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三公国尉对许尚发难!(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至于孔鲋……自然是下狱羁押。

    另外。

    博士府的一位孔家老朽,在听说本宗族长孔鲋私藏古之典籍事发,且罪证确凿,即将被施以极刑,其立马便被吓死了过去。

    没错。

    这位孔家老朽博士,都不用论罪刑,自己便识趣的先去地府报到了。

    着实让人感叹。

    ……

    章台大殿。

    李信在监斩完毕以后,便重新入宫向皇帝禀报详情……孔鲋已经屈服,愿意将功折罪。

    嬴政对此并不意外。

    毕竟许尚早就说了。

    当代孔氏一族,无一气节矣。

    于是。

    孔鲋之事很快议定,三日后,押解孔鲋前往中原牵头焚书国策,由李信负责落实执行。

    反正我们的陇西侯现在已经把中原儒家给得罪惨了。

    现在再更加得罪一些。

    也无所谓了。

    正当李信要告退之时。

    国尉屠雎前来觐见皇帝。

    三公国尉,名义上的全国军武一把手,实际上算是嬴政身边的总参谋长。

    并且。

    由于武成侯王翦和通武侯王贲一向非常低调,私下从不结交任何同僚。

    这使得现今很多的军武勋贵将领,全都纷纷聚拢在了屠雎的身边。

    那么问题来了。

    屠雎真有这个资格和威望嘛?

    回顾屠雎的履历,纵横家出身,精通兵家、法家,同时深受前任太尉尉缭子的器重!

    没错!

    屠雎之所以能够继任大秦三公国尉一职,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受到了尉缭子的保举。

    纵横家尉缭子,为大秦确立了不少战略方针,已经逝世的蒙骜和麃公等老将,生前能立下那么多的战功,其中都有尉缭子的统筹谋划。

    如此一来。

    尉缭子保举屠雎,后者自然就能平步青云。

    眼下国尉屠雎前来觐见皇帝。

    正是专为处置六国余贵事件。

    “陛下。”

    国尉屠雎微微垂首一礼,道:“李相在原齐地、楚地,甚至于燕地,推行一统文字、货币十分缓慢,总有六国余贵从中阻挠。老臣以为,应当对六国余贵采取重法严惩!但凡阻挠国策施行者,皆可先斩后奏!”

    国尉屠雎是标准的极端霸道践行者。

    他坚决反对所谓的怀柔手段。

    六国余贵早已腐朽不堪!

    唯有杀出一片新天地!

    方能重铸大秦的未来之坦途!

    旁侧。

    “……”

    李信深以为然。

    此行前往曲阜走了一趟。

    李信发现很多郡级地方高官,居然都对六国余贵,如孔氏一族……礼遇有加,多是怀柔拉拢。

    当然。

    也有可能是薛郡郡守乃外客干才派系,出身中原,所以才显得有些怀柔。

    而大多出身关中的地方重臣,往往治理中原地方郡县的手段,都会偏向于严苛。

    但无论如何……

    李信不想管那么多。

    他只知道,他此行亲眼看到的实情便是:怀柔政策,只会让那些六国余贵蹬鼻子上脸,得寸进尺,不知死活!

    隐匿古之典籍也就算了!

    竟还有人公然阻挠文字、货币一统的国策,这简直是真不要命了啊!

    不杀之!

    难道还留着那些人过年嘛?

    上位。

    “这件事,还是在大朝议上再公议一番吧。”

    嬴政蹙眉的道:“重法严惩六国余贵,难免牵连底层中原百姓,那些毕竟也都是华夏子民,若是杀得血流成河,首先会彻底激化关中和中原的区域矛盾,其次也会让各地叛乱更加的此起彼伏,于我大秦的统治根基是不利的。”

    秦国关中加上巴蜀的全部人口是七百多万。

    中原人口全部加起来共计两千余万!

    疆界就更不用说了。

    单论一个楚国,国土疆域就不见得会比秦国少。

    所以。

    如果秦军在中原放开了杀……杀的人头滚滚……

    彻底点燃中原民众反抗暴秦的怒火!

    秦国真能顶得住吗?

    答案是必然的。

    秦国对于战争的承受上限……

    嬴政心里多少还是有数的。

    依旧拿楚国举例。

    楚国有分封制的拖累,在资源没那么集中的情况下,都能够跟大秦携江山半壁,打得有来有回!

    如果真把中原完全倒逼成了一股绳!

    进而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嬴政表示……他并不想看到那样糟糕的局面。

    再者。

    嬴政于心中始终牢记夫子的叮嘱:外儒内法,兼行百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