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军神李牧(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王绾和屠雎认为,李牧不可能对禹陵村之事,毫不知情。

    现在所谓的顺势提出免除代郡的徭役,其实更像是携威犯上。

    也就是皇帝你若不施下恩泽。

    禹陵村之事,怕是不好办!

    这算什么?

    轻则说你李牧不懂事。

    重则很可能就是以下克上,胁迫始皇……罪不可赦……

    于是。

    王绾和屠雎纷纷在心中给李牧狠狠的记上了一笔!

    现在李牧尚且有用。

    若他日局势变了。

    王绾和屠雎就会纷纷把李牧的今日之举,旧事重提……

    ……

    时值下午。

    李牧奉始皇之令,带着扶苏出去巡视代郡诸地。

    诸公子中。

    李牧对扶苏的观感最好。

    原因很简单。

    李牧知晓自己平时不怎么招人待见,所以他非常喜欢简单的人。

    也就是相处起来,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

    毫无疑问。

    扶苏的赤子之心。

    会让人有一种天然的亲近之感。

    此乃扶苏最大的优点。

    故。

    扶苏一路行来,注定不会缺少贵人相助。

    毕竟只要跟扶苏相处过的长者前辈。

    都会很愿意帮助扶苏。

    或许这也是仁善之人,所受到命运的最大馈赠。

    “长公子,您这车驾的规格……着实是尽显皇家之威仪!”

    李牧习惯了骑马。

    扶苏乘车……

    李牧:“看来皇帝陛下的眼光还是可以的……知晓秦二世的人选,非长公子莫属……”

    “咳咳!代王还请慎言。”

    扶苏赶忙制止李牧的胆大包天。

    他很清楚,朝中有多少人把李牧这个异姓王,视作眼中钉肉中刺!

    扶苏同样也很欣赏李牧。

    他并不会觉得李牧偶尔无礼什么的。

    恰恰相反。

    扶苏只会认为李牧心中敞亮,没有太过城府。

    即:扶苏和李牧属于妥妥的双向奔赴,相见恨晚。

    “诶!地处乡下,又都是自己人,说说无妨。”

    李牧摆摆手道:“如果不是长公子……而是换了旁的什么人,这禹陵村之事,恐怕我还真不想帮什么忙。”

    “但长公子你不同,你是帝国的未来,也是我们的未来!”

    “更是……他们所有人的未来!”

    ……

    李牧抬手指向在田间耕作的农夫村民。

    代郡被治理的很好。

    李牧不仅擅长武事,文事治理方面他也是略通此道。

    比如以前在镇守北境之时,他就经常与士卒一起屯田,积蓄实力,最终方才能够大破匈奴,横扫王庭!

    回到眼下。

    扶苏被夸的有点不好意思:“代王,你谬赞了。”

    “哈哈哈!我说的可都是实话,绝无半句虚言。”

    李牧咧嘴笑道:“包括代郡的大几十万民众,他们也都非常认可长公子的贤明。”

    李牧说的确实是实话。

    嬴政固然按照夫子的安排,高举仁义大旗去主中原,也废除了斩首记功制度。

    然而。

    中原民众对于嬴政的印象,却仍旧逃脱不了暴君二字的范畴!

    没办法!

    秦法事无巨细!

    秦吏苛责颇多!

    徭役依旧繁重!

    还有六国余孽的各种煽风点火……

    乃至于文字、货币、车辙、度量衡在统一过程中,多少都会出现些许波折,这些叠加所产生的民怨,都必须得嬴政背锅。

    你是始皇!

    千古一帝!

    横压三皇五帝的功绩,注定嬴政需要承受对等的争议与压力。

    相比之下。

    扶苏只需保持好自己的贤明即可。

    因为这样就能让中原万民看到希望……

    未来扶苏承继的大秦,必定会让他们都能过上好日子,再不济也能比现在强。

    有了希望。

    自然就什么都好说了。

    “长公子,您亲自宣布吧。”

    李牧抬手做出了请的手势。

    扶苏点了点头,尔后他望着田间劳作的民众黔首,高声道:“我名扶苏,乃帝国长公子,现得代王随同,前来颁布皇帝之恩德。”

    “陛下有命,特赐免除代郡今年的徭役、税赋。”

    “唯愿代郡之民,人人吃饱穿暖,年年五谷丰登!”

    ……

    随着扶苏的宣示完毕。

    田间地头早已跪伏一片。

    平民黔首搞不清楚旁的什么复杂政策,但他们知晓免除徭役赋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