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十年发展如火如荼(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国之中。经过五年的经营,这一市五县目前已经被唐国牢牢地控制在手,到手之初时的那些反对的人和反对的声音,经过这五年的外迁、同化和打击,早已经翻不起多大的浪来。

    并且由于安邑城这里有盐湖和铜矿的缘故,秩序一旦恢复,这经济发展起来竟然比其他几个城要迅猛。经过这五年的发展,上到唐国国府政务院、商务部,下到安邑城城守,这些人均对姜林在故虞国之地刚纳入大唐国之后便提出在孟津渡和风陵渡两地驻军的命令颇为佩服。

    现在每日通过孟津渡和风陵渡来往的商国、周国以及其他诸侯国、方国的商队络绎不绝,通过这两处关口时上缴的关税便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而且这些商队还源源不断地给大唐国带来了一些比较稀缺的物资,比如从风陵渡进来的朱砂……

    至于北边的平城……大唐国五年秋,草原上的鬼方人和戎人对日渐富庶的平城垂涎已久,终于在一些狂热的带头人的组织、率领下,进行了对平城的劫掠。

    当时,已经立城近四年的平城经过一众鬼方部族的共同经营,人口已经堪堪达到三万,其中青壮年男子便有八千余。但姜林在提前收到平城要受到劫掠的消息时,并未和达利温首领进行情报共享。所以当平城发现敌情的时候,敌人的前锋距离平城已经不足一日的路程。

    那场战斗……后来姜林还是听杨戬说的,说是挺惨的。平城里面的青壮男子一战的战损比就超过了五成,两千余男子战死,三千余男子不同程度的受伤。

    至于对方,更惨。草原上的部族没经历过攻城战,也无攻城的器械,更无制造攻城器械的技术,唯一能靠的就是人。虽然当时的平阳城只在西边、北边建起了两堵土夯墙能阻挡住敌人的进攻,但东边、南边有河流,更是限制住大军团的展开。战术单一、脑子有泡、第一次攻城战的鬼方、戎人联军最后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爬墙。

    此一役,平城的墙下留下了三千具攻方的尸体。但那些没捞到好处的草原蛮子并没有退却的意思,而是选择休整些时日,接着干。已经深刻领悟到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精神的杨戬,终于在达利温送来第三次求援信的时候,率领雁门关驻军一个营以及五门五零步兵炮开动了。

    这是大唐国武装力量遇到的第一次大军团作战,是杨戬作为大唐国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指挥的第一次成建制的大军团野战。对面是鬼方、戎人联军,目测有两千骑兵、仆从兵步兵不计其数。其实杨戬当时心里紧张极了,但杨戬又深知,身旁的这些大唐国的兵士看着自己,平阳城头上的鬼方民众看着自己,自己的妻子、鬼方人的女儿玛朵在看着自己,在大唐国立大学内运筹帷幄的首领在看着自己,自己不能怂。

    其实后来杨戬再回忆起来当时的经过时,才发现自己当时想多了……当对面的鬼方、戎人骑兵队开动,距离己方阵型前面的拒马还有一百米的时候,五门五零步兵炮一个散弹齐射,对方的阵型仿佛瞬间停滞了一下,接着开始乱了起来。当对面的阵型重新组织好,再开动时,五门五零步兵炮又是一个齐射,刚才的情形又上演了一遍。

    这个时候的杨戬其实是看不清敌阵里的情形的,但站在平城城头的达利温站得高看得远,看着远处昔日里和自己同属于草原上的民族、但此时却进攻自己城池的同胞被华族人的这种神秘武器两下就干出了一个尸山、严重阻碍了重新进攻路线,脸上的肉明显地抽了抽。

    第三轮散弹齐射最终没伤多少人,但终于将对面的气势打没了。散弹的射程近,为了欢送那些撤退的鬼方、戎人联军,杨戬下令换成实心弹,一轮实心弹借势砸断了多匹马的马腿,马背上的人在无马镫、马鞍的助力下大概率当场摔死的情形,达利温已经顾不上再多看几眼,走下土夯墙的时候,人明显佝偻了许多,而走到杨戬面前的时候,人也仿佛矮了许多。

    战情通报和又报销三门五零步兵炮的消息传到国立大学里的当晚,姜林和一众得意门生们默默地又熬了一个通宵。原因无他,通过传回来的消息,火炮的威力确实大,但是青铜铸造的五零步兵炮也确实拉胯。所以大家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着的重任,没人偷懒,也没人喊苦喊累。

    平城一战,打出了大唐国军队的气势,打出了大唐国武器装备的威名。让那些往日对达利温亲近大唐国颇为不满的平城里的鬼方人们终于见识到了,在大唐国的武力面前,平城是多么的……所以不等杨戬率只损失了三门五零步兵炮的军队返回雁门关,一封请求大唐国驻军平城,协助防守平城的请求信便放在了姜林的办公桌上。

    每年向大唐国缴纳一百匹良马;平城的榷场由大唐国、鬼方人共同经营;平城以东的火山区由大唐国划为禁区,鬼方人不得擅入。这三条便是大唐国在平城以北、以东各驻军一个营的条件。

    达利温等一众鬼方部族的首领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当时达利温等人还想额外增加了一个请求,请求能交易给平城一门五零步兵炮。对于这个请求,杨戬当场就给否了。

    “过去这一年,平阳城这里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从中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