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公道自在人心!(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子思齐黔驴技穷,不得不选择甘冒风险。

    许尚表示无所谓,反正今儿个稷下学宫已经被封锁了。

    所谓辩经其实是……

    谈的了就谈。

    倘若谈不了。

    那就只能掀桌子了。

    接下来主要得看子思齐识不识相,外加对于敏感话题的尺度把控了。

    东方席位。

    荀子面容一整,他之前已经委婉的提醒过子思齐了,关于尉缭子诸事,应当慎重言及。

    然而,眼下子思齐也确实没有别的选择。

    再观商山四皓……

    前几日他们曾给子思齐出过主意,也就是寻找到纵横家对于天命的诸多敏感主张,外加一些指认尉缭子年轻的时候,当众狂言挟天命的实证。

    甪里先生周术专门负责发动人脉办妥此事……

    即:商山四皓把尉缭子当作议题,并视为论辩的底牌,提供给了子思齐。

    子思齐手握【利刃】,又岂有不用之理!

    台上。

    许尚饶有兴致的道:“子思齐,在谈尉缭子之前,我需要你来拆解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这场论辩……

    许尚一直都在防守,子思齐是进攻方。

    尔后许尚负责见招拆招。

    原本这并不符合他的性格和行事作风。

    但没办法。

    许尚代表秦廷,在立场方面肯定就跟擂主差不多。

    子思齐则是个挑战者,自然就得进攻、进攻、再进攻。

    此刻。

    许尚想要狠狠的打断一下子思齐的进攻节奏。

    “是何问题?”

    子思齐闻言,不由得心中一紧。

    他明白。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许尚肯定要给他出难题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

    许尚想了想:“之前的泰山雄辩,有关于司法和民意的定论,也就是司法如果被民意严重干涉,就会变成地域性、群体性、宗族性的割裂,最后变成谁人多,谁就能代表民意,直至演变成多数人的暴政……敢问,这道题你要如何作解?”

    许尚把泰山旧论给搬了出来。

    如果子思齐答不上来。

    这场司法辩论就可以提前结束了。

    扪心自问。

    许尚也不太想深度探讨尉缭子诸事,原因在于……倘若话赶话,最终导致了血屠稷下,对秦廷其实是坏处大于好处的。

    因此。

    许尚想要用【多数人暴政】的司法主张,先尝试着强行控场。

    子思齐闻言眉头紧蹙:“这个……”

    子思齐本能的看向了商山四皓的方向。

    泰山定论。

    他们几人自然是提前拆解过的。

    但子思齐依旧没有百分百的把握,压制住许尚……他总觉得许尚还有后手……

    这属于有点心理阴影了。

    好在。

    子思齐很快又把心绪调整了回来,他道:“阁下,我同样也有一问,秦法究竟是皇帝的统御工具,还是匡扶社稷万民的律例主张?”

    许尚:“商君之法是前者,现今九州一统,秦法自然在朝着后者的方向不断迈进。”

    先秦时代,司法本质上确实是皇帝的统御工具。

    但……

    当众肯定不能把大实话给说出来。

    许尚必须得明示秦法主要是为了匡扶万民,兜底社稷民生。

    “很好。”

    子思齐再度道:“那么阁下认为,司法能够代表正义吗?”

    许尚点头:“司法审判罪恶,底层逻辑自然是正义的。”

    这个世上所有的概念都是相对的。

    常言道。

    法律是人性的底线。

    底线之下,便是难以直视的人性之恶。

    罪恶,对应正义。

    如果这个世上没有正义……法律的更正将会毫无依据……

    “既然阁下认可秦法应当匡扶万民,同时又代表着正义。”

    子思齐认真的道:“这两项显然都与民意完美契合,那么为何民意就不能成为司法审判的主要参考条件呢?”

    许尚勾起嘴角:“你说的都是对的,但你并没有回答究竟要如何解决……【多数人暴政】的难题。”

    很多时候。

    我们为了解决问题。

    反而会造成更多的问题。

    所谓的民意司法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纯粹的法律确实不完美。

    于是。

    儒家八派和曲阜孔氏便打算用民意,补充和完善司法。

    结果就是民意司法存在更大的漏洞,更加的不完美。

    何解?

    “这……”

    子思齐握拳沉思,过了好一会儿后,他才双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