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道玄还至宝(1/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道玄离去商军大营,踏云而行,意态从容,似乃凌风而逝,直上青天。

    双目如炬,观天际浮云,心中自有一番壮怀,悠然披霞,随意而游,余音缭绕。

    从容之间,仿若与天地之间共舞,渺视尘世纷扰,心中波澜不惊。

    不一时,已至仙山之巅,首阳山巍峨屹立,光辉灿烂,岩石挺拔,青松苍翠,仿佛在遮蔽一道光明。

    此间乃大罗宫玄都洞,是老子所居之所,四周钟鸣鼎食,清气袭人,尘世杂念皆远去,心境顿然开阔。

    道玄挥袖而下,轻踏山石,步履如风,神情中透出几分向往与敬仰,仿佛在与古圣同颔,心灵相通。

    玄都洞内,异彩纷呈,八景宫稳矗其间,仙境非常,景致如画,令人目不暇接。

    琼楼玉宇,琳琅满目,香风袭人,水石清音,风光旖旎,宛如人间仙境。

    道玄驻足,轻吸灵气,目光流转,好似品味世间万象,每一处景致都令他心生向往,内心感悟愈加深厚。

    他环顾四周,忍不住发出一声赞叹:

    “此地果然是人间仙境,峥嵘卧云海,闲情可乐游。”

    语气中满含对道教法门的敬仰与珍视,神情温和,微露笑意,仿佛在和山水对话。

    心随景动,似乎能够感受到天地之气四溢,德音绕梁。

    道玄在此地徘徊不已,尽情晤对,悠悠之情,似于忘我,漫步其中,若在飘渺云端,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与安详。

    他心中暗自思忖,求道之路,虽远尚长,但此刻已是种种福泽与赐予,令人心怀感激,流连忘返。

    话说道玄至玄都洞,见上面一联云:

    道判混元,曾见太极两仪生四象;

    鸿蒙传法,又将胡人西度出函关。

    道玄正望着宫前对联,双目流光溢彩,心中已是赏心悦目。

    忽见玄都大法师自宫内步出,神态端庄,见道玄,立时双掌合十,稽首见礼,恭声问道:

    “大师兄到此,有什么大事?”

    其声调和,流露出对道玄的尊重,眉宇间尽显道家风范,恰似云间清风,绰约而至。

    道玄返回礼仪,轻轻打稽首,态度恭敬,语调柔和,答曰:

    “道兄!今无甚事,也不敢擅入。只因封神大劫之事……”

    言语中透出慎重与审慎,目中闪烁着几分忧虑,似是长久思虑。

    愈加重视此劫之严重,神情间也隐含诸多未言之事。

    道玄继续道:“特来见大师伯,敢烦通报。”

    其言虽简,却重如千斤,流露出弟子对师长的恭敬与虔诚,犹如清风送爽,意欲传达心中之切盼。

    玄都大法师闻言,面色一凛,知此事非同小可,忙转身入宫,至蒲团前行礼,整肃心神,启言道:

    “道玄师兄宫门外听候法旨。”

    其声沉稳,神态严谨,恰似风雨将至,表明此事之重大,绝非寻常。

    此时,老子听闻,微微颔首,运气凝神,朗声道:“招他进来。”

    言语中带着慈悲与威严,似道理之音,回荡在仙宫,令四周仙气更为升腾,众人静默,皆知这番话语的重要。

    道玄应声而进,步履轻盈,倒身下拜,肃然道:

    “弟子愿大师伯万寿无疆!”

    其语长久恭敬,诚心至极。

    老子微微颔首,目光如炬,凝视道玄,沉声问道:

    “你来此何事?”

    其音端庄,宛如大海涌涛,蕴含着深邃的智慧与慈祥的威严。

    道玄恭谨地回答:“特来送还大师伯之宝。”

    言辞间恭敬,不敢稍有怠慢,眉宇中带着几分恭顺,心中了然此行之重要,似承载着无形的使命。

    说罢,缓缓取出太极图,双手捧至,细心递给老子,动作轻盈而稳重,似乎每一寸都是对其宝物之极大敬意。

    太极图伴随灵气,光华流转,若隐若现,祥瑞之象。

    老子见之,见图归位,不由叹息,轻声而语:

    “封神之中,我本应下山两次,今太极图失落之厄已然解决。”

    其语间透出深思与释然,似在回忆往昔,神情淡然,心无挂碍,宛如云自在,气度非凡。

    “日后下山我自有处置。”

    老子言简意赅,语气中自有一股从容与淡定,仿佛对未来的安排早已胸有成竹,毫不挣扎,心内自在。

    道玄闻言,心中大慰,恭声应道:“弟子明白。”

    语调温和,神态恭敬,目中闪烁着感激之光,觉得如释重负。

    随即不敢迟疑,谨慎将太极图交给玄都,紧随其后恭送老子的怀抱,心中满是虔诚与感恩。

    行礼告辞之际,面露诚恳之色,躬身而出,言语间流露出内心之敬畏:

    “弟子告辞,愿大师伯平安无恙。”

    其声清晰,慢慢收回双手,脚步轻轻,却不敢大意,心中铭记今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