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他们把金子叫废铜(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现在再去回头看,就发现后世的自己是生活在一个多么完美的社会制度之下。一言可定人生死,一言可随便夺取他人宝贵性命而不用付出任何代价的事情在那个时代是想都不敢想的,但姜林知道如果现在不做出改变的话,这样的时代还要延续至少三千年,直至清末推翻彻底推翻帝制才算结束。

    当日听闻百名奴隶被绞死吊在道旁,姜林确实动了怒火,对着月空发的那番誓言也是出自真心。后来也想过要改变这个时代,但终究没有太清楚的思路,但昨日这块被称为废铜的金块让姜林如同黑夜里迷航的舰船看到远处的灯塔一般,脑袋里的思路一下子便清晰了起来。

    当然这么说有点不太恰当。姜林并不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贪财……说实在的,以现在的物质条件,姜林算得上唐方内生活水平最高的那一部分人群,库房中的那些宝石,贝币也换不来什么再好的物质。至于好色嘛,以黑石月和顺姬二人的性格,色这件事姜林这辈子算是到头了。守着两位如花似玉、个性十足的妻子其实已经足够了。所以这一切造就了姜林一直是一个无欲无求的心态,所图的也只是将唐方壮大起来,将晋阳城早日建好,将城内的居民好好的保护起来,从未想过将自己的步子迈出去。

    但是历史的走向决定了有这样一个想偏安一隅的想法肯定是不行的,终究是要有人走出来挑起大梁的。

    商灭亡后,周之八百年,以分封一百多诸侯国开始,以秦统一六国为终,将这块四分五裂的土地终于拧成了一股绳,但这个充满了征战的过程里搭上了多少人的性命,恐怕再厉害的历史学家都说不清楚。此后的两千多年的历史里,虽然也有短暂的分裂,但统一终究是大势所趋。

    统一会有很多好处。首先结束了诸侯、方国割据混战的局面,可以实现社会的安定。其次可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另外将各民族拧成一股绳,增强了国力,共同抵抗来自未知世界的侵略。

    后世的历史中,这个时代是以周代商的转折点。但说真的,以周代商也只是“家天下”的观念里,换了一个姓氏来执掌决定平民生死的权力而已,根本上并没有改变任何东西。

    现在自己来到了这个时代,有一应先进的技术、理念、思想,还有比这个时代的人多了三千多年的各方面的经验。拥有这么多先进的东西而仍然让这个落后的时代再延续几千年,先不说史书会怎么记录自己,等未来自己弥留之际回顾自己这一遭穿越的经历,恐怕自己都会憎恨自己。

    现在的人将连后世即便是小孩子都知道无比珍贵的黄金视为废铜,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这东西的真正的意义。姜林昨夜望着这块金块时的心情很复杂,但总的来说就是姜林彻底明白了自己和现在身边的其他人,相差了三千多年的不同时代的两种人,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是不同的。

    就像惧留孙所说的,他与姜尚对随意剥夺奴隶生命这样的事情也感觉不舒服,但是认知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只会在心中微微地同情一番这些不幸的人。怎么就解救这一批人,怎么去改变这个制度,靠什么去改变,他们不知道。他们只提出了问题,已经固化的观念让他们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就像这块金块一般,现在在他们眼里这东西因为太软,没有其他的作用,只能当做废品堆在废仓房中,最多的也只是少量的当做装饰品而已,这是因为这时代还没有系统的货币的概念产生。

    一旦唐方的铸币推广开来,就要考虑未来的货币制度。比较成熟的自然是被后世各个国家普遍采用的金本位的货币制度,到了那时候这东西的价值自然就体现了出来,到了那时候不信还有这么多人将这东西再称为废铜,这就是认知的差异。

    再回到怎么破解奴隶制度这件事上来。从一开始,姜林想到让申公豹用晋阳镇所产的盐从朝歌城换来奴隶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尽快扩充唐方的人口。这时候想依靠移民肯定是无法实现的,先不说唐方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将别的地方的人口吸引过来,即便有这样的吸引力,这个时期的诸侯和方国依赖的都是国人,即便这些平民答应,统治者也不会答应。加之信息的不畅以及道路的状况,姜林想要扩充唐方的人口,最快的方法就是靠奴隶。

    姜林所制定的唐方对待奴隶的政策也是深受后世自己生活的那个时代影响。在那个时代里,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想剥削、压榨平民、奴隶,甚至随便地剥夺他们的生命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二十多年已经固化的观念在朝歌来的那些人眼中、在红石郊、红石洪和顺姬眼中是那么的别扭、那么的不可思议。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奴隶纳入到唐方后,这些人很快地就从各个方面认同了唐方,很快地就展现出了为了自己美好生活而迸发出来的创造力,这些变化让这些觉得不可思议的人都闭上了嘴。

    说白了,这就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体现出来的差异性。奴隶社会将一部分人以奴隶的身份绑缚在奴隶主、贵族、地主的名下,这些人的生产力自然不如自由民,而创造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古今中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