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兵家神器(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蒙氏一族,于蒙骜一代达到巅峰。

    蒙武固然在兵家造诣方面颇高。

    但大秦一统开国时期。

    武成侯王翦确实是独领风骚,横压当世。

    下面的屠雎、李信、王贲,降臣李牧等等,功绩名望比之蒙武,显然都要更胜一筹。

    可蒙家也有先天独到的优势。

    那就是……

    从一开始就全压嬴政!

    蒙骜从未想过去支持什么长安君成蟜之类的。

    上来就是梭哈!

    两个孙子直接全部安排到嬴政的身边当伴读角色。

    无论面对怎样的政治动荡!

    蒙氏一族的态度,都是坚定的倒向嬴政。

    同样的。

    嬴政对于蒙氏一族的信任也远超寻常大臣。

    比如建造五座陵邑就是由蒙毅负责的。

    调查东郡陨石案虽然是左相李斯牵头,实际上真正的执行人乃是蒙恬。

    按照正常的逻辑。

    嬴政绝不会用军武勋贵出身之人,去查关中极端激进派。

    为此。

    他不惜远调代王李牧的赵边骑前来东郡……

    唯独对于蒙恬,嬴政始终相信前者会保持纯粹的忠诚。

    然而。

    现在铁一般的事实摆在了嬴政的面前,通武侯王贲率先推举蒙恬成为北伐统帅。

    紧接着。

    将军冯劫也附和道:“蒙恬曾先后在攻韩、攻楚中建功,与代王李牧并无隔阂。同时蒙恬此番能配合李相,查清东郡陨石案的真相,已经证明其智谋无双,可堪大任!”

    话音未落。

    蒙恬再也站不住了,他赶忙道:“多谢武侯和冯将军的认可,蒙恬不甚荣幸,但我资历尚浅,率众北伐,唯恐难堪重任。”

    蒙恬出言推辞。

    并非他不想建功。

    实在是那么多兵家前辈与功臣宿将,全都排在他的前面。

    论资历。

    论威望。

    论能力。

    无论怎么看,似乎都不应该是他成为北伐的执牛耳者才对。

    退一万步来说。

    明明他父亲蒙武也正值壮年。

    何以就专门推举他北伐匈奴呢?

    上位。

    嬴政把蒙恬的推辞和疑惑全部尽收眼底。

    仅仅几个呼吸间。

    嬴政就明白过来。

    蒙恬大概率并没有背叛他,而是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局势给推着走了。

    随即。

    将军任嚣、将军赵佗、将军杨端和、将军羌瘣,上大夫赵廖纷纷出列:“陛下,我等也力荐蒙恬出任北伐主将!”

    霎时间!

    军武勋贵阶层几乎全部站出来推举蒙恬。

    什么叫众望所归?

    这就是明晃晃的例子!

    结果却让蒙恬更加懵逼了。

    同样的。

    嬴政的剑眉也越发紧皱,事出反常必有妖,他打算还是得等夫子到了,再下决断。

    于是。

    嬴政想了想,转而询问道:“蒙公,你对于众卿推举蒙恬领军北伐,有何看法?”

    气氛都烘到这儿了。

    嬴政不可能硬说蒙恬不合适。

    有些话。

    他得让别人去说。

    这样既不会显得直接驳回了群臣请愿,也不会打消了蒙恬的战斗积极性。

    另外。

    以后嬴政若是想要改变主意,真派蒙恬北伐,也能有个回旋的余地。

    果然。

    伦侯蒙武立即道:“陛下,犬子蒙恬能得同僚诸公推举,全赖日常陛下培养得当。但蒙恬毕竟年纪资历尚浅,北伐又涉及天命、民心,理当慎重定夺。”

    蒙武很会说话。

    他一开口就把蒙恬众望所归的因由,全部说成了全赖皇帝培养。

    后面则是把北伐选将往后拖了拖。

    兹事体大。

    事缓则圆。

    急是急不得的。

    “蒙公所言在理。”

    嬴政则本能的双眸微动,尽管蒙武把话说的很漂亮。

    但他依旧能够听出来。

    蒙武明显是想让蒙恬……代蒙氏一族去争一下北伐主将的位置。

    毕竟蒙武只是说应当慎重定夺,而非言及蒙恬不合适。

    这么一来的话。

    难不成是蒙武在幕后操纵一切……为的就是掀起北伐战役,尔后裹挟军武同僚,推举蒙恬上位建功,以求让蒙氏一族重回巅峰!

    甚至成为帝国第一军武豪族!

    综上。

    蒙武的动机显然是很大的。

    从北伐选将的过程来看……

    蒙武的嫌疑也是最大!

    最后。

    蒙恬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