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蜀地来喜(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他手下不少人,也确实需要这个机会。

    但这个机会是因赵妨玉才有的,他不想赵妨玉为难。

    赵妨玉松下身上的披风,歪到罗汉床上,眼眸微微眯起,眼底一片稀碎光点,宛如繁星,看一眼便恨不得叫人迷炫,沉溺。

    “寻常往来即可,若愿相助,也再好不过。”

    寻常往来,便是说的与平日里一样,不必表现的多亲近,一切循旧例即可。

    宋家愿意帮忙,周擎鹤的路会好走很多,赵妨玉将周擎鹤给她的名单重新递给周擎鹤,周擎鹤翻开,名单里已经有不少人被圈了起来。

    “这些人我都要,把他们拉去蛤蟆山。”  赵妨玉这两日苦思冥想,最终想到了一样好东西。

    那就是21世纪,小学语文课本上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能载人漂浮在水面上,显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不充气,用羊皮将粮食封存起来,沉入水中,从水中暗道进入地宫。  周擎鹤恰有两个对立的船帮,船帮之前抢生意,互殴,损失些货物再寻常不过,一艘船不多,一个船队,那也不少了。

    再者,也未必是只能找自己人,打架么,找谁不是打?

    周擎鹤深以为然。

    “羊皮从陇西过来还要一段时日,羊皮会在笼子制成口袋再运过来,米面这些小物,好装进气筏,但地宫之中,也需要时常有人接应。”

    一个入口远远不够,是以地宫还要再设置几个出口,比如郊外的田庄。

    赵妨玉手指一下一下翘着桌面,这习惯还是跟着周擎鹤学来的,如今他自己戒了,她反倒是染上了。

    周擎鹤无有不应,赵妨玉做这些事一向再稳妥不过,即便是他自己来,也未必能想到还有羊皮筏子可用。

    “从水中入地宫……只怕米粮会有折损。”  赵妨玉摇头。

    “无奈之举罢了,若是从陆上走,难免引人注目。”

    他们要存储的是足以塞满整个地宫的粮食,这样规模粮食,哪怕是化整为零,也有些太过了。

    在赵妨玉看来,也太慢了。

    周擎鹤知道这个道理,自然的将赵妨玉的身子掰过来,一下一下替她捶肩。  “南诏那边传来消息,之前商队走的那些人家里,又来了几个新人。”

    “商队的人怕你不高兴,特地过来说一声,说是想让他们在庄子里先历练历练。”  这些小事,无伤大雅,赵妨玉不会特意过问。

    “之前那一批商队,去走陇西吧。”  “沿着我大梁边境,将粮草运往陇西。”  凡事都要做两手准备,大梁境内的粮食积累,还要许多时日才能初见规模,但若是外围这条路走通,便顺遂许多,别说是陇西,即便是朔北,也能支援上。

    此路线战时不必动用,只在休战期时,源源不断的将粮草运输过去。

    便能在战争时,给边关将士带来莫大信心。

    陇西数万大军,每日消耗的粮草便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即便有那几座山的粮食在,在真正的战争时期,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但大梁农耕起家,粮食就是军民心中最稳定的安定剂。

    没有什么,比手中有刀剑,家中有粮草,来的更为让人安心。

    周擎鹤说好。转头又将册子拿来:“要不要送些人去南诏?之前不是说,南诏还要再建立一个据点?”

    赵妨玉嗯了一声:“地点还要在商榷一二,我们到底不在南诏,即便有舆图,也不如他们在本地熟悉地况。”

    “此时急不得,得让他们自己寻摸。”  如今南诏香露闻名大梁,南诏境内也有不少人盯着香露窝点。

    这些南诏人都是雇佣的哑奴。耳聋口拙,又不是识字,根本无法拉拢。

    有不少人想要冲进去,找出香露的秘方,将香露据为己有。

    但如今香露是南诏缴税大户,即便是南诏本地,官员之间也对香露铺子极其看重。  没有人不在乎政绩。

    周擎鹤看着赵妨玉神采奕奕的说着这些,眼神里是说不出的温柔。

    赵妨玉真的与旁的女子,很不一样。  不过这想法是有一瞬,便被正事压下:“二哥,今年政绩凭了优等,”

    赵妨玉诧异,旋即精致的面容登时笑开,硬生生压过了小几上插瓶的鲜花。

    “这可是大好事,宋家给的消息?”

    周擎鹤继续替赵妨玉揉按肩颈:“是,因着是姻亲,且二哥确实表现的极好,这才评了优等,并非是看在情面上给的。”

    “据说光是在逃的江洋大盗,便叫他抓住七个。”

    七个在逃的江洋大盗……那这确实是本事。

    赵妨玉也没想到赵知润在蜀地能做出这样的政绩,江洋大盗并非是想抓就能抓的,否则这也不足以成为考核官员的标准,成为政绩。

    “往日竟不知二哥哥有这番好本事?快把这消息送给娘亲一份,让她也高兴高兴。”

    赵知润去的地方偏僻难行,京中子弟过去,不知道的还以为被家族流放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