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劳务派遣(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取的。

    万一到了需要抽调炼铁厂技术人员时,这边无人可派出,该怎么办?

    技术人员是炼铁厂正常运行的关键。

    杨军的这个想法受到了李怀德强烈的反驳,他认为如今技术人员过剩,全员保留会给压延钢厂带来巨大压力。

    他甚至认为,即使未来炼铁厂确实需要技术支持,他们可以再聘请回来。

    自李怀德提出全面裁减的建议后,杨军明白了他的策略。

    李怀德这位在职场有数十年经验的老手当然清楚,这一切不过是杨建国和杨军的联手设计,他们企图利用这次机会将自己排除在外。\"

    原本,李怀德是杨建国接班的首选,而现在被横插入杨军的竞争之中,怎能心甘?他在笔记本上轻敲笔尖,低首深思了许久后,缓缓开口:

    “若杨主任能妥善安排这部分技术人员,我无异议。

    但如果安排不好,我不主张让压延钢厂承担如此多不生产的嘴巴。”

    杨军明白,没有合理的方案,不仅仅是李怀德,就连高层也可能反对留下一堆闲人。

    皱起眉思考良久后,他忽然想到后世的一个用工模式——劳务派遣。

    于是他提议:

    “我们可以实行调动计划,本地的农机站点不是缺乏人手吗?我们将技术人员派过去,指导工作同时还能减轻压延钢厂的支出。”

    此时,劳务外包尚未概念清晰,企业和个人间通常不存在直接的经济关联。

    因此,在农机站点工作的人名义上隶属于压延钢厂,而实际薪水则来自农机站点。

    杨军的这个提议让大家眼前一亮,虽然开辟了一个新的工作途径,但有人对未来的操作存疑。

    老袁质疑道:“当合同到期后,技术人员要全部撤回,农机站点会同意吗?”面对这个问题,杨军自信地回答:“那还有什么不乐意的,我们的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开始工作,还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新人才。

    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其他人也赞同杨军的观点,认为不仅能减轻压延钢厂的压力,还能留住优秀的人才。

    李怀德看到众人的反应后,也只好勉强点头同意。

    尽管他知道这是表面工作,但不到撕破脸的地步,他还是得维持一下。

    会议结束后,杨军返回办公室,召来了姜海涛。

    他递过去一笔现金和购物凭证,吩咐他去菜市场采买食材,但不必贪多,够做三桌喜宴便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