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商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陛下,如今北凉和北莽在边境疯狂屯兵,其目的不言而喻,我等不能坐以待毙,应当调集各大道州兵马北上驰援,以备不时之需!”宰相公孙魁首当其冲站了出来,拱手沉声道。

    虽然身后的家族势力被烟雨楼铲除,他也是十分的痛恨眼前的刘裕!

    但在面对着国家大事,他也是强忍着不快,将自己内心的痛恨掩盖,站在北离宰相的位置上一致对外!

    刘裕微微点头,心里也在思索着对策,他自然清楚北凉和北莽这两个帝国的野心,

    \"丞相此言差矣!\"

    一直沉默不语的刑部尚书王翰突然出声反驳道。

    \"我军的战略主力都放在北方四州边境,若是柔然联和大月氏又一次进犯,那岂不是要耽误战机?\"

    “那依爱卿所言,该当如何?”听了王翰的发言,刘裕开口提问。

    “回禀陛下,微臣认为率军驰援北方四州不错,但同时也要提防这西域诸国!毕竟当初若是没有烟雨楼强者阻击,恐怕现在宁州早已被蛮人的铁蹄所践踏!”

    禅堂上,王翰语气沉重的诉说着。

    他也是从多方面考虑,不可能所有的兵力全放在北方,这不现实!

    “陛下,王尚书说的其实也并不然。”

    御史大夫官安逸拱手,走出队列朝着刘裕腰身一说。

    “哦,官爱卿又有什么意见?”

    “陛下,正所谓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万一这北凉和北莽只是佯攻,主力军还是柔然等西域诸国呢?”

    “我们不可能把兵力全部压在一块,必须做到适宜就好,从各方面尽可能的均衡边境道州的兵力部署!”

    “比如说让谢大人带领着粤州的兵马支援宁益两洲,其余的道州由刺史带领三分之一的兵力北上,这样既可以满足兵力空缺的问题,也可以综衡发展,不浪费一兵一卒!”

    “宰相你认为呢?”刘裕随即将目光转向公孙魁,想看看他的后续的想法如何。

    毕竟,虽然北方的威胁更大,但用兵之道不能如此,全部放在一个地方,那西边怎么办?

    上一次可是有烟雨楼抵挡,下一次呢?

    身为北离的帝王,他必须将每件事做到近乎完美,每一次的调兵遣将,他都是经过数场朝堂大会决定的。

    “陛下,上次柔然联军的主力很明显已经被烟雨楼剿灭了,剩下的那些凭借宁,益两州自己的兵力足以抵挡!”

    如若还不行的话,还有谢大人已经驰援过去了。

    反观北方四州,北上的兵马肯定要平均的划分到每个道州,这样下来,一州最多分到五六十万大军。

    倘若北凉亦或者是北莽只选择一个地方攻城,我们能否凭借短短的几十万兵马挡住呢?

    所以,微臣的意思是,尽可能的将南方,中部各个道州的兵马尽数调往北方,至少要确保梁,雍,徐,青四州每一个都有百万兵马驻扎!

    讲到这,刘裕也是停顿了一下。

    他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北方的蛮夷一旦起势,可不是几十万兵马就可以抵挡的,因为这不现实。

    “敢问官御史,王尚书,倘若分化出一部分不必要的兵马到宁益两州,导致北方失守,届时蛮夷的钢铁洪流两位又该如何抵挡?”

    公孙魁转身,目光直视官安逸和王翰!

    “这……”

    一时间,两人也是被这个问题怼的哑口无言。

    毕竟,西部和北方这两个威胁,肯定是北方更大!

    一但真让北凉或者北莽的铁蹄跨过潼关一线,那产生的后果将不堪设想的,他们甚至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杀入扬州,直取皇都——建康城!

    西部防线失守,还能靠着兵马和地形辽阔还拖延,但北方失守了,面对他们的将是一堵势不可挡的钢铁洪流!

    中部的平原地区,将会使骑兵的优势被无限放大!

    这么一想,似乎他们的抉择有待考虑。

    “陛下。”

    站在太极殿首位的一位身穿大红官袍的白发老者出列,拱手开口说道。

    看到三朝元老,北离唯一一尊大儒的檀道济出列,官安逸、王翰以及公孙魁等人也是安静下来,回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没办法,檀道济的资历可远远不是他们相比的,除了三朝元老这个身份,他还是三朝帝王的老师,也就是三朝帝师!

    这种身份的意义可以说是非常重大!

    以往时候,刘裕颁布诏令或者是拟改圣旨时,都会让他在一旁帮衬着。

    他的地位,在这朝堂中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身为帝王的刘裕,对他都是非常的敬重。

    “老师不知此事,您有何见解?”刘裕看着檀道济笑着询问道。

    对于檀道济的才学和资历,刘裕自然是非常信服,当初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已经对自己的老师非常的佩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