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女娲宫中事(2/3)
睁眼望向四海。
他早得知纣王将于此日前往女娲娘娘庙中进香,心中不免生出几分好奇,欲探这位君王心中的真正动机。
道玄道人修道多年,观天象、察人心,于细微之处捕捉风云变幻,乃至于察其背后的隐情。
檀板轻声,微微颔首,遂决定提前一日前往女娲庙中等候,以期一探这纣王的不凡之举。
来到庙中,满目霓裳,石阶石壁皆嵌美玉,香火缭绕,千年古木红尘中滴滴落落,似为福泽,庙宇宁静而神秘,众神明似乎仍在此间安息。
道玄道人静坐于庙前,细听四方之声,以心为舟,浮于万象之上。
时光似静止,日落月升,任凭万物更迭,道人依然心无杂念。
如是三日,忽见千祥云集,塌影浮动,纣王乘驾豪华辇车而至,随行文武大臣皆俨然一律,气势如虹,仿佛天神降世。
纣王初入庙中,则见珠帘高卷,香烟袅袅,满堂香炉之气扑面而来,心中一阵狂喜,满面笑容。
然道玄道人未动声色,隐身于一旁,看他举动。
纣王望着金色神像,恭敬叩首,奉上香火,却又面露犹豫之色,似有千言万语欲诉,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众臣见皇上沉默,心中皆生疑窦。
道玄道人见此,暗自思忖:
“此君虽进香,却未能安宁,似是内心存有重负。”
纣王在庙中久立,低头默祷,静候神灵显灵。
忽一阵狂风,卷起幔帐,现出女娲圣像,容貌端丽,瑞彩翩翩。
国色天姿,婉然如生;真是蕊宫仙子临凡,月殿嫦娥下世。
古语云:“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纣王被这风一吹,神魂飘荡,陡起淫心。
自思: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纵有六院三宫,并无有此艳色。
王曰:“取文房四宝。”
侍驾官忙取将来,献与纣王。
天子深润紫毫,在行宫粉壁之上作诗一首: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
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作毕,只见首相商容启奏曰:
“女娲乃上古之正神,朝歌之福主。
老臣请驾拈香,祈求福德,使万民乐业,雨顺风调,兵火宁息。
今陛下作诗亵渎圣明,毫无虔敬之诚,是获罪于神圣,非天子巡幸祈请之礼。
愿主公以水洗之。
恐天下百姓观见,传言圣上无有德政耳。”
纣此时已然神魂颠倒,乃曰:
“朕看女娲之容有绝世之姿,因作诗以赞美之,岂有他意?
卿毋多言。
况孤乃万乘之尊,留与万姓观之,可见娘娘美貌绝世,亦见孤之遗笔耳。”
言罢回朝。
文武百官默默点首,莫敢谁何,俱钳口而回。
只有商荣私下命人取了水,将诗文擦去。
而后离开。
只是他们不知,待他们离开后,那墙壁之上,诗文复现。
此时,道玄心知必有异事生波,暗自一瞥,顿觉惊心动魄,冷汗涔涔而下。
但见在他对面的偏殿之上,立着一位头挽双髻、身穿道袍、面黄微须的道人,赫然是那西方教之二教主,准提道人也。
见此道人,道玄心中一震,顷刻之间恍如明悟,顺理成章。
道玄不禁暗自赞叹:“果然是准提道人欲为西方较大兴,真乃无所不用其极也!”
准提道人此行,乃是为蛊惑人间帝王,图谋东土之地。
道玄道人思虑良久,心内暗叹:
“准提此子,何其心狠手辣,欲将纣王之心引至歧途?”
“造下无边杀孽。”
时逢众人皆已离去,殿内只余一片宁静。
准提道人慢慢走出偏殿,随手将那珠帷幔撤去,露出墙壁之上所挂之诗词,字字珠玑,乃是他特意留下的巧妙之作。
意欲引人深思,心中自是得意非常,脸上隐隐流露出一抹得意。
观罢诗词,准提道人微微一笑,似乎对自己所谋之事心中暗喜,旋即转身迈步,缓缓向大殿门口走去。
他身姿洒脱,气度非凡,似将凡尘的烦扰全然不放在心中。
准提道人独自行至一处开阔之地,抬头望向苍穹,心中默念:“
今日能使江山倾覆,成就西方大业。”
口中念念有词,手中法诀轻挥,顿时法力凝聚,周身亮起一圈遁光,令人目眩神迷,飘然而起。
那瞬间,似有万重法力包围着他,似他能随意驱动着时空,直至西方而去。
身形在天地间一掠而过,长空渐隐,似乎与夜色融为一体。
此时,风
他早得知纣王将于此日前往女娲娘娘庙中进香,心中不免生出几分好奇,欲探这位君王心中的真正动机。
道玄道人修道多年,观天象、察人心,于细微之处捕捉风云变幻,乃至于察其背后的隐情。
檀板轻声,微微颔首,遂决定提前一日前往女娲庙中等候,以期一探这纣王的不凡之举。
来到庙中,满目霓裳,石阶石壁皆嵌美玉,香火缭绕,千年古木红尘中滴滴落落,似为福泽,庙宇宁静而神秘,众神明似乎仍在此间安息。
道玄道人静坐于庙前,细听四方之声,以心为舟,浮于万象之上。
时光似静止,日落月升,任凭万物更迭,道人依然心无杂念。
如是三日,忽见千祥云集,塌影浮动,纣王乘驾豪华辇车而至,随行文武大臣皆俨然一律,气势如虹,仿佛天神降世。
纣王初入庙中,则见珠帘高卷,香烟袅袅,满堂香炉之气扑面而来,心中一阵狂喜,满面笑容。
然道玄道人未动声色,隐身于一旁,看他举动。
纣王望着金色神像,恭敬叩首,奉上香火,却又面露犹豫之色,似有千言万语欲诉,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众臣见皇上沉默,心中皆生疑窦。
道玄道人见此,暗自思忖:
“此君虽进香,却未能安宁,似是内心存有重负。”
纣王在庙中久立,低头默祷,静候神灵显灵。
忽一阵狂风,卷起幔帐,现出女娲圣像,容貌端丽,瑞彩翩翩。
国色天姿,婉然如生;真是蕊宫仙子临凡,月殿嫦娥下世。
古语云:“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纣王被这风一吹,神魂飘荡,陡起淫心。
自思: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纵有六院三宫,并无有此艳色。
王曰:“取文房四宝。”
侍驾官忙取将来,献与纣王。
天子深润紫毫,在行宫粉壁之上作诗一首: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
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作毕,只见首相商容启奏曰:
“女娲乃上古之正神,朝歌之福主。
老臣请驾拈香,祈求福德,使万民乐业,雨顺风调,兵火宁息。
今陛下作诗亵渎圣明,毫无虔敬之诚,是获罪于神圣,非天子巡幸祈请之礼。
愿主公以水洗之。
恐天下百姓观见,传言圣上无有德政耳。”
纣此时已然神魂颠倒,乃曰:
“朕看女娲之容有绝世之姿,因作诗以赞美之,岂有他意?
卿毋多言。
况孤乃万乘之尊,留与万姓观之,可见娘娘美貌绝世,亦见孤之遗笔耳。”
言罢回朝。
文武百官默默点首,莫敢谁何,俱钳口而回。
只有商荣私下命人取了水,将诗文擦去。
而后离开。
只是他们不知,待他们离开后,那墙壁之上,诗文复现。
此时,道玄心知必有异事生波,暗自一瞥,顿觉惊心动魄,冷汗涔涔而下。
但见在他对面的偏殿之上,立着一位头挽双髻、身穿道袍、面黄微须的道人,赫然是那西方教之二教主,准提道人也。
见此道人,道玄心中一震,顷刻之间恍如明悟,顺理成章。
道玄不禁暗自赞叹:“果然是准提道人欲为西方较大兴,真乃无所不用其极也!”
准提道人此行,乃是为蛊惑人间帝王,图谋东土之地。
道玄道人思虑良久,心内暗叹:
“准提此子,何其心狠手辣,欲将纣王之心引至歧途?”
“造下无边杀孽。”
时逢众人皆已离去,殿内只余一片宁静。
准提道人慢慢走出偏殿,随手将那珠帷幔撤去,露出墙壁之上所挂之诗词,字字珠玑,乃是他特意留下的巧妙之作。
意欲引人深思,心中自是得意非常,脸上隐隐流露出一抹得意。
观罢诗词,准提道人微微一笑,似乎对自己所谋之事心中暗喜,旋即转身迈步,缓缓向大殿门口走去。
他身姿洒脱,气度非凡,似将凡尘的烦扰全然不放在心中。
准提道人独自行至一处开阔之地,抬头望向苍穹,心中默念:“
今日能使江山倾覆,成就西方大业。”
口中念念有词,手中法诀轻挥,顿时法力凝聚,周身亮起一圈遁光,令人目眩神迷,飘然而起。
那瞬间,似有万重法力包围着他,似他能随意驱动着时空,直至西方而去。
身形在天地间一掠而过,长空渐隐,似乎与夜色融为一体。
此时,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