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催命的工期(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就算你敢……我给你分配徭役的时候,稍微动动手指,就可以把老弱病残分给你……

    到时候。

    你确实领到了一百人的满额。

    但这些老弱病残,打又打不得,你的工期铁定会延误,届时第一个砍你的头!

    如此。

    杀鸡儆猴。

    监工们就无从反抗,只能成为上层的鞭子,抽向那些刑徒和徭役劳工。

    综上。

    这便是蒙毅极其忌讳吃空头,并严格限定工期的原因所在。

    工期限定的不死。

    那下面可供操作的空间就太多了。

    而扶苏经过这一趟走下来,他也明白并非监工挥鞭子在耀武扬威,而是那些监工本身就是鞭子……

    在监工的背后,有大把的人渴望通过透支民力,进而肥了自己。

    好在这种现象在大秦都不算严重。

    这就已经是一件幸事儿了。

    接下来。

    扶苏又询问了一些蒙毅关于朝堂官制改革诸事。

    “蒙卿觉得从九卿少府的下辖,专门独立出来一个将作工部,对于修建陵邑可有什么影响?”

    扶苏很清楚。

    如果关中勋贵派系真的想要反抗……

    那帝国的各项大型基建,就都会出现延期乃至于停摆。

    这么一来。

    官制改革立马就得歇菜。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也是许尚一定要把右相王绾弄下去的真正原由。

    只要王绾在,任谁都动不了九卿少府,否则帝国就会出现一连串的问题,比如陵邑修建物料供应混乱,出现了大范围的误期。

    这种情况下。

    你不可能把大批监工全都给砍了吧?

    一旦大范围误期。

    势必会一误再误。

    因为工期延长,下面的人就能捞到实打实的好处,搁你……你也会延……

    陵邑修建不成,迁徙政策就会成为笑谈……

    反正牵一发而动全身。

    啥啥都办不了。

    那就完了。

    故,必须得让关中勋贵派系主动配合官制改革。

    这样才能实现帝国政治、建设、国策方面的平稳过渡。

    言归正传。

    面对扶苏的官制改革的影响询问。

    蒙毅认真的想了想,道:“多少还是会有点影响的,不过问题不大。我已经让父亲那边去跟副相交涉了,将作工部的右丞人选,父亲可以保举一人,也就能够保证陵邑的建设进度了。而且更重要的是……陛下的皇陵也在修,这可是重中之重。”

    蒙毅的最后一句话瞬间点题。

    五座陵邑围绕着骊山皇陵而建。

    这就让蒙毅有机会打着皇帝的名义,在协调资源对接时,进行施压。

    骊山皇陵的工期都敢延误。

    谁敢有这么大的胆子?

    如此。

    再加上蒙武保举一个将作右丞上位,又居中交涉喝酒啥的。

    明显蒙毅修建陵邑,比王离还要更具优势。

    尽管王离家的老爷子也能够跟冯去疾喝酒,可王离却不能打着皇帝的名义修缮黄河。

    那黄河说到底,还是为了中原修的。

    两相对比之下。

    可以想见王离那孩子,在未来的日子估计得受一些委屈了。

    因为蒙毅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对上施压,让王离从齐、楚、赵、韩四地,征调人力物力等资源。

    那王离要协调对接的人就更多了,楚地的昌文君,赵地代侯李牧,韩地的内史腾……

    问题在于,北伐在即,中原现在优先供应北伐和修建长城,包括中原驰道也是个大工程。

    想想都感觉有的搞了。

    就这样。

    蒙毅觉得没啥太大压力,他无比支持夫子和陛下的官制改革,内外朝职权厘清诸事。

    扶苏表示十分满意,同时他也在心中暗暗同情了一波王离……

    “话说,夫子之前定下的东渡远航计划,应该都得齐地承担各项人力物力的开销了。”

    扶苏摸着下巴道:“赵地则需要全力推进北伐事宜,韩地冶铁提供装备,燕地指望不上,感觉修缮黄河除了从关中筹备资源以外,就只有楚地尚有余力了。”

    楚地,地大物博。

    修缮黄河百分百得出人出力的。

    蒙毅闻言笑笑:“估计改日武成侯就得找长公子谈谈了。”

    扶苏:“……”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