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商国扣押姜林一行(2/3)
“是!”仆人领命出了草棚。
“小子大唐国首领姜林,见过商朝太师。”闻仲太师之大名姜林仍然是从影视剧里听到的。其名虽不如姜尚姜子牙那么响亮,但就冲着十年前那次,王廷之上闻仲厉声喝退苏妲己、费仲、恶来三人,保护了姜林和申公豹免于遭受炮烙之刑,尤其是当时的那一番言辞,姜林一直铭记在心中,所以现在姜林表现得尤为恭敬。
“大唐国首领免礼,你等二十步外伺候。”闻仲太师虽然已经八十多岁,但中气很是充足,说起话来颇有气势。
“是!”闻仲太师的一众随从领命出了草棚,却也将草棚外围了起来。
“小子十年前来朝歌城的那次,王廷之上幸得太师出言阻拦,才保全了小子和国师申公豹两条小命。后来小子一直想找个机会感谢太师当日王廷之上的搭救之恩,无奈当时小子身受重伤,后来还探得一些宵小之徒欲在我返回唐方的路上打算给我制造点麻烦,所以心中所愿一直未有成行。此次逢我岳丈崩逝,小子有重孝在身,不敢赴太师府上搅扰,还请太师原谅则个。今日此情此景……太师叫小子来,可是有什么要事?”姜林此前和闻仲除了十年前王廷上的那次,就再也没有过多的交集。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现在在商纣的丧仪现场,闻仲将姜林唤来,肯定不是简单地聊聊天那么简单。
“姜首领快人快语,倒让老夫有些汗颜了。此番请你来,确实有几件事想和姜首领请教一二。”闻仲指了指边上的矮凳,朝姜林说道。
“当不起太师的请教二字,太师有事尽管说来,小子能做到的自是能做到的。若是做不到的……想必太师活到如此大的岁数,也是明白人,自是知道‘强人之所不能,事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得’的道理。”姜林抱拳谢过闻仲太师的好意,只是朝边上让了让,并没有坐下来的意思。
“‘强人之所不能,事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得’。姜首领果然是个奇人……也罢,老夫今日并无强人所难之事,只是……老夫是贵岳之父、亦是你妻之祖父的托孤之臣。算上贵岳,老夫已事三代商王,对这商朝的社稷可谓是忠心耿耿。现在贵岳崩逝,新王已立,新王对我们这些老家伙除了必要的尊重外,有关治国理政的方略,可就一个字都听不进去了。”
“自从上次见到姜首领,老夫对你、对你那大唐国甚是感兴趣。这十多年,老夫一直在搜罗和你大唐国有关的东西,铸币、精盐、纸张、墨块、竹笔……听说还有许多军队用品亦很是新奇,可惜常人无法取得。总之,你大唐国在姜首领的带领下,这些年变化着实很大,国力亦有所增强。”
“老夫想知道,姜首领对这朝歌城的新王到底是一个什么态度?他日商国、你大唐国之宗主国,亦是你妻之母国,若是受到其他势力的进攻,你姜首领打算如何自处?”闻仲终于道出了此番请姜林草棚一叙的真实目的来。
“我……”姜林没想到闻仲会有如此一问,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
“不用多想,你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就好了,不必深思熟虑。”闻仲早就料到了姜林的反应。
“太师,小子在你面前不敢放肆。既然你说你对我大唐国甚是感兴趣,那小子问你,你除了搜集我大唐国的一些新鲜的事物和东西,我大唐国的一些政令、国策,太师可曾有了解?”姜林抱拳朝闻仲行了一礼,朗声问道。
“大唐国的政令、国策,老夫也听闻了些,不过不是很了解。”闻仲捋了捋自己颌下的长须,回忆着这十年来从街市上搜集到的关于大唐国的记忆,朝姜林答道。
“在太师面前,小子不敢卖关子。我大唐国的国策里,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废除奴隶制度,所有民众的权利都是平等的……”姜林朝闻仲说道。
“嗯,这个我知道。当年你大唐国初占安邑城,在安邑城四处张贴的《大唐国人权宣言》的告示,老夫通过一些关系,高价购买了一份。这些年一得空就研究你那份告示。不得不说,姜首领确实是一个奇人,能做出那样一份惊天动地的政令,确实让人敬佩。”闻仲说着,竟然起身朝姜林行了一礼。
“老太师谬赞了。回到刚才你问我的问题,假若太师现在、就是此时此刻能将我岳丈丧仪上的一千名奴隶解救下来,以后不说商国域内能按照那份《大唐国人权宣言》彻底废除奴隶制度,只要能够废除这人殉之惨剧,小子我在岳丈的陵前和太师面前发誓,他日商国受到攻击,我大唐国会力助商国江山社稷之稳固。”姜林将了闻仲一军。
“这个……老夫恐怕无能为力,阻力很大啊。姜首领,你这一番思想和举动,想必全天下的贵族都会力阻的……”闻仲咀嚼着姜林的话,半天功夫后终于颓然地对姜林答道。
“太师,不知你识不识得故虞国的虞疾老公叔?”姜林想了想,朝闻仲问道。
“虞疾……那老小子自然识得。我与之同岁,我俩幼年时就相识,亦是挚友,那时候虞国还还心向商王,后来因着虞国倒向了西伯侯姬昌,我和他就断了来往。”闻仲显然是想起了往事,脸上洋溢
“小子大唐国首领姜林,见过商朝太师。”闻仲太师之大名姜林仍然是从影视剧里听到的。其名虽不如姜尚姜子牙那么响亮,但就冲着十年前那次,王廷之上闻仲厉声喝退苏妲己、费仲、恶来三人,保护了姜林和申公豹免于遭受炮烙之刑,尤其是当时的那一番言辞,姜林一直铭记在心中,所以现在姜林表现得尤为恭敬。
“大唐国首领免礼,你等二十步外伺候。”闻仲太师虽然已经八十多岁,但中气很是充足,说起话来颇有气势。
“是!”闻仲太师的一众随从领命出了草棚,却也将草棚外围了起来。
“小子十年前来朝歌城的那次,王廷之上幸得太师出言阻拦,才保全了小子和国师申公豹两条小命。后来小子一直想找个机会感谢太师当日王廷之上的搭救之恩,无奈当时小子身受重伤,后来还探得一些宵小之徒欲在我返回唐方的路上打算给我制造点麻烦,所以心中所愿一直未有成行。此次逢我岳丈崩逝,小子有重孝在身,不敢赴太师府上搅扰,还请太师原谅则个。今日此情此景……太师叫小子来,可是有什么要事?”姜林此前和闻仲除了十年前王廷上的那次,就再也没有过多的交集。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现在在商纣的丧仪现场,闻仲将姜林唤来,肯定不是简单地聊聊天那么简单。
“姜首领快人快语,倒让老夫有些汗颜了。此番请你来,确实有几件事想和姜首领请教一二。”闻仲指了指边上的矮凳,朝姜林说道。
“当不起太师的请教二字,太师有事尽管说来,小子能做到的自是能做到的。若是做不到的……想必太师活到如此大的岁数,也是明白人,自是知道‘强人之所不能,事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得’的道理。”姜林抱拳谢过闻仲太师的好意,只是朝边上让了让,并没有坐下来的意思。
“‘强人之所不能,事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得’。姜首领果然是个奇人……也罢,老夫今日并无强人所难之事,只是……老夫是贵岳之父、亦是你妻之祖父的托孤之臣。算上贵岳,老夫已事三代商王,对这商朝的社稷可谓是忠心耿耿。现在贵岳崩逝,新王已立,新王对我们这些老家伙除了必要的尊重外,有关治国理政的方略,可就一个字都听不进去了。”
“自从上次见到姜首领,老夫对你、对你那大唐国甚是感兴趣。这十多年,老夫一直在搜罗和你大唐国有关的东西,铸币、精盐、纸张、墨块、竹笔……听说还有许多军队用品亦很是新奇,可惜常人无法取得。总之,你大唐国在姜首领的带领下,这些年变化着实很大,国力亦有所增强。”
“老夫想知道,姜首领对这朝歌城的新王到底是一个什么态度?他日商国、你大唐国之宗主国,亦是你妻之母国,若是受到其他势力的进攻,你姜首领打算如何自处?”闻仲终于道出了此番请姜林草棚一叙的真实目的来。
“我……”姜林没想到闻仲会有如此一问,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
“不用多想,你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就好了,不必深思熟虑。”闻仲早就料到了姜林的反应。
“太师,小子在你面前不敢放肆。既然你说你对我大唐国甚是感兴趣,那小子问你,你除了搜集我大唐国的一些新鲜的事物和东西,我大唐国的一些政令、国策,太师可曾有了解?”姜林抱拳朝闻仲行了一礼,朗声问道。
“大唐国的政令、国策,老夫也听闻了些,不过不是很了解。”闻仲捋了捋自己颌下的长须,回忆着这十年来从街市上搜集到的关于大唐国的记忆,朝姜林答道。
“在太师面前,小子不敢卖关子。我大唐国的国策里,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废除奴隶制度,所有民众的权利都是平等的……”姜林朝闻仲说道。
“嗯,这个我知道。当年你大唐国初占安邑城,在安邑城四处张贴的《大唐国人权宣言》的告示,老夫通过一些关系,高价购买了一份。这些年一得空就研究你那份告示。不得不说,姜首领确实是一个奇人,能做出那样一份惊天动地的政令,确实让人敬佩。”闻仲说着,竟然起身朝姜林行了一礼。
“老太师谬赞了。回到刚才你问我的问题,假若太师现在、就是此时此刻能将我岳丈丧仪上的一千名奴隶解救下来,以后不说商国域内能按照那份《大唐国人权宣言》彻底废除奴隶制度,只要能够废除这人殉之惨剧,小子我在岳丈的陵前和太师面前发誓,他日商国受到攻击,我大唐国会力助商国江山社稷之稳固。”姜林将了闻仲一军。
“这个……老夫恐怕无能为力,阻力很大啊。姜首领,你这一番思想和举动,想必全天下的贵族都会力阻的……”闻仲咀嚼着姜林的话,半天功夫后终于颓然地对姜林答道。
“太师,不知你识不识得故虞国的虞疾老公叔?”姜林想了想,朝闻仲问道。
“虞疾……那老小子自然识得。我与之同岁,我俩幼年时就相识,亦是挚友,那时候虞国还还心向商王,后来因着虞国倒向了西伯侯姬昌,我和他就断了来往。”闻仲显然是想起了往事,脸上洋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