年纪了,但岁月似乎并没有在他脸上留下什么痕迹,表面上看起来还是跟三十岁一样,这让刘莹嫉妒不已。
刘莹的眼角已经隐隐有了一丝皱纹,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好的化妆品,即使是刘莹这种养尊处优的人也不能抵抗岁月的侵蚀。
霍麟霍麒都已经十六岁了,霍麟跟年轻时候的霍去病非常相似,活脱脱就是霍去病的翻版,这小子性格比霍去病还跳脱,又继承了霍去病的英俊帅气,再加上文武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