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政治中心,经济中心(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没什么好说的。

    许尚对于顽固的六国余孽反动势力,唯有一个字:杀!!

    “哇!夫子……”

    扶苏不由得瞪大眼眸,道:“化肥,玻璃……这都是何物?精盐是更好一些的盐嘛?”

    “没错,精盐和雪糖都是更加精细的调味上品。”

    许尚缓声道:“至于化肥和玻璃,前者可以令粮食增产,后者则是贵器装饰品。以上的商贸货物,老夫不确定都能做出来,只能说尽力一试。”

    精盐就是用海盐提纯。

    至于秦朝的糖……现在叫做饴,也就是俗称的麦芽糖。

    然而这年头用小麦做麦芽糖,再提纯成雪糖,着实太过奢侈。

    本身粮食都不太够吃了。

    很难形成大批量的供应。

    但根据屈原所作的《招魂》名篇。

    其中有提及:腼鳖炮羔,有柘浆些。

    意为在烹煮鳖鱼,烤炸羊羔这些美味食品的时候,需得淋上一些【柘浆】调味提鲜。

    所谓柘浆,很可能就是甘蔗榨出来的甜汁。

    因此。

    楚地大概率已经有了甘蔗。

    甘蔗拥有丰富的蔗糖成分。

    蔗糖则能够轻易提纯成雪糖。

    “老许,你的屁股有点歪哦!”

    忘尘子故意的道:“现在就连我都有点感觉,你对中原百万余贵,是否有些太好了。”

    许尚口中的小玩意儿。

    即便扶苏都能听出来绝对是一等一的好东西。

    全给陵邑子弟用以从商?

    这何止是太好了。

    简直是天降富贵啊!

    许尚神情淡然:“没什么好不好的,老夫的首要目的,是在政治的基础之上,叠加经济商贸,进一步使得九州凝一!”

    “其次就是能够更好的安置大部分无法入仕为官的陵邑子弟,他们本就识字,从商、从工,都能很好的胜任。”

    “再者,对于中原黔首我们要拉拢,中原陵邑子弟则是大秦的人才库,唯有经济开放,才能让文化鼎盛,人才源源不断。”

    “更重要的是……关中极其重农抑商,让中原陵邑子弟从商,关中文武阶层是不会反对的,他们只会拍手称快。”

    “等到陵邑子弟做出成绩,朝廷以商品种类做区分,再通过秦直道的关卡收税,使得国库充盈。”

    “同时,陵邑子弟想要当官,说白了就是得向上花钱购买政治资源,多方都能受益,以利益促进融合,才是硬道理。”

    ……

    既然让中原陵邑子弟从商,于大局有益,于长久有利。

    这件事便势在必行。

    无论什么年代。

    人才搁那放着不用,迟早会闹出乱子。

    许尚现今的安排。

    非常合适。

    陵邑子弟最顶尖的一批获得政治资源,入仕成为秦朝官吏。

    稍次一点的从工、从商……

    至于务农。

    关中不可能有土地平白分给二三十万陵邑子弟。

    如果强行分地,关中民意会爆炸的。

    只能让陵邑子弟从事工商业。

    至于他们能够干到什么程度……

    许尚表示,他发明的东西必然都是划时代的。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当然。

    具体还要视情况而定。

    比如精盐一般来说都得由朝廷专营,俗称盐铁专营。

    垄断性的暴利。

    让陵邑子弟长期掌握自然是不太合适的。

    可前期给点甜头出去。

    总归是没问题的。

    只要中原百万余贵彻底归附大秦,项羽、张良和韩信……将注定泯然于众人矣。

    绝无任何例外。

    因为许尚掀起的大势所趋,必然会彻底关闭青史的一线天夹缝……乃是妥妥的降维打击!

    “甚妙,甚妙啊!”

    嬴政不由自主的合掌道:“关中文武阶层掌握政治资源,中原陵邑阶层负责赚钱……他们想要当官,就得交重税,而且前前后后各种打点花钱……等同于钱财又流回了关中。”

    扶苏眨眨眼眸:“可这么一来,岂非最后全然不看才识高低,而是论财取仕了?”

    扶苏比较理想化。

    他想着大秦的官吏,自当以贤才为重。

    然而。

    无论怎么整。

    最后【取仕】本质上都是论财,论势的。

    单靠才识……

    你一个外来的中原人,一不掏钱,二不人情世故,只想靠着才识踏上通天路。

    可能嘛?

    洗洗睡吧,梦里什么都有。

    “小儒生……没钱你当什么官啊?”

    许尚咧嘴一笑道:“当下就这么个情况,中原陵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