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当中文系没人?(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戴着将近一千度眼镜的老同志走了进来。

    光是这样貌,就知道一定是学富五车,肚子里全是笔墨。

    林向文转过身,看向教室后排,果然赵振凯也来了。

    在他身边还多了一位个头不高,精瘦的男同学。

    此人也是中文系的,只是林向文不知道对方的名字。

    不过。

    林向文总觉得这人好像在后世见过。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先讲一讲唐诗。”

    罗兴邦想了想,又道,“不如这样吧,你们大家先想一想,唐朝诗人有哪些浪漫的诗词和行为呢?”

    “罗教授,我。”

    赵振凯当仁不让。

    “那就这位同学说一首。”

    罗兴邦笑着说道。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赵振凯一如既往地朗诵的很好。

    朗诵完毕,赵振凯又道:“罗教授,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通过对巴山夜雨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诗中既有现实的孤独与凄凉,又有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与憧憬,情感真挚动人。”

    “所以,我觉得很浪漫。”

    罗兴邦满意地点了点头,“不错,还有没有人想讲讲?”

    此话一出,同学们都议论纷纷。

    “怎么哪都有这个赵振凯?”

    “是啊,必须打压下他的锐气,要不然真当我们中文系没人啊。”

    “说得对。”

    “没错,你们谁行就快上!”

    “罗教授,我。”

    这时在赵振凯身旁的男同志站了起来。

    “戴业好样的!”

    “加油,戴业!”

    人群中有人给戴业打气道。

    戴业?

    林向文一听,终于想起了这人是谁。

    下一秒。

    戴业大声朗诵道:“在长恨歌中有一段节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首诗叙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其中“比翼鸟”“连理枝”的比喻成为了经典的爱情象征,展现出了爱情的美好与无奈,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还有,在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中,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与爱人之间心灵相通的默契和无奈的离别之情。”

    戴业一口气朗诵和分析了两首诗。

    话音一落,大家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尤其是陈建,鼓的最响,手掌都快被他拍肿了。

    “老陈,别这么明显啊?”

    林向文笑了笑,这就叫情敌见面,分外眼红。

    “我...我有吗?”

    陈建尴尬地挠头笑道。

    “太有了。”

    林向文苦笑一声,哎,看来这次赵振凯遇到强敌了。

    也就在这时。

    赵振凯再次站起来,“罗教授,我还有。”

    见赵振凯再次站了起来,众人都兴奋了起来。

    试问这种两人互掐的戏份,谁不爱看?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