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武德年的最后两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之后一段时间,尚青云过得比较平淡。

    程咬金和尉迟敬德在征得了尚侯爷的同意下,带着牛进达一块儿到侯爷家里做了次客。

    他们三个都知道,皇帝经常来这里吃饭。

    由于担心皇帝随时驾到,他们三个几乎没喝酒,简单吃了点饭,就急急忙忙地告辞了。

    吃饭是次要的,关键是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一种联系来。

    他们三位热情邀请尚侯爷去他们家做客,那样就方便多了,不用担心随时被老李逮个正着。

    尚青云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还有一个小事,就是可说可不说的了。

    小萝莉李丽质换上夫君送的一身新衣服,经常去襄城公主那里炫耀。

    在襄城公主眼馋的目光中,小萝莉得到了极大满足。

    不知襄城公主采用什么办法感动了李丽质,小萝莉亲自找夫君求情,也送了一套衣服给襄城公主。

    把襄城公主高兴的眼里全是小圈圈。

    怎么全是小圈圈呢?嗨~~激动得有点晕呗。

    至于朝堂上的日常工作,尚侯爷没时间去顾问。

    大冷的天~~呆在家里多好啊。

    不过今天尚青云接到了老李的强制命令,明天必须上朝。

    明天是年前的最后一次大朝会。

    武德年号就要结束了,明年就开始贞观年号了。

    这个嘛,还是要去的~~尚侯爷岂是不顾大局的人?

    这次大朝会来的人可真多。

    反正尚侯爷好多人都不认识,往房玄龄、杜如晦身后一钻,找个柱子靠上,这就准备打盹儿。

    李世民上殿之后,习惯性的向房玄龄和杜如晦那边一瞧~~

    费了半天劲,才看见斜靠在柱子上打盹的尚青云。

    还有两天就是贞观年了,这次大朝会之后,一直放假到元宵节。

    散朝之后,各官员到自己府衙安排一下,年前就封衙不办公了。

    所以很多年后的议题,今天也要讨论一下。

    其实明年的工作,各个府衙都按部就班,没什么太多事。

    主要是马上改年号了,都来露个脸,歌功颂德一下。

    新皇帝的马屁,该拍还是要拍嘛~~

    具体议题也不能说没有,那就是转过年头的科举考试。

    唐朝初期选拔官员有两套模式。

    一套模式是荐举制度,主要是朝堂高级官员和有名望的人推荐过来。

    另一方面就是这科举考试了。

    唐朝的科举考试继承于隋朝,相对也算成熟,当然跟宋朝以后相比,还是略微粗糙一点。

    唐朝直到武则天时期,对科举改良之后才逐渐完善。

    这都是些技术细节问题,尚青云不想掺和。

    最多给老李单独说说,那是皇帝该干的活。

    他想掺和一个事~~那就是科举的内容,他想掺和一下。

    在一片祥和的马屁声中,尚青云慢悠悠地出班来到大殿中间。

    “这个年轻人是谁?”

    国子监的一个博士,问前边站着的孔颖达。

    “老夫也不认识这是谁。

    不过听说~~最近朝堂上出了个天人侯爷,应该是他。”

    孔颖达捻着胡子~~他没见过尚青云,不确定眼前这人,是不是天人侯爷。

    “哦~~原来是那个天人,看起来很年轻吗?”

    国子监的这个博士很惊讶。

    “天人嘛,谁知道他的年龄有多大?或许只是看起来年轻,实际上是个老妖怪了。”

    插话的是御史台的一个低级官员,他和萧瑀走得近点,对尚青云充满了恨意。

    “爵位再高,也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好死不死,这句话被尚青云听到了~~尚大侯爷的耳朵可是挺尖的。

    尚青云扭头看了一下那个御史台的低级官员,嘿嘿~~小爷记住你了,一会儿谈完正事,我就来修理你。

    老李一看尚青云慢吞吞地走到大殿中间,知道他肯定有话要说。

    金殿之上嘛,贤婿所说的肯定是公事。

    李世民对于这一点,还是非常有数的。

    “尚总顾问可有本奏?”李世民和颜悦色地问道。

    “启禀陛下。”尚青云漫不经心地朝李世民拱了拱手:

    “我有一事,向陛下提个建议。”

    “哦?尚总顾问有何建议?说来听听。”

    “陛下,马上就要进行的科举考试,我认为有些改动才好。”

    满大殿的人都看着尚青云,对这位侯爷突然提出科举问题很惊讶。

    “我认为现在的科举考试,不管哪个科目,都应该加一部分算学的内容,也应该加一部分农学的内容。”

    大殿中的人们议论声四起。

    “不是有个专门的明算科吗?为什么其他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