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新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太子妃也没想到。

    原先太子告诉她的,只有两个人:先李庶人的表妹周氏,和康乐县主的孙女吴氏。

    可今天她在宫里接到的旨意,却是又加了一位皇后娘娘的亲侄女,之前给自己出万寿节寿礼主意的,那位墨家表妹。

    才十五岁,单纯娇憨,活泼可爱,亲亲热热地叫了自己一年半的“表嫂”。

    谨守着一切规矩,跟太子说话都要站起来低着头离得远远的。

    可谁知,她在这儿等着呢。

    太子妃笑靥如花、端庄温婉。

    三位新人各自穿着银红、海棠红和樱桃红的礼服,从小轿里出来,规规矩矩地站在台阶之下,自己面前。

    太子妃满面含笑,雍容开口:

    “三位妹妹来了。

    “你们也知道,皇上万寿,太子殿下忙得脚打后脑勺。

    “刚才派人来告诉了我,只怕这些日子,要委屈妹妹们了。

    “东宫进人向来例同皇城,来之前要学规矩、学礼仪。

    “但三位妹妹都是圣上一时高兴钦点的,什么都没学。贸然出门行走,万一闹了笑话,那可就是我这个太子妃的罪过,坑害了你们了。

    “所以恰好,三位妹妹同住宜春宫,便如宜秋宫的三位一样,暂时在宫里读书学礼,也就是了。

    “等太子和我忙完这几天,再安排你们的侍寝事宜。”

    三个人站在下头,左边一个深深低着头,中间一个直接抬起眼来冷着脸看向台阶之上的人,右边那个则抬手轻轻地扶了扶鬓边的步摇。

    “谨遵太子妃教诲。”

    三个人带着一丝别扭,屈膝给太子妃行了个万福礼。

    “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梅良媛,住在宜秋宫正殿。这是耿承徽,住在西殿。还有一位王承徽,太子特别吩咐,她祖母没了,准她在东殿闭殿、守孝读书呢。”

    太子妃指了指台阶侧面站着的梅若芹和耿思渺。

    而梅若芹身后,除了梅染,还站了一个安儿——她是赶来陪着服侍和恪郡主的。

    而在安儿脚边,阴影里头,还蹲坐着一只黑猫。

    “新来的这三位妹妹,中间的乃是康乐县主的亲孙女,算起来是太子殿下的远房表妹,姓吴。

    “左边的这位,乃是先李庶人的表妹,周氏。

    “右边的这位,呵呵,你们不认得,我可熟得很!

    “这是太子爷的正经表妹,国舅爷的掌上明珠,皇后娘娘最贴心的侄女儿,闺名墨怀茵,小名儿叫做樱桃!”

    说到这里,太子妃还打趣了一句,“好妹妹,你这就要从嫂子改口成姐姐了,我跟你说,我最近忙得很,可没给你预备改口钱!”

    墨怀茵红着脸,轻轻跺脚,小声撒娇:“表嫂!”

    众女此刻唯有规规矩矩地彼此见礼,但太子妃视而不见。

    她只管继续她自己的调侃寒暄,笑嗔一声:

    “还叫表嫂?小心皇后娘娘打你的嘴!”

    见墨怀茵咬着嘴唇低下头去扭捏,这才又笑着指指宫女怀里抱着的陶哥儿,和梅若芹领在手里的和恪:

    “这是端郡王,我的陶哥儿;这是和恪郡主,先李庶人的爇姐儿。哦对了,爇姐儿如今也已经记在了我的名下。”

    三个新人又给两位小主子行礼。

    陶哥儿不知所措,和恪便侧身还礼,奶声奶气:“三位庶娘娘好。”

    “什么庶娘娘,不伦不类的,谁教给你的?”太子妃无奈地笑着,宠溺地轻声责备。

    和恪便天真地看她:“我问王承徽来着,该怎么称呼她们。王承徽说,她们是东宫嫔御,也就是俗称的爹爹的妾。

    “我记得听小宫女们聊天,提到过家里的姨娘妾室叫做‘庶母’。那我想,我自然就能叫她们‘庶娘娘’!

    “太子妃娘娘,不对吗?”

    太子妃叹息着摇头:“王承徽自己不读书,却也别教坏了你。你好好的,照规矩,称呼她们自己的品阶。

    “吴良媛,墨承徽,周奉仪。

    “和恪记下了吗?”

    和恪似模似样地点头:“回太子妃娘娘的话,女儿记住了,吴良媛,墨承徽,周奉仪。”

    太子妃见吴氏脸上已经满是不耐烦,笑着摆摆手:“罢了,天儿凉下来了,别在外头站久了,小心腿脚酸痛。

    “来,扶着你们主子们,都回去吧。”

    说着,自己便搭着竹青的手腕往回走,“我今儿,也委实有些乏得支撑不住了。”

    众女忙屈膝万福:“送太子妃娘娘。”

    太子妃的仪仗浩浩荡荡地消失在拐弯处。

    三位新人也各自扶着宫女进了自己的宫殿。

    耿思渺便用眼神询问梅若芹。

    梅若芹且低头去看自己手里牵着的和恪,笑眯眯:“爇姐儿,好口齿,比咱们这些‘庶娘娘’都强呢!”

    和恪闭着嘴挤出个假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