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血洗稷下!?(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商山四皓。

    甪里先生周术在外面走动颇多,人脉交集广泛。

    绮里季则是其中最低调的。

    东园公年龄资历最大。

    夏黄公则是名望底蕴最广。

    也算各有各的强项。

    至于在儒学方面的造诣,四人自然都是研学颇深,此乃他们能够在野扬名的基础。

    不然。

    天下隐仕何其多。

    商山四皓又凭什么能够名扬天下呢?

    如此。

    子张正、子思齐和商山四皓的筹算谋划,迅速展开。

    许尚、嬴政一方肯定也不是什么都不做。

    既然要动真格的。

    许尚的优势只会更大。

    因为儒家八派和商山四皓的底气,无非就是占据民意基础和齐地舆论。

    但……舆论这个东西。

    都是可以引导的。

    今天风往东边吹,明天风又往西边刮。

    舆论只会不断的左摇右摆,直至撕裂。

    于是。

    许尚给出了几条指示。

    第一:孔鲋乃堂堂曲阜孔氏的家主,现在说疯就疯了,未免也太蹊跷了,必须得找多位名医,治好他!

    第二:在临淄城设立官方推栏,同时还得配有讲解员,每隔一段时间,就把泰山激辩的过程陈述一遍。

    尤其是曲阜孔氏数典忘祖,以及背商、离宋、忘鲁,仇楚、祸秦……全都得着重介绍……

    第三:关于东郡陨石案的罪证公示,包括一应物证,外加证人供词等等方面。

    第四……

    综上。

    许尚从不打无准备的仗,他属于标准的外松内紧。

    看似平时都在传授乌氏陀的佛学诸事。

    实际上有关定罪曲阜孔氏,他早已做出了各项措施安排。

    另外。

    儒家八派在稷下的影响力和人手都不可小觑。

    但……

    现在的齐地毕竟是大秦说了算。

    尤其始皇的东巡銮驾亲至,各地官吏绝对是时刻待命。

    这就相当于皇帝御驾亲征,龙纛(dao)都插到一线阵前了,下面的人自然也会拿出拼命的架势。

    所以。

    许尚的指示,嬴政的诏命,明里暗里的双管齐下,都在火速施行中。

    不过。

    在这期间依旧发生了一个使得满城怵栗的事儿。

    嬴政的巡视銮驾(空的)遭到了一场刺杀!

    墨家动的手。

    打出的名义不是为了曲阜孔氏出头,而是为了魏地百姓……

    当年为了降低秦军进攻大梁的伤亡。

    许尚按照历史的原有轨迹,制定了携黄河天灾降世的名义,倒逼魏王假投降。

    诚然。

    大秦锐士确实把伤亡降到了最低。

    可魏地却变成泽国。

    现在两年过去,大秦对黄河的治理虽然已经初见成效,然魏地的流民依旧到处都是……且多数朝着齐地和楚地持续迁徙。

    地方官府能管嘛?

    一开始是管不了的。

    因为人数太多了。

    只能任由灾民四散逃荒,尔后走一路,死一路……

    百里横尸。

    究竟谁之过也?

    许尚对此也感到了深深的自责……

    但没办法。

    当年若是不掘开黄河。

    王贲带领的二十万秦军,短期内是攻不下大梁的。

    魏王假提前在大梁囤积了两年的粮食,足够全城军民吃食。

    秦军能在大梁城下白白的耗上两年吗?

    期间万一楚国出兵援助怎么办?

    亦或者攻打大梁,阵亡太多精锐,后续灭楚就得不断的往后拖。

    迟则生变。

    夜长梦多。

    为了能够稳稳的,用最小战损比拿下魏国……

    掘开黄河是唯一的选择。

    就像当年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一样。

    没得选。

    当时只能那么做。

    同样的。

    白起被打上了兵家杀神之名。

    嬴政也在临淄遭遇了墨家的刺杀。

    因果轮转。

    天道循环。

    好消息是我们的江湖间客:通武侯王贲起了作用。

    提前把刺杀的消息进行了上报。

    遂。

    原本较为惊险的刺杀。

    变成了一场做局。

    说白了就是请君入瓮。

    现在齐墨和楚墨合流……楚墨多义士,毫无疑问的占据主导地位。

    结果行刺始皇完毕。

    楚墨的骨干要么被抓,要么被杀……

    齐墨倒是因为秦廷的放水,还有王贲的里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