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透着几分不自然(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好端端的干部房不要,非要挑那员工住房?

    看着杨军挺拔的身材、神采奕奕的脸庞,这不像傻子呀?

    谁会放弃坚实的砖头水泥干部房,而去换取城里的旧式住宅呢?

    不过杨军选择归选择,她也不好多说什么。

    \"若是在平时,你提出要干部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你能主动选择换成职工房,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挑你喜欢的就好。

    \"

    就这样决定了吧,还得麻烦蔡大姐一次,杨军不好意思地说。

    \"不麻烦,我现在就带你去处理手续。

    \"

    不到半小时,杨军便拿着厂里提供的住房分配证明离开,剩下只需跟街办交涉即可。

    忙碌了一个上午,早过了午餐时间。

    觉得时间已接近尾声,杨军又拉扯着蔡大姐去街道招待所餐厅就餐,特意点了四个硬货。

    考虑到蔡大姐下午要上班,就没有安排喝酒。

    这顿饭宾主尽欢,双方交谈甚欢。

    从中了解到,蔡大姐姓蔡名叫玉芬,是人事科副科长,丈夫在乳品厂工作,有五个孩子,家庭颇为清苦但也过得还算可以。

    饭后与蔡大姐分手,杨军径直返回家中。

    为了迅速解决住的问题,他可不想蜷缩在地上睡简易床。

    保留那份体面,至关重要。

    街办的人员对他的到来十分热忱,他们询问了具体情况,验证了钢厂分房证明后又打电话核实了一遍。

    最后以两毛钱的小费用,他得到了后院的房子钥匙。

    需要说明的是,职工住房原本是免费分配,每年需要缴纳两毛钱的房屋管理费。

    拿着钥匙后,装修自然是首要任务。

    以前的生活是在巍峨的钢铁大厦,而今住进了拥有几百年历史的狭窄胡同四合院,视觉体验大不相同。

    北京的冬天冷得入骨,特别是夜半如厕格外辛苦,需冒着严寒走数十米路到外面公用厕所,那里暗淡无光,不慎踩到地雷是常见事儿。

    其实这些都是小挑战,提前一会儿睡觉,临睡前上一次公厕,勉强能熬过整夜。

    让杨军难以接受的是那个公共厕所的问题,环境污秽不堪,地上、墙壁满是无法言述的杂物。

    甚至蹲位好久才有空位,有时得屈膝忍耐,稍不留神便能和异味有了亲密接触。

    南锣鼓巷周围的九十多个四合院共享寥寥几个公厕,早上上厕所往往排长队,有时等待时间长达半个小时才轮得上。

    别看早晨公厕前总是熙熙攘攘,真正如厕的远超过你所见的队伍。

    比如说杨军家里的情况。

    母亲每天都至少早起半小时,排队等待如厕的机会,可轮到她的时候,一群姐妹却蜂拥而出。

    这样的现象大家都司空见惯,家家户户轮流使用同一个公共卫生间。

    杨军决心必须解决厕所问题。

    得到钥匙后,他特地考察自家四合院后街,分配给他的一户居舍位于院尾,院子后方同样有个厕所,距离大概二十米左右。

    他打算改造房屋时,利用管道将卫生间接到这个公共化肥池,以此避免污水问题。

    然而关键问题是,挖掘二十米长的管道得征得街办的批准。

    看看天色差不多下班了,决定改日再来。

    杨军在胡同口询问了几名居民,大多数人推荐了一名叫老五的工匠。

    这位手艺不错,大部分附近的装修活儿都是他做的,口碑尚佳,唯一的缺点是他开的价格通常是最高的。

    技术出色必然伴随着相应价值的收费。

    如果价码与他人持平,他又如何证明自身的技术实力和独特价值?

    依照路人提供的地址,杨军来到了一所四合院,给了一个小男孩两颗牛奶糖,男孩带领他到了中庭的一户住宅前。

    他敲了敲门。

    出来迎接的是一位约莫四十出头、面色疲倦的女人,眼睛红肿,似是刚经历过悲痛的事情。

    “打扰一下,请问这儿是老五师傅的住所吗?”

    面对他的提问,中年女子瞪了他一眼,语气不满:

    “晦气!你们找错地方了,人没了。”

    人死?怎么会这么巧?

    看着你的泰然处之,我都快信以为真。

    意识到对方可能误会了什么,她眼神狐疑地靠近杨军,轻声道:

    “你……不是来讨债的?”

    “讨债?我要什么债啊?”

    杨军意识到,这位姐姐也许误会了他,于是立刻澄清自己的目的:“姐姐,我不是讨债的,我是来请老五师傅为我家装修的。”

    “装修?修什么房?”

    途中,杨军向老五描述了自己的装修意向,然而老五并未提供太多实质性建议,他表示待实地考察过房屋后再讨论更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