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李成梁?这清始祖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嗯,高阁佬年龄也确实不小了,那这个要求朕就准允了。”

    “至于你的一切待遇,照常保留。”

    “你可以走了。”

    朱厚熜自然不会挽留高拱,甚至还催促着让他赶紧离开。

    听到此话。

    高拱如释重负,忍不住看了一眼倒在地上的徐阶的尸首,连忙擦着额头上的冷汗,快步走出了宫殿大门。

    大明中后期的这几个时代,每次肃清朝堂,朝堂之中站立着的文武百官,至少得少个一半以上。

    这也印证了如今大明已经发展到了怎样的情形。

    找几个好官就如同屎里掏金子一样。

    但至少如今剩下来的官员,都是可堪重用的。

    随后,

    朱厚熜便宣布了新的人事任命,将张居正任命为新一任内阁首辅大臣。

    并且将海瑞从南京调过来进入内阁。

    虽然这小子很气人,但确实是这一朝最为清正廉洁的官员了,最主要的是头铁,啥都敢干。

    更何况朱厚熜只是来这个时空上一次潮而已。

    以后折磨的都是自己的那个儿子朱载坖。

    如今的大明朝武备方面也较为松弛。

    武将一脉时常遭到文官集团的打压和弹劾。

    诸多皇帝相互商议之下。

    也是有意将武勋一脉再次的扶持起来,同样也能够制衡一下文官集团,不能再让他们一家独大了。

    太极宫。

    诸位皇帝再次聚到一起,开始商议起国事。

    “戚继光抗倭有功,咱觉得应该给他封个侯爵,”朱元璋率先说道。

    而对于戚继光的爵位封赏,众人也是没有任何异议的。

    无论是在战功方面,还是在民众的声望方面,戚继光都足以担得起封侯之位。

    “俞大猷也是个可堪重任的武将,在沿海地区和戚将军一起对抗倭寇英勇杀敌,朕认为给他封个伯爵也没问题,”朱载坖看着手中有关于沿海战事的奏章,显然是对于这位叫俞大猷的武将很是满意。

    “叶先生,您觉得这俞大猷怎么样?”

    朱元璋把目光看向了叶天策,毕竟这爵位不是随随便便就给的,宁缺毋滥。

    “我手机里好像有关于这位武将的视频介绍,让本老板找一找,俞大酋我记得和戚继光一起被并称为俞龙戚虎,牛的一批。”

    叶天策拿出手机,翻找了一会儿,才找到了存在手机相册里的视频。

    经过视频的介绍和播放,这俞大猷在后世的评价极高,甚至还能排在戚继光的前面。

    只不过他的俞家军并没有戚继光的戚家军出名。

    而且还遭到了比戚继光更多的弹劾。

    被罢官夺职,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对于这件事情,朱厚熜具有很大的发言权。

    视频上面都说了,人家俞大猷,就是在嘉靖年间经常遭到弹劾,然后被嘉靖皇帝罢官免职的。

    朱厚熜意识到事情不妙,迈开腿就准备出去,但下一刻就被朱元璋喊停了,“朱厚熜,你给咱回来,把脸伸过来。”

    “我也是被下面的官员蒙蔽了,经常有官员弹劾这俞大猷,还有官员相互甩锅,俞大猷无权无势的……”

    朱厚熜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朱元璋打断了,“就是因为人家无权无势,所以你就把罪责都扣到了人家的身上是吧?”

    “这么一个猛将,还是抗倭名将,却遭到了如此的对待,咱都替人家心疼。”

    “既然如此,也别伯爵了,直接和戚继光一样,直接给封侯之位。”

    对于朱元璋的话,自然无人敢反驳。

    更何况这个俞大猷的的确确有真才实学,人家的功绩都是打出来的,虽然比封侯之功差了点,但在如今的情形下,也没有比他更适合的了。

    毕竟那些从开国时期就传导出现在的侯爵或者公爵的后代,一个个的皆是不堪大用。

    “太祖,辽东地区好像还有一个叫李成梁的,在军中极有威望,只要再拿下一些战功,给个伯爵不成问题,”隆庆皇帝朱载坖再次举手发言道。

    还没等朱元璋询问,叶天策直接一口水喷了出来。

    叶天策连忙看向朱载坖,咧着嘴问道:“你刚才说谁?是不是说李成梁了?”

    “是啊!叶先生,你怎么这么大的反应,难不成这个李成梁未来也会有惊人之举?”

    朱载坖被叶天策的反应吓了一跳。

    叶天策则是咳嗽两声,目光扫向众人,这才开口解释道:“这李成梁的军事能力确实在这一朝首屈一指,多次平定辽东女真部族之乱,抵御蒙古,威震辽东,镇守边疆,但这人有个缺点,好大喜功,经常虚报战功。”

    “好大喜功,这都是小问题,他再傲娇还能比得了蓝小二吗?”

    “至于虚报战功这事,可以好好敲打一下,既然能够得到威震辽东的评价,这必然是个可用之人啊!不能放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