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伏羲女娲定人伦(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盼望未来之际,能有英才来辅佐,共图大业,早日成就功德圆满之道。

    自此,太极八卦之道,渐渐广布于人间,村落四方,传颂不息。

    百姓披荆斩棘,品味其中奥妙,懂得阴阳之和,明了五行之理,日用而不知,然其生活渐趋和睦,世态安宁。

    所赖者,皆因太极八卦乃伏羲所创,故众人怀感激之心,肃然立名,以作纪念。

    于是,太极八卦亦改称为伏羲八卦,家家户户,娥眉翘首,乐道其中,并以祭祀伏羲,敬奉其德,求教于八卦,礼敬不绝。

    乡里之间,常有道士讲述八卦之理,聚众探讨,盛行宴饮,互致祝福,亦有歌声盈耳,舞动欢腾,尽显民间欢愉。

    人皆言道:

    “伏羲者,仁君之象,智者之宗,托寓于八卦,教化于众生,果然乃天之福。”

    但见时光流转,岁月如歌,伏羲八卦虽已传扬千里,然其本源根植于心,常令后世不忘其德,知恩图报,乃为世人道德之楷模。

    伏羲名声,犹如山岳巍峨,岿然不动,世代相承,流芳百世。

    是日,伏羲自大道之中觉醒,心神恍惚,恍若神游天际。

    忽然灵光一闪,悟得天皇伏羲今朝转生于世,意欲续写前缘。

    而今之世,唯有凤姓女娲,乃天之骄女,德才兼备,理应为其良配,以二者结合,共为人族积累气运,福泽绵长。

    伏羲心中念及,女娲者,乃创世之女,调和阴阳,缔造生灵,持有无上的神力,若能与之成婚,定能使人族昌盛,道德滋长,万世安康。

    遂凝神静气,思虑周全,决意寻觅女娲之踪迹。

    他穿越山川河流,踏遍青云之岭,时而见五彩云霞,时而闻幽谷鸣泉,途径诸多仙境,直至一处佳境,四周花木扶疏,春意盎然。

    伏羲驻足,心向女娲之所在,神识渗透,云而见其倩影。

    此时,女娲凌波微步,如仙子下凡,气质雍容,宛若春风化雨,流光溢彩,宛如月下明珠。

    伏羲心中一震,明知缘已在此,遂向前迈步,云。

    “凤姓女娲,天命所归,愿与汝携手共治苍生,造福人族。”

    女娲回眸,神色温柔,轻启朱唇,轻声应允。

    “伏羲之意,妾心已然相知,愿共携手,以图未来,汇聚气运,造福万民。”

    女娲者,乃人族之圣母,化身降于世间,亦为千古贤德之象。

    其身法体,幽妙无比,雾纱轻绕,宛若天上琼华,天生灵性,融天地之精气,得道于宇宙之根源。

    女娲娘娘得祖鸿钧之赐,红绣球一枚,乃嫁娶之制,有定人伦之责,传承道义。

    此球乃天地灵物,其中蕴含无上法则,适者皆可凭此结良缘,成就奇缘。

    然若执此球者,须先经历天、地、人与之三婚,方可成功,功德圆满,以得至宝。

    故女娲娘娘尊重天道,严守人伦,心中早已有所铭记,明了自身之责任。

    于是,女娲提起绣球,轻摇轻摆,朝天而呼:“吾今若欲成此缘,必得天道之应,须历天婚、地婚,人婚,若能得验,方为福气。”

    其声如月夜之音,清脆悦耳,似响彻苍穹,动天地之灵。

    恰此时,云霞四起,天道呼应,雷霆作响,似为其助威。

    而大地亦和鸣,山川草木,皆感灵动,齐声祝福。

    三道婚仪,源自天,立于地,忠于人得道真,聚天地之力,共谱良缘之曲,势必开创人道盛世,百姓安宁,万代流芳。

    昔日,天婚已然行过,唯地婚与人婚之期,迟迟未见显现。

    今伏羲转生于世,教化人族,然而族中之人,多随性而婚配,往往子女只知其母名而不知其父姓,世态纷扰,家族之伦常岌岌可危。

    时逢机缘,乃为成就人婚之时,伏羲与女娲,双双携手,结为夫妇,喜滋滋然,志同道合,欲共筑新生活。

    二人携手并肩,开始劝导族人,倡导正道,教化世人,理清人伦之关系,回归家庭之本。

    两位圣者,志向高远,除却不解之婚配,倡导道义与和谐,渐渐重振族中风气。

    族人皆奉行,长幼有序,父子之伦,母子之情,渐次明晰,家庭和睦,阖家欢乐,福泽人间。

    如是,地婚大礼终得成就,月明之夜,群星璀璨,五福临门。

    女娲、伏羲二人,恭敬祭天,感恩大地,互许繁盛,诸般圣德自然而生,功德满盈,犹如洪流,遍洒于人间,生生不息,流传百世。

    且说洪荒之际,渭河之滨,有一人族部落,姓姜氏。

    其族繁盛,世代相传,盘根错节。

    部落中有一女子,名曰任姒,姿容秀美,聪慧灵动,才华横溢,精通医理,乃为族中之冠。

    一日,任姒游历华山,山色苍翠,云烟缭绕,奇花异草,绮丽无比。

    其行至山顶,偶然见一九彩神龙,腾云驾雾,身披光彩,璀璨夺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