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抬棺(1/2)
这是汉族的抬棺习俗,不过没有什么人在场。
祭祀的人从禁地出来,部落会陷入恐慌,除了极少数的人知道外,没人会了解这个事情。
一旦被围观,都会受影响。
张瑞林的墓已经被挖开了一个坑,露出了他的棺椁。
白则和小官将棺椁放进去,与张瑞林的棺椁并列。
紧接着,他们两个开始动手,弄土。
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两个人的动作很慢,很久才弄完。
一旁的人都没有催促,只是看着。
那些喇嘛嘴里在念着经文,蓝袍小孩在一旁低头默哀。
一切都弄完之后,这座墓变得高大了许多,因为里面又葬了一个人。
普日布看着两个孩子,知道他们是历经危险,才将白玛弄出来。
可是他不知道如何出言安慰,因为无论说什么,两个孩子还是会恨他。
他心疼的看了两个孩子一眼,便走了,孤身一人回到了部落。
白则和小官则被喇嘛带着,回到了寺庙。
蓝袍小孩一直跟在两个人身边。
“我师父说了,你们两个身上的怨气重,需要静心三个月。”
“三个月?”
白则没想到静心要这么久。
“你们就准备住在这里吧,有什么事叫我。”
说罢,小孩给他们两个安排了一个房间,自己走了。
房间里,白则看着小官,这是发生这件事以来,两个人少有的独处机会。
只是,气氛一时间变得很安静,因为小官不说话,只是安静的看着房梁。
小官变了,彻底变了,但是白则无能为力改变什么。
正好,在这里静心三个月,两个人可以好好沉淀一下。
他们都失去了亲人,这种情绪如果到了外界,确实会嗜杀,到时候两个人很可能会控制不住杀欲。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两个的生活就是陪着喇嘛们念经,打坐,敲木鱼。
这些行为看似枯燥,其实也是对自身的一种熏陶。
无论是谁,都很难找到一个让自己彻底放松安静的机会,即使是在独处的时候,也很难放空。
但是,在与喇嘛们相处的过程中,白则和小官确实得到了放空,整个人都情绪变得安静了许多。
心底内的悲伤情绪也得到了缓解,主要是源自心底的杀意,渐渐淡化了。
这是一个很神奇的过程。
因为有了这个过程,小官和白则都喜欢静坐,是那种什么都不想的静坐。
有时候是小官一个人,有时候是白则陪着小官。
寺庙的后面,有一条曲径的山路,上面有石阶,直通山顶。
在那里,可以看到雪山,看到云海。
白则和小官都喜欢坐在那里静思,尤其是傍晚的时候。
本来白则觉得,三个月会很漫长,但是没想到,时间匆匆而过,三个月很快就到了。
三个月的时间,他们学会了打坐,念经,是那种真正的入定。
喇嘛们很喜欢白则和小官,尤其是蓝袍小孩的师父,他觉得白则和小官有慧根,可以出家。
可世俗还是有他们留恋的东西,白则和小官不可能出家。
尤其是小官,他身上还有着使命,那是白则不能轻易达到的。
大喇嘛已经表示,白则和小官的内心的怨气已经基本清除了,他们两个可以下山。
喇嘛们看着两个孩子,都送上了祝福。
蓝袍小孩一直都很喜欢小官,两个人真的是不打不相识。
也许这就是宿命吧。
从喇嘛庙出来,两个人回到了寨子。
寨子里的人不知道白则和小官做什么了,只知道他们一直在庙里。
因为白则的缘故,很多人都是欢迎他们的,不过,他们不会久留。
普日布看着两个孩子,他作为部落的首领,有着太多的无奈。
这两个孩子吃了太多的苦,可是,寨子里终究容不下他们。
他们只有离开这里,才会有更广阔的天地。
站在寨门口,普日布送别了两个孩子,看着他们一点点的消失在视线里。
离开寨子的白则和小官,踏上了回去的路。
此时已经过了一年多,算上回去的路,差不多也两年了。
虽然没有完成走遍华夏的目标,但是这个情况也是可以预见的,这一路成长了不少。
小官变得沉默寡言,但是白则知道,他善良的本性没变。
回到张家之前,白则想去峨眉山,会一会汪家。
首先,他知道,汪家作为目前隐世家族中最强的,其实已经是很难对付了。
而且,家族里还有许多高手,张家分崩离析已成定局,汪家现在比张家要强的多。
主要是白则咽不下这口气,虽然怨气少了不少,
祭祀的人从禁地出来,部落会陷入恐慌,除了极少数的人知道外,没人会了解这个事情。
一旦被围观,都会受影响。
张瑞林的墓已经被挖开了一个坑,露出了他的棺椁。
白则和小官将棺椁放进去,与张瑞林的棺椁并列。
紧接着,他们两个开始动手,弄土。
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两个人的动作很慢,很久才弄完。
一旁的人都没有催促,只是看着。
那些喇嘛嘴里在念着经文,蓝袍小孩在一旁低头默哀。
一切都弄完之后,这座墓变得高大了许多,因为里面又葬了一个人。
普日布看着两个孩子,知道他们是历经危险,才将白玛弄出来。
可是他不知道如何出言安慰,因为无论说什么,两个孩子还是会恨他。
他心疼的看了两个孩子一眼,便走了,孤身一人回到了部落。
白则和小官则被喇嘛带着,回到了寺庙。
蓝袍小孩一直跟在两个人身边。
“我师父说了,你们两个身上的怨气重,需要静心三个月。”
“三个月?”
白则没想到静心要这么久。
“你们就准备住在这里吧,有什么事叫我。”
说罢,小孩给他们两个安排了一个房间,自己走了。
房间里,白则看着小官,这是发生这件事以来,两个人少有的独处机会。
只是,气氛一时间变得很安静,因为小官不说话,只是安静的看着房梁。
小官变了,彻底变了,但是白则无能为力改变什么。
正好,在这里静心三个月,两个人可以好好沉淀一下。
他们都失去了亲人,这种情绪如果到了外界,确实会嗜杀,到时候两个人很可能会控制不住杀欲。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两个的生活就是陪着喇嘛们念经,打坐,敲木鱼。
这些行为看似枯燥,其实也是对自身的一种熏陶。
无论是谁,都很难找到一个让自己彻底放松安静的机会,即使是在独处的时候,也很难放空。
但是,在与喇嘛们相处的过程中,白则和小官确实得到了放空,整个人都情绪变得安静了许多。
心底内的悲伤情绪也得到了缓解,主要是源自心底的杀意,渐渐淡化了。
这是一个很神奇的过程。
因为有了这个过程,小官和白则都喜欢静坐,是那种什么都不想的静坐。
有时候是小官一个人,有时候是白则陪着小官。
寺庙的后面,有一条曲径的山路,上面有石阶,直通山顶。
在那里,可以看到雪山,看到云海。
白则和小官都喜欢坐在那里静思,尤其是傍晚的时候。
本来白则觉得,三个月会很漫长,但是没想到,时间匆匆而过,三个月很快就到了。
三个月的时间,他们学会了打坐,念经,是那种真正的入定。
喇嘛们很喜欢白则和小官,尤其是蓝袍小孩的师父,他觉得白则和小官有慧根,可以出家。
可世俗还是有他们留恋的东西,白则和小官不可能出家。
尤其是小官,他身上还有着使命,那是白则不能轻易达到的。
大喇嘛已经表示,白则和小官的内心的怨气已经基本清除了,他们两个可以下山。
喇嘛们看着两个孩子,都送上了祝福。
蓝袍小孩一直都很喜欢小官,两个人真的是不打不相识。
也许这就是宿命吧。
从喇嘛庙出来,两个人回到了寨子。
寨子里的人不知道白则和小官做什么了,只知道他们一直在庙里。
因为白则的缘故,很多人都是欢迎他们的,不过,他们不会久留。
普日布看着两个孩子,他作为部落的首领,有着太多的无奈。
这两个孩子吃了太多的苦,可是,寨子里终究容不下他们。
他们只有离开这里,才会有更广阔的天地。
站在寨门口,普日布送别了两个孩子,看着他们一点点的消失在视线里。
离开寨子的白则和小官,踏上了回去的路。
此时已经过了一年多,算上回去的路,差不多也两年了。
虽然没有完成走遍华夏的目标,但是这个情况也是可以预见的,这一路成长了不少。
小官变得沉默寡言,但是白则知道,他善良的本性没变。
回到张家之前,白则想去峨眉山,会一会汪家。
首先,他知道,汪家作为目前隐世家族中最强的,其实已经是很难对付了。
而且,家族里还有许多高手,张家分崩离析已成定局,汪家现在比张家要强的多。
主要是白则咽不下这口气,虽然怨气少了不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