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文字一统的推进策略(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等到众人的期待值全部都被勾起来以后。

    嬴政才缓缓公布了检查考教的垫底之人。

    没错。

    确实是共敖。

    “这个楚地武夫,三字经总共一千余字,他就写对了两个字。”

    嬴政扶额道:“人之初……第三个初字他都不会,哎,真是一言难尽,不罚不行!”

    嬴政有点生气。

    见过敷衍的,没见过这么敷衍的。

    有点太过分了。

    三字经,你好歹写对三个字啊!

    就只会一个【人】,一个【之】。

    哪怕初字真的有点复杂,后面那么多字也总有简单的,结果共敖蒙都不会蒙。

    只能说活该垫底。

    半点都不冤枉。

    “哈哈哈。”

    尉缭子大笑道:“共敖就是个武夫,他估计连自己的名字都只会写前面的共字,而且还是用楚文……这种秦小篆的文事考教,又是突击检查,确实难为他了。”

    尉缭子的言语之间,倒是有点给共敖开脱的意思。

    因为他个人是比较喜欢武夫的。

    大大咧咧。

    没有那么多的歪门心思。

    除了对文事一窍不通以外。

    其余方面都还是挺可以的。

    那这就没必要把关太严的嘛。

    松一些也无妨。

    当然。

    最主要还是得看共敖的平时态度如何。

    倘若共敖从始至终都不曾顺秦……

    那就理应重惩之!

    杀鸡儆猴。

    “话说第一名是谁?”

    扶苏好奇的询问出声。

    共敖的垫底老末属于众望所归。

    那么此番文事考教的正数第一名,肯定就没那么确定了,屈景昭的三个家主兼族长,在文事方面都是挺强的。

    至于宋义……

    宋义的拉胯不言而喻。

    除了命好。

    一无是处。

    顶多还会些开后门,走关系的小聪明。

    正当嬴政要公布正数第一的时候。

    华阳太后端正身姿,缓声道:“我来猜猜吧,垫底是共敖,正数第一必然是景清无疑。”

    华阳太后显然对于下面的事儿,多少还是有所过问的。

    更何况……

    景清给华阳太后送的那些重礼,也都表明了前者的态度。

    或许有人就会说了。

    送礼的人都不好。

    实际上这在古代是难免的,比如地方官都会结好京官,每年都会上下打点。

    华阳太后作为楚系秦臣派系的最大靠山,而楚地十一郡又都在楚系秦臣的把控之中。

    注意。

    大秦举国上下才三十六个郡。

    楚地直接就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

    现在赵地的李牧和齐地的荀子,又都比较倾向于扶苏……扶苏的背后同样也是华阳太后……

    综合来看。

    华阳太后绝对可以算是当下天下最有权势的女人,并且还是实权,没有之一!

    以后下面的地方官进献之时。

    就都会向华阳太后送出重礼。

    这是必然的。

    而景清属于早早的就进献效忠了,第一批投效,态度最好,自身文事能力也不错。

    只不过景氏一族在楚地有点独木难支,不敢冒尖式的逆势而为。

    景清只敢一边投效华阳太后,一边又跟着五大家族一起敷衍秦廷的一统国策。

    至于这次的检查考教……

    显然又是一次表态的机会。

    “没错,景清此番绝对是无可争议的第一。”

    嬴政点了点头,道:“只是你们应该都猜不中景清究竟对了多少个字。”

    话音未落。

    许尚勾起嘴角道:“小赵,你这话说的就有些早了。依老夫之见,景清这次用秦小篆默写三字经,定然是……全对!一字不错!”

    嬴政:“(?`???′?)”

    始皇东巡亲至。

    景清举全族投效的时机已经到了!

    这文事方面的检查考教。

    从某种角度来说。

    也是一次机会。

    且只有聪明人方能把握住的机会!

    那么问题来了。

    景清是个聪明人嘛?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果然……”

    嬴政无奈的举起了手中的小篆竹简,道:“景清确实如夫子所言,他默对了三字经的一千一百四十五字,未出半分差错。”

    “相比之下,屈衡的昭弘都只写对了二三十字。”

    “至于宋义就更别提了,只比共敖强一点儿,才写出了十来个字,对了七个。”

    “总体来看,景清的态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