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李家来人(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便是这样小的孩子也知道,谁对她是真心,谁对她是假意。

    赵妨玉与赵妨锦一道长大,一看她的神情便知道她不大高兴,推着舒姐儿的小屁股,将笑嘻嘻的舒姐儿推到赵妨锦面前。

    舒姐儿小心的将自己的小脑袋虚虚压在赵妨锦的腿上,小脑袋圆溜溜的,笑嘻嘻道:“阿娘今日欢喜。”

    “不过舒舒更欢喜,因为阿娘欢喜舒舒就欢喜,舒舒看到小姨也欢喜,看到外祖母也欢喜,今天舒舒最最欢喜!”

    小丫头说了一串,几乎将自己绕晕过去,但肉嘟嘟的小脸粉扑扑的,谁见了都喜欢。

    尤其是等见了李家大老爷时,大老爷更是稀罕的不行。

    没办法,李家的姑娘少。

    大多都是臭烘烘耍刀剑的小伙子。

    此时见了舒姐儿,笑眯眯张开手对着他要抱,奶声奶气的喊着要舅爷爷,给人哄得一出手就是一串拳头大的宝石。

    那宝石比舒姐儿两只小手还大,抱在她怀中,宛如抱着一个球般。

    大老爷大手一挥:“舒姐儿喜欢,那就磨圆了给舒姐儿当球玩。”

    舒姐儿高兴的蹦跶两下,摇晃着李家大爷的衣摆,舅爷爷长舅爷爷短,给人哄得一连串的好东西往外砸。

    人群之中,赵妨玉瞧见了七郎对着她和赵妨锦眨眼。

    大夫人也瞧见了七郎,七郎和当初在陇西一别后差别不大,只是看着高了些,似乎还稍微壮实了一些。

    李家大爷道:“他如今和姚家的姑娘成了亲,性子稳了许多,父亲的意思是,叫他留在京中。”

    七郎的爱读书,也读的极好,李家留下七郎在京中,便是要七郎在京中替大夫人撑腰的意思。

    七郎是要科举入仕的,即便辈分小,就譬如这回这般,七郎若在,当场便能告御状去。

    “说来,那老太太你如何处置的?”

    李家大爷提起这老虔婆眸中不由多了几分寒光,大夫人一般无二。此事也不瞒着小辈们。

    “割了一只耳朵送给她儿子,折了一对胳膊,如今在马房住着。”

    李家大爷点点头,语气淡漠的仿佛在谈论什么猪狗的去处:“剩下的便交于我吧,你们安心便是。”

    大夫人点点头:“姐姐如今时常左性,逆不得吓不得,是以哥哥今日到她还不知。”

    如今李书敏有些不愿见人,要不是她就住在大夫人边上的随云院,大夫人时常去看着,能将她拉出来见见日头,恐怕还是在礼国公府般,只想缩在自己屋中的模样。

    李家大爷剑眉微蹙:“脉案我已经陇西的名义瞧过,此疾从心起,心气弱了,才有病邪侵扰。”

    “大夫只能调理好她的身子,余下的,还要她自己走出来。”

    李家大爷这还是守着说的,这病症陇西也有人犯,只是犯了后天长日久的不好,一开始家人关怀,后来时日渐长,便会有人觉得厌烦。

    偏生这类疾病者对旁人的感知极为敏锐,所以稍有不慎,便会再度产生心结。

    她们只愿意相信她们自己幻想出来的东西,却不愿意相信他人亲口所言,甚至时常出现眼前幻想……

    大夫人这边一直在延请名医,得到的都是差不多的说辞。

    提起此事,庭中便安静下来,连七郎也不在与妹妹们作怪,安生下来的模样顿时叫人瞧不出深浅了。

    赵妨玉顺手给赵妨锦推过去一盏热热的牛乳:“卷雪姐姐特意给大姐姐备着的,大姐姐别辜负她一番好意。”

    赵妨锦知道赵妨玉这是提醒她不要多想,知道她好心,便捧起一盏那盏牛乳小口小口的用。

    那边李家大爷已经将来时李家老爷子让带的话说出来。

    “父亲的意思是,将书敏带回陇西,本就是家中因为那位姑奶奶亏了书敏,如今闹成这般地步,书敏就是一辈子不嫁,李家也养得起她一辈子。”

    “书敏也许多年没有回家了,父亲本是要来的,叫母亲拦住了。”

    大夫人一想起父母的高龄,心中也是一紧,怕的就是老爷子千里迢迢的赶过来,路上万一有个好歹,可怎么好?

    做儿女的还要父母出来替她们撑腰,父母那样大的年岁还要替她们忧心打算,实在是……

    大夫人指尖微动,眼眸之中满是伤感:“是我没看顾好大姐姐,否则也能早些发觉。”

    李家大爷知道她们姐妹关系好,但此事也着实怪不到李书清身上,不由将手中茶盏放下:“你这是什么话?那老虔婆一家子虎狼窝,折磨书敏的都是水磨工夫,拿准了书敏性子傲又有了孩子,与你有什么关系?”

    “不必自责,幸好是你发觉的早,否则恐怕书敏是真要折在礼国公府。”

    李书敏这些年都是靠一口气吊着,一对儿女就是她活下去的所有指望,但凡是叫她如愿了,儿女都安顿好了,她大抵也是活不成了。

    “即便是父亲母亲也不曾责怪你,谁敢说你一声不好?拿出你在陇西的气势来,谁叫你不舒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