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神农之名(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栋梁,堪为领袖。

    声望日渐高峻,其言行已不再局限于一人,愈加影响着部落的方方面面。

    时光荏苒,众人心中对烈山之仰慕渐浓,望其能以更高之地位,为人族开拓更广之未来。

    于是,部落首领见此情形,心生策动,遂召开族议,集众人之意,商榷事宜。

    在族长威严的主持下,长者们齐聚一堂,纷纷发表意见。

    “烈山者,仁者之心,智者之行,助吾族度过困厄,实乃我姜姓部落之英杰,宜举其为首领,以统领众生,共谋长远之计。”

    众族人皆应之,心声相应,皆愿推烈山为首。

    烈山闻言,心中感念第一,然亦深觉责任重大,不敢妄自菲薄,纵然惊喜于诸人的尊崇,然心底仍存谦抑之心。

    他回应众人,恭敬而言:

    “焚膏继晷,惟愿为族人竭尽全力,然微薄之力,岂能独立?”

    “需尔等共协前行,共撑风帆,方能航行于浩瀚之海,追寻明天之辉煌。”

    听闻此言,众人皆为之动容,更加坚定其推举之意。

    最终,烈山被正式拥为姜姓部落之首领,承载族人之厚望,立誓将竭诚奉献,带领部落走向繁荣,开拓新的未来。

    此刻,烈山心中暗自发誓,必将善用此位以助族人,共创更光辉的明天。

    烈山既为部落首领,心系黎民,时刻思索解决族人生活之难题。

    然虽每日出猎,所得之物虽丰,然毕竟非长久之计。

    族内虽得安食,然他部落之人仍苦于饥荒,心中忧虑,难以释怀。

    于是,烈山决意寻求师长之教诲,遂亲至道玄之前,面露恳切之色。

    烈山至,恭立于道玄之前,恭谨作揖,意恳而言:

    “弟子烈山,拜见师尊。”

    “今诸族之民丧于饥寒,虽弟子竭力而猎,以供本部落之众,然弟子知彼此未能相及。”

    “心忧他族黎民,诚恐无计可施,难以共渡难关。”

    “弟子苦思无果,烦请老师明鉴,赐教一二。”

    道玄听其言,微微一笑,目光中透出睿智之光,缓缓道:

    “烈山,汝之所忧,实乃众生之所系。”

    “然,若欲根治彼苦,非徒于猎获之道,需寻求生计之根本。”

    “若欲人族长久生存,必当教以耕作之法、栽培之术,方可使田地丰盈,水源永续,终使众生得以安逸。”

    烈山闻之,心中豁然,恍若醍醐灌顶。

    道玄继续言:

    “汝可兴办农耕教导,鼓励族人学习耕种之法,善用土地之力,以求粮食自给自足。”

    “若各族共同努力,互助相扶,定能平共艰辛,兴盛共荣。”

    烈山拜谢道玄之言,心中暗自铭记,承诺定将此教诲传达于众,努力推动农业发展之事。

    他心已往矣,意志坚定,誓言为族人开拓生路,使千百黎民不再为饥寒所苦,愿共渡难关,迎接新生。

    “道玄说罢,面露深思之色,又缓缓摇头道:

    “耕种之事,果须汝自去实验,然需知其有善恶之分,切不可轻视。”

    “今我有一法宝,足以保汝平安,君可携之而行。”

    言已毕,手起处,展现一物,其状似鞭,闪烁着玄黄之光,熠熠生辉。

    “此物名曰赭鞭,乃当日女娲娘娘造人之时所用葫芦藤所炼,蕴藏无上功德,故显玄黄之色。”

    “持之可护身,自可抵挡邪祟,助汝安然同行。”道

    玄将赭鞭递与烈山,目中透出期许之光。

    继而,道玄又取出一尊小鼎,鼎身圆润,铜质熠熠,辉映其周。

    “此物为神农鼎,乃我以首阳山之铜炼制而成,祖宗所遗之灵器,世间少有。”

    “以此鼎,能鉴草木之灵性,助汝辨别其优劣,求得珍品。”

    烈山见此二宝,心中感激不已,双手接过,恭声致谢:

    “弟子铭感于心,定当竭尽所能,善用此宝,回报师恩!”

    言罢,烈山郑重地将赭鞭悬于腰间,神农鼎则小心翼翼地抱于怀中,心中充满信心与勇气。

    道玄见烈山已然准备妥当,微微点头,目光温和,说道:

    “子当谨记,心存善念,持此法宝,自应能克服艰难,助人族兴盛。”

    “未来之路,汝需多加努力,方可成就大业。”

    烈山深感师长之教诲,心中暗立誓言,唯愿不负期望,携带赭鞭与神农鼎,踏上求索之旅,探索植物之奥秘,拯救族人于困境之中。

    翌日清晨,烈山告别部落,踏入大山之中,探寻可食之植物。

    四野苍翠,山风拂面,烈山心中存志,誓欲解族人之饥寒。

    适时,空中忽有一只鸟儿,周身通红,翅翘高飞,衔着一棵五彩九穗谷,悠然掠过烈山头顶。

    忽然自口中脱落,轻轻降落于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