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以私仇来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顾亦观这番话,听着像玩笑之言,却不动声色点明了重点——

    1.祝无邀在方掌门面前过了明路。

    2.入道以来的经历,摘星楼多数知晓。

    3.修为及心性的成长,都是脉络清晰、循序渐进的。

    青云门的弟子,将抄录「北玄城无言道长」的册子,分发给众人,以证此事并非无风起浪。

    细究下来,可供开脱之处不少。

    比如无言道长这个名号,或许只是巧合,重合而已。

    顾亦观猜测,青云门手里还握着其余证据,只是不欲与其余宗门分享罢了。

    目前摆出来的这些,并不能说明什么。

    但廖长老所为,也并非恶意针对。

    更像是在对四宗作出警醒。

    可即便如此,这样的消息传扬出去,依然会对祝无邀有影响,说不准在某些关键时候,会成为旁人站在她对立面的原因。

    顾亦观翻阅过手里的证据,抬眸看向「吴归鸿」,问道:

    “吴道友怎么看。”

    被顾亦观点名,祝无邀也反应过来,这是要她先表明态度、才好做出配合。

    还未等祝无邀开口,身后的巨阙派弟子便义愤填膺道:

    “师尊,此人若屠戮了我巨阙派弟子,管她是祝无邀、还是夺舍之人、亦或江湖散修,都该让其给出个说法!”

    说法吗……

    祝无邀笑了笑。

    她合上了手中的册子,说道:

    “夺舍之事暂且不议,我吴某只知道——

    “杀我巨阙派弟子之人,是江湖散修无言道长,至于摘星楼的祝无邀,却未曾见过。”

    因此,只以私仇来论。

    若在明面场合遇到了「摘星楼祝无邀」,那自是称呼一句道友,全了两宗颜面;

    可若私下遇到了「江湖散修无言道长」,江湖厮杀本为常事,若未来得及自报家门、死于争斗中,那只能叹一句技不如人;

    若她顶不住追杀、自报家门,证实了无言道长就是祝无邀,到时再上升到两宗也不迟。

    顾亦观却察觉出了另一层含义——

    祝无邀这是……在尝试着摆脱摘星楼的庇护。

    她笑了笑,却未将祝无邀的话放在心上。

    此事早有征兆。

    在来极南之地前,祝无邀便尝试着与摘星楼划清界限,可最终呢?

    还是动用了传讯符。

    要她来极南之地走了一遭,将其从点星七幻门里捞出来,若真的这么有骨气,怎么不自己去寻故友,怎么还接下了她递去的地图。

    甚至,此时此刻,祝无邀能够坐在这里大放厥词,也同样是依于她的立场与善意。

    若她想给祝无邀添些麻烦,只需点明「吴归鸿」并非本人,便够祝无邀在生死之间走一回。

    所以,顾亦观无法理解——

    怎么会有人在依附她善意生存的同时,叫嚣着不需要庇护。

    她对祝无邀的态度,是少量的欣赏,以及多数的轻视。

    祝无邀突然觉得后脖颈发凉。

    她缓缓坐直。

    对上了顾亦观打量的目光。

    她不是此时将顾亦观惹怒的,还要再早一些——

    顾亦观本没有拉拢她的打算,却不知怎么想的、冲动之下说出了那番话,而自己非但不感恩戴德、居然还讥讽了回去。

    只是,顾亦观过于高傲,高傲到不屑于为此动怒。

    在两人对上目光时,阮阿遥看向廖长老,问道:

    “廖前辈是听闻了无言道长的消息,故而来极南之地走了一趟?”

    若是如此,恐怕此事比廖长老明面所言,要更为严重。

    廖长老不好说他是受人所托。

    “也是听闻了血蚀咒之事,怕无辜之人受到牵连,想过来看看能帮上什么。

    “哈哈,其实直到现在,我都没搞明白血蚀咒到底怎么回事儿。

    “说它是真的,似乎没传闻中那么厉害;可如果说它是假的,当年各宗又煞有介事,为此展开过清洗。”

    顾亦观倒是有些佩服廖长老,这么大岁数了,依然道心纯粹,她笑道:

    “正道行事,向来如此……谨慎。”

    ————

    众人听完了「无言道长」消息,颇觉稀奇。

    太白宗弟子曾与无言道长打过照面,只是被阮阿遥嘱咐过、莫要多言,而廖长老也没有徒增是非的打算。

    回到自己宗门的地界后,纷纷议论起来——

    “无言道长居然是落叶邀秋?”

    “虽然落叶邀秋也挺风光,可不知为何,当此人真面目被揭开后,我居然还有些……失望?”

    “我懂我懂!神秘侠客,最重要的就是神秘嘛!”

    “话说,你们觉得祝无邀,真得是夺舍之人吗……”

    此言一出,屋里沉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