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大祭,北伐(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也就是皇帝的身边人。

    嬴政可以指定人选。

    而嬴政指定的便是萧何领内阁供奉,暂代御马监一职。

    像这种内庭官职。

    皇帝也就一句话的事情,大臣也没法说什么。

    你总不能管皇帝的家事吧?

    于是。

    现在就有了个问题。

    萧何什么人?

    天生就是搞算账的,大概了解了一下情况,他就差不多清楚太仆杨端和在国家马政的事儿上,放权有些放的太厉害了,导致下面出现了不少违规现象。

    萧何也没有自己去戳破这个雷……

    而是按照流程,去请监察御史、典农都尉,主田都尉,御府令介入调查。

    其中监察御史乃是关中勋贵派系。

    典农都尉和主田都尉都是地方官,勒令进京述职,陈述清楚地方上的农事和田亩状况。

    御府令是九卿少府的副手,其对于养马的事情,肯定也是门清的。

    却也有个问题

    那就是御府令和监察御史,现在都属于关中勋贵派系……

    冯去疾为什么要对杨端和下手呢?

    国尉屠雎的面子总归还是要给的。

    所以。

    萧何协调的很困难,他能力上没毛病,麻烦在叫不动人。

    嬴政也觉得北伐在即,不宜大动干戈。

    于是。

    萧何的御马监职位,暂时就被搁置了,国家马政这事儿牵扯太大,他管不了。

    没办法。

    嬴政就只能亲自出马,分别召集了武成侯王翦,国尉屠雎,九卿太仆杨端和,九卿卫尉蒙恬,以及典农都尉和主田都尉两个地方官。

    最后在嬴政的问询下。

    杨端和肯定是难逃失察之责。

    比如借着皇家的名义,兼并关中普通民众的田地……

    把农田划成草场,实则自己中饱私囊。

    这么搞就有点太过分了。

    以前是有着皇帝做招牌,没人敢查。

    现在嬴政以北伐的名义,专门问询这个事儿,杨端和就有些兜不住了。

    因为杨端和是放权的太厉害,导致了下面的人贪腐,他自己没有那个心思,所以嬴政很容易就可以从典农校尉和主田校尉的口中,问出一些东西。

    然后再综合萧何最近的汇报。

    嬴政开始对杨端和施压……

    杨端和就是个武将,哪顶得住皇帝这么问,再有北伐匈奴的国家大计在前,杨端和只能请罪,尔后自请纠察。

    尔后太仆的事儿,暂由王翦负责。

    没办法。

    战马这个事儿实在太重要了。

    必须得让王翦着手查清楚。

    如此。

    国尉屠雎就相当于被去掉了一只左膀右臂,多少有点难受。

    说白了。

    王翦跟杨端和关系很好,实乃战友同袍。

    国尉屠雎则跟杨端和下面的臣子更好,因为存在利益捆绑……

    如果这次真要细查。

    屠雎是百分百没跑了。

    不过在北伐凯旋之前。

    嬴政并不打算动屠雎……

    原因在于,屠雎也就担任军武勋贵派系贪了点钱,而且都是可控的程度,在大事上面从未含糊过,也忠心的很。

    如果因为下面的人较为贪腐,就把三公国尉一撸到底,显然是不理智的。

    当然。

    屠雎依旧有责任。

    后续屠雎的权力会被打压收缩,待正式蒙恬和蒙毅扛起大梁,屠雎的作用也就消失殆尽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职责和使命。

    屠雎此人……

    本是尉缭子举荐的灭秦加速器,最初的军武极端激进派。

    在东郡陨石案中,由于绝对的忠诚,这才保住了自身的权位。

    然而。

    屠雎的权力框架构建,注定了他对于军武勋贵派系较为放任。

    这是不可以的。

    放任腐化横行。

    会让大秦锐士的战力迅速崩塌。

    再者。

    屠雎跟二世扶苏的君臣脾性,并不怎么贴合。

    大概率后续的三公国尉一职,会直接空出来……

    如若不出意外的话。

    大秦的明日将星蒙恬,会承袭屠雎的接力棒,进而坐到军武勋贵派系之首的位置。

    最后。

    关于从九卿廷尉分离出一个刑部……

    这可是个麻烦事儿。

    因为涉及到了许多的案宗立法诸事。

    左相李斯刚忙完齐地的各项政策落实,以及稷下学宫的搬迁细则,正在回京述职的路上。

    这就导致廷尉改制分割出刑部一事,只能往后延一延。

    好在总体上。

    许尚针对性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