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一切刚刚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宫女内侍开始上菜的时候李崇义回来了!

    他跑得满头大汗,属于最后一个进来的。

    好在这是过年,御史也不会在这喜庆的日子太过苛刻,仅仅是瞪了他一眼。

    算是警告。

    去年的晚宴颜白没参加,今年参加后觉得有些陌生。

    陌生的是菜品,档次比前年提高了不少,好多都是不认识的。

    颜白觉得好奇,赶紧拉着端菜的内侍,跟颜白一样行为的官员很多,有的是头一次来,他们得记住菜名。

    这可是难得的荣耀。

    “这个菜叫什么名字?”

    内侍看了看四周,怕耽误了流程,赶紧道:

    “回县公,今年的菜品比去年要好一些,有通花软牛肠,天花鏎锣,逡巡酱,红羊枝杖,八仙盘……”

    (ps: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高启安先生写的《唐五代敦煌饮食文化研究》,从食物原料到餐饮具,从食物名称到宴饮坐姿都有讲述。)

    逡巡酱颜白是知道的。

    这个是吃彘肩的时候蘸着吃的,每年都有,还都是大菜。

    这个菜其实就是猪腿,白水煮过的猪腿,源自樊哙,自从他在鸿门宴吃过后 ,一直流传至今。

    这道菜算是名菜,必不可少。

    颜白看着眼前的牛肠,虽然叫牛肠,但却看不出牛肠的样子,想动筷子尝一下又觉得不妥。

    这么多人都端坐,自己先吃不好。

    跟颜白并排的张公瑾的长子,现在的户部左侍郎张大象笑着轻声道:

    “名字是牛肠,但材料不是,我大唐不能吃牛,取这个名字也是一个寓意,其实这道菜是用羊膏髓做的。”

    “这个天花鏎锣呢?”

    “九炼香!”

    “这个升平炙呢?”

    张大象低声道:“治羊鹿舌拌三百数!”

    “这个呢?”

    张大象不说话了,这颜白是真的烦,他不明白颜白故意折腾自己的还是真的不知道,难道他从来不去平康坊么?

    那里就有!

    只不过换个名字罢了,而且也没有宫宴摆的这么好看!

    菜上完,李二出来了,正常的朝拜,恭贺元日,之后就是李二的元日致辞,稿子是许敬宗写的,文辞很是优美。

    李崇义听的摇头晃脑,如痴如醉,且频繁点头。

    坐在他下首的裴行俭有些不解,明明都听的不是很清楚,李崇义怎么每年都能如此,都能答到这个状态。

    “能听清楚?”

    李崇义极其认真的看着李二,点着头,目不斜视,嘴唇微张,回道:“我不但听不清楚,我还听不懂呢!”

    “那这是?”

    “你懂个屁,这是为官之道,在者而言,我虽然听不懂,但也要点头,得让人认为自己好像听懂了一样!”

    “这样多累啊,初七点卯的时候礼部不是会把致辞送到各衙署么?那时候细细地看,不懂去问就行了!”

    李崇义斜着眼睛看了一眼裴行俭:“我怕别人以为我很笨!”

    裴行俭:??????

    左侧的长孙冲:?????

    然后,裴行俭,长孙冲,颜善,等人也开始随着李二的致辞缓缓点头。

    鼻孔发出淡淡的“嗯”声,脸庞偶尔还有一闪而逝的恍然大悟。

    李二眼神瞥了一眼,看了一眼已经在瞌睡的尉迟恭,又看了看这几个孩子,李二只觉得心里甚是安慰。

    这几个孩子孝心可嘉啊!

    裴行俭,长孙冲,颜善见皇帝脸上的赞许之色,心头一震。

    坐的更直了,态度更认真了。

    李崇义有点烦躁,这几个人是真的不要脸,不但把自己的路走了,还把自己的风头抢了!

    皇帝的致辞讲完,酒宴开始,在场的三十多位位高权重的官员心里不免有些期待,期待王玄策要如何开场。

    期待,吐蕃会不会上场。

    王玄策坐在门槛边,他一点都不着急,独自饮酒。

    他知道,做大事要学会忍耐,等到大家把酒喝的差不多得时候就差不多了。

    这时候去提这个事,会适得其反。

    李二哈哈大笑的跟着众人饮酒,他喝的是米酒,孙神仙已经不让他喝酒了,就算能喝,喝的也是药酒。

    一日也就一酒盅。

    酒宴越来越热闹,越来越多的人起身朝着皇帝敬酒。

    文人开始作诗,开始拍皇帝的马屁,武将才学有限,不会作诗,他们拍胸口向皇帝保证,皇帝看不惯谁他们就去打谁。

    这一次,没有人要求颜白作诗。

    所有文人都心照不宣的不想跟颜白玩,陛下不开口,谁也不会主动开口把颜白推荐出去。

    前年颜白大罪留下人生的三种状态,那就是三首诗,一下子让颜白已经隐隐有了大儒的气度。

    今年不敢让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