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继续倒卖水产(1/2)
董心雨离开的时候,他和董心雨讲了。
回来的时候,三转一响,三十六条腿,另外还有瓦房。
三转一响这些还好说,随时都可以去买回来,所以他想着先把瓦房给盖了。
杨县长已经表明了态度,希望下次来盘星村看到瓦房,那刘海也没什么好顾忌的了。
三分钱一块红砖,但并不是什么人都能买,需要村里的证明才能去买到。
这一上午,刘海和杨三狗都在拉砖。
这年代村里谁家有个事一般都不会谈什么报酬,但每户人家心里都会有本账。
我家有事的时候谁家来我家做了一天工,那下次他家有事的时候,不要让人家来找,自己会找上门主动把忙帮了。
从来不会有一个人赖账,正因为这种相互之间的人情往来,所以大部分邻里之间的关系也特别温暖。
刘海家要盖房子,村里会木工的,会泥工的,全回了村里免费帮忙。
当然了,刘海也不亏待他们。
每天都会让张四海去肉联厂拖半头猪肉回来,但凡是过来做事的,没人每天一包烟。
吃饭的时候每个桌子上也会有酒。
侄子要盖瓦房,三叔刘初阳自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所以这边盖房子的事全交给了他。
而三叔又是那种五湖四海的性格,每天在这边和杨叔他们热火朝天,弄的不知道的,以为刘家在天天办喜事。
在砖头都拉回来后,刘海整天都会和杨三狗早出晚归。
一直到这天。
二人披星戴月,拖拉机行走在山道上,头顶的繁星如被清辉擦洗过一般,把这漆黑的夜晚点缀的那般温柔,浪漫。
前世的钢筋大楼城市里,这种满穹繁星的画面,早就被城市的尾气给掩盖。
这种星光下遥想着未来的美好感,成了多少人的奢望。
杨三狗边开着拖拉机,有些不吐不快的说:“海哥,咱们每天这么收集信息,到底是要干嘛?”
“能给我讲明白不。”
这段时间,刘海每天都在干这事。
比如说,跑到这个国营厂问:“你们仓库里货多不多?能不能卖掉?你们什么东西很难买到?价格怎么样。”等等。
前后最少已经跑了二十多家工厂了。
杨三狗也不知道他到底想要干嘛,总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
刘海哈哈大笑:“从明天开始,咱们都不用跑了,我们已经找到了新目标。”
随后望了一眼田里,内心嘀咕着:“别怪我啊各位大仙,我很缺钱,所以需要靠你们。”
“什么目标?你不会是听了那个水产供销社主任的话,要搞黄鳝吧?”
刘海心情很不错:“对,这也是一笔快钱,咱们只搞一波。”
“打一枪换一炮,才是我们的宗旨。”
“明天我们去镇上买手电筒。”
“买手电筒干什么?”杨三狗脑子都有些拧不清楚了。
但刘海并没有再说多话。
……
一个晚上后的大清早。
因为老房子正在重盖瓦房,所以刘海这段时间住的地方是在工厂里。
按照刘海的计划,老陈头已经找了几个收废品的,正在慢慢的搬空国营副食品厂的那台封装机。
已经把一半的配件归整到了这边,蔡老板这个人特别谨慎,每次他都只让人在那台封装机上拆个百来斤卖,所以刘海他们也急不得。
刚好也给了他时间搞快钱。
杨三狗就在他边上看了很久,总算明白刘海这几天为何要收集各种国营厂的信息了!
比如说,云山县国营第十六厂的刀具滞销,可隔壁县国营竹椅厂又需要更换一批刀具。
就这么隔着十几公里地,竟然没有人想到拉通两个厂之间的供需关系。
这就是这年代的魅力,只要脑子活跃,胆子大,搞钱非常轻松。
至于刘海最近想要搞的东西,是黄鳝!
他通过孙茂才 和县水产科的肖主任搭上了关系。
黄鳝泥鳅这些东西云山县这边吃的并不多,毕竟水田里到处都是,都更加向往吃一口猪肉。
但南方那边却特别喜欢吃这些东西。
就这样,水产供销社肖主任这边接了个死任务。
云山县有听湖,所以他的任务重,要在二十天时间内弄不低于三万斤黄鳝,三万斤啊,他哪里弄去。
刚好刘海 找上门了,于是刘海给他打了包票,水产供销社四毛钱一斤收购,刘帮帮他完成这个烫手的山芋。
刘海算了一笔账,四毛钱一斤,三万斤就是一万二千块。
他可以两毛一斤向村民发起收购。
村民们现在大部分都在帮他搞小银鱼,干货的收价是五毛,听上去好像比搞黄鳝实在。
可实际上呢?
这是干货的价格,小银鱼浑身都
回来的时候,三转一响,三十六条腿,另外还有瓦房。
三转一响这些还好说,随时都可以去买回来,所以他想着先把瓦房给盖了。
杨县长已经表明了态度,希望下次来盘星村看到瓦房,那刘海也没什么好顾忌的了。
三分钱一块红砖,但并不是什么人都能买,需要村里的证明才能去买到。
这一上午,刘海和杨三狗都在拉砖。
这年代村里谁家有个事一般都不会谈什么报酬,但每户人家心里都会有本账。
我家有事的时候谁家来我家做了一天工,那下次他家有事的时候,不要让人家来找,自己会找上门主动把忙帮了。
从来不会有一个人赖账,正因为这种相互之间的人情往来,所以大部分邻里之间的关系也特别温暖。
刘海家要盖房子,村里会木工的,会泥工的,全回了村里免费帮忙。
当然了,刘海也不亏待他们。
每天都会让张四海去肉联厂拖半头猪肉回来,但凡是过来做事的,没人每天一包烟。
吃饭的时候每个桌子上也会有酒。
侄子要盖瓦房,三叔刘初阳自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所以这边盖房子的事全交给了他。
而三叔又是那种五湖四海的性格,每天在这边和杨叔他们热火朝天,弄的不知道的,以为刘家在天天办喜事。
在砖头都拉回来后,刘海整天都会和杨三狗早出晚归。
一直到这天。
二人披星戴月,拖拉机行走在山道上,头顶的繁星如被清辉擦洗过一般,把这漆黑的夜晚点缀的那般温柔,浪漫。
前世的钢筋大楼城市里,这种满穹繁星的画面,早就被城市的尾气给掩盖。
这种星光下遥想着未来的美好感,成了多少人的奢望。
杨三狗边开着拖拉机,有些不吐不快的说:“海哥,咱们每天这么收集信息,到底是要干嘛?”
“能给我讲明白不。”
这段时间,刘海每天都在干这事。
比如说,跑到这个国营厂问:“你们仓库里货多不多?能不能卖掉?你们什么东西很难买到?价格怎么样。”等等。
前后最少已经跑了二十多家工厂了。
杨三狗也不知道他到底想要干嘛,总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
刘海哈哈大笑:“从明天开始,咱们都不用跑了,我们已经找到了新目标。”
随后望了一眼田里,内心嘀咕着:“别怪我啊各位大仙,我很缺钱,所以需要靠你们。”
“什么目标?你不会是听了那个水产供销社主任的话,要搞黄鳝吧?”
刘海心情很不错:“对,这也是一笔快钱,咱们只搞一波。”
“打一枪换一炮,才是我们的宗旨。”
“明天我们去镇上买手电筒。”
“买手电筒干什么?”杨三狗脑子都有些拧不清楚了。
但刘海并没有再说多话。
……
一个晚上后的大清早。
因为老房子正在重盖瓦房,所以刘海这段时间住的地方是在工厂里。
按照刘海的计划,老陈头已经找了几个收废品的,正在慢慢的搬空国营副食品厂的那台封装机。
已经把一半的配件归整到了这边,蔡老板这个人特别谨慎,每次他都只让人在那台封装机上拆个百来斤卖,所以刘海他们也急不得。
刚好也给了他时间搞快钱。
杨三狗就在他边上看了很久,总算明白刘海这几天为何要收集各种国营厂的信息了!
比如说,云山县国营第十六厂的刀具滞销,可隔壁县国营竹椅厂又需要更换一批刀具。
就这么隔着十几公里地,竟然没有人想到拉通两个厂之间的供需关系。
这就是这年代的魅力,只要脑子活跃,胆子大,搞钱非常轻松。
至于刘海最近想要搞的东西,是黄鳝!
他通过孙茂才 和县水产科的肖主任搭上了关系。
黄鳝泥鳅这些东西云山县这边吃的并不多,毕竟水田里到处都是,都更加向往吃一口猪肉。
但南方那边却特别喜欢吃这些东西。
就这样,水产供销社肖主任这边接了个死任务。
云山县有听湖,所以他的任务重,要在二十天时间内弄不低于三万斤黄鳝,三万斤啊,他哪里弄去。
刚好刘海 找上门了,于是刘海给他打了包票,水产供销社四毛钱一斤收购,刘帮帮他完成这个烫手的山芋。
刘海算了一笔账,四毛钱一斤,三万斤就是一万二千块。
他可以两毛一斤向村民发起收购。
村民们现在大部分都在帮他搞小银鱼,干货的收价是五毛,听上去好像比搞黄鳝实在。
可实际上呢?
这是干货的价格,小银鱼浑身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