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对面酒肆的二层楼中。

    嬴政听着陈平的转述夫子之言,他越发的明白了,为何齐国会降的那么快,那么彻底。

    齐鲁士卿高层腐朽成这般模样。

    表面上看着一片欣欣向荣。

    实则内里早已崩坏到无法直视。

    商贸压榨底层民众的手段层出不穷。

    没有人会想着去强国强兵。

    积重难返。

    莫过于此。

    嬴政不由得心中生出一股念头。

    或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吧。

    他大秦通过重用魏国的人才,再加上复刻完善齐国的政策……

    夺中原之造化!

    进而铸就关中大秦今日之一统!

    再加上夫子把控全局。

    此当是真正的天命所归。

    另外。

    嬴政从很早的时候,就对管仲多有了解。

    原因在于……

    吕不韦早期动则便要自比管仲,欲成秦公之名。

    若细数管仲的诸多政策。

    行政改革:叁其国而伍其鄙,外加四民分业。

    简拔人事:由各个地方的乡长举荐【慈孝】、【聪慧】、【拳勇】之人,担任官吏……打破了世卿世禄的贵族传统任职,汉初定下的察举制,说白了就是建立在管仲政策的基础之上。

    同样不是凭空得来的。

    政治主张:大力发展商贸和农业,并在思想层面强调华夷之别。

    外交主张:以霸主的地位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敬……此便是尊王攘夷。

    这一条让汉末曹孟德给学去了。

    就变成了奉天子以令不臣。

    军事主张:作内政而寄军令,守则同固,战则同强。

    这一条其实就是商君的什伍户籍制度。

    民众从出身的那一刻,便按照军制进行划分连名和训练,上了战场后自然就会充满羁绊默契。

    都是同乡近亲……

    在这样的情况下,敌人若是强行冲阵,代价将会是难以想象的。

    因为古代打仗主要看哪一方的战阵先行崩溃,直至兵败如山倒。

    后世的例子当数岳家军。

    金人最精锐的铁浮屠,也愣是憾不动背嵬军的军阵。

    还有更典型的戚家军,打倭寇基本上等于降维打击。

    言归正传。

    管仲最有名的其实还是他的商贸制裁手段。

    比如:买鹿制楚,齐纨鲁缟等等。

    这些都是通过大力买进,疯狂抬高鹿皮和鲁缟的价格,让别国民众荒于农时,再陡然停购做空……最后用高价粮进行全面收割。

    管仲这招用过挺多次。

    每每都是屡试不爽。

    没办法。

    贸易掠夺发生在战国时代,任谁都是想不到的,妥妥的降维打击。

    综上。

    管子助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今朝齐民怀念之。

    理所应当。

    甚至嬴政此刻都不由感叹,若他能有夫子出世把控大局,再有管子经世施政操作。

    那可就真无敌了。

    奈何。

    古今之大才,往往并不会聚于一世。

    这时。

    华阳太后开口道:“谁能想到,这先贤后裔的孔氏一族,与腐朽田氏竟然一般无二。”

    华阳太后是楚人,于中原长大,她少时对于孔氏先贤肯定也是听说了许多传闻。

    结果这些天当她亲眼见证血屠稷下和刑台公裁的两场大事以后,绝对是彻底颠覆了她对先贤后裔的所有过往念想。

    原来这些背靠祖上余荫,又各种接济民众的家伙们。

    私底下竟是这般嘴脸……

    一边把人往死里压榨。

    一边又做点赈济之事,获得贤名。

    果然啊!

    圣人不死!

    大盗不止!

    道家庄子的斥骂儒家之言,这下含金量攀升的就更加厉害了。

    这时。

    李斯微微蹙眉:“子张正都死到临头了,居然还不安分,这种时候也不忘扯出什么孔子和老子的愚民之言,欲图强词夺理,混淆视听。”

    李斯对于子张正没有半分好感。

    因为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师傅荀子,在那些孔门正宗嘴里,究竟是多么的不受待见。

    “呵呵。”

    尉缭子笑笑:“子张正现在确实是最后的死前狡辩了。可话又说回来……孔子和老子,还真就各种强调过愚民的必要性。”

    嬴政:“……”

    李斯:“……”

    秦廷现在要大力打压中原士卿,并且相对平等的对待中原底层民众。

    如果让子张正临死之际,借孔子和老子之名,刑台占理……

    多多少少会给大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