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迎新晚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205宿舍。

    陈建拿上林向文的小说《那山那人那狗》后,看的非常投入,嘴上连连不断地称赞道:“好看...好看。”

    “老陈,你就会这两个字啊?”

    林向文打趣道。

    “谁说我只会这两个字。”

    陈建不服,立马又补充道,“这篇小说明明只是温静如水的叙事,你却用娴熟的文笔写出了这对父子深深的情谊,不仅如此,也写出了父亲作为一名山里邮递员的伟大之处,难得的好文啊!”

    “有这么好吗?”

    易天觉得这评价也太夸张了吧,于是也拿过文稿看了起来。

    大山里,父亲是一位资深的乡邮员,因腿疼退休,儿子接过了他的工作。

    儿子上班第一天,父亲千叮咛万嘱咐,而一直陪伴父亲送信的狗一开始不愿意跟着儿子上路,于是父亲决定带着儿子走一遍这条邮路。

    由于父亲工作的特殊性,常年在外,父子间显得有些生分。

    其中有两段故事最为感人。

    第一段故事,父亲和儿子来到一个叫做五婆的老人,她是一位有眼疾的老人。

    每次来这个村庄时,父亲都会拿一张空白的信纸装作五婆儿子寄来的信,然后念给五婆听。

    五婆这时都会露出难得的笑容,笑容如同春天一般富有希望。

    临走时,父亲还会往空白的信里放上两块钱给五婆。

    父亲要求儿子今后送信时也这样做,儿子却不甚理解。

    另外一段故事是讲,父亲和儿子来到一座陡峭的山崖。

    父子靠着绳索上了山,儿子从山上放羊娃那里得知父亲曾在送信时滚下山一次,这才意识到父亲几十年来走的邮路是多么艰辛。

    至此,父子关系发生了微妙的转变,儿子也对父亲的看法有了极大的改变。

    小说结尾,又到了一个该进山送邮件的早晨,儿子在父母亲的交谈声中醒来,他背起沉重的邮递包,走上了邮路,身边是与他作伴而行的狗,这一次,轮到父亲和母亲目送儿子的背影远行。

    “老陈,向文这故事写的确实好,不仅展现了父子情、还展现了父亲对邮递员工作的敬业。”

    “正如你所说,故事虽然平淡,但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物的精神都写的特别好!”

    易天也是一顿夸赞。

    “那...那个你们差不多就行了。”林向文被夸的实在受不了。

    “向文,你就别谦虚了,写得好,当然得夸啊!”

    易天一脸崇敬地说道。

    “老易说得没错,早知道向文写这么好,我就不那么拼命了!”

    陈建摸了摸脑袋顶,最近头发掉了不少,真是怪心疼的。

    “老陈,你这话什么意思?”

    林向文听不懂。

    “向文,我忘记告你了,上个星期我在洗漱的时候,听到201宿舍的人,也就是郭坤宿舍的,他们说郭坤找了关系,让燕京文艺提前看过了,那边的编辑说了,郭坤写的质量很好,完全可以发表。”

    “这不,我可不想让这家伙这次得逞了,我就拼命的写,不满意就扔了再写,再写还不满意就再扔,我都快疯了!”

    陈建长舒一口气,“就这,我还是不太满意,但没办法,眼瞅着没时间了,必须交稿了。”

    “竟然有这事?”

    易天向来看不惯郭坤,当下口气也是非常火大。

    “这也不奇怪,毕竟是郭坤,这家伙为了赢什么都干的出来!”

    陈建回答道。

    “也是。”

    易天点了点头,随即又高兴地说,“不怕,我们有向文,还会怕他?”

    “得得得,你们也别把我说太神了。”

    林向文摇头笑了笑,“这能不能胜出,还得看乐教授!”

    “我相信能!”

    易天语气很笃定。

    “我也信!”

    陈建附和道。

    “行行行,那我就借你们吉言。”

    林向文摇头笑了笑,这两人真是无脑粉丝。

    .......

    次日,下午。

    林向文和陈建再次来到了乐云的《现代文学》课。

    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乐云让写完的同学可以把文稿先交给她。

    “同学们,没有写完的请抓紧,下堂课就是截止时间,然后,我争取三天时间,将大家的稿子都看完,然后公布谁能被选中,并有资格在暑期前往燕京文艺当实习编辑。”

    叮嘱完,乐云便拿着一摞厚厚的文稿离开了教室。

    不远处。

    郭坤离开教室时,朝林向文邪魅一笑。

    “向文,郭坤好像朝你笑了一下,有点渗人啊!”

    陈建眼睛很尖。

    “让他笑呗,迟早有他哭的时候。”

    林向文轻蔑一声。

    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