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急转直下,皆毙!(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芈华的孩子。

    芈姓熊氏,标准的楚国王族。

    上面的华阳太后又曾是他们楚国公主。

    如此。

    他们理所应当的会把扶苏看作是自己人。

    至于他们提出的要求,无非就是一边说自己是清白的。

    一边却还是希望扶苏能够聆听他们的声音。

    他们依旧想要遵循自己的传统习俗。

    不想做出改变。

    毫无疑问。

    这次扶苏直面众多楚地黔首民众的请愿,他着实是人生中的第一回,压力肯定是有的。

    扶苏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心绪。

    随即。

    扶苏高声道:“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之所以要求用小篆刻写,主要还是字体本身更加简单易学,这样小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启蒙。”

    “你们要相信朝廷,也要相信我,楚文并不会完全消失,就像过往在楚地的古之典籍,在由朝廷收录之后,也都保存的很好。”

    “只不过考虑到三字经蒙学诸事,用小篆也更有利于在全国进行推广,都是以大局为重。”

    “另外你们以后回家可以询问一下,究竟是学楚文容易,还是学小篆更加简单易懂。”

    ……

    扶苏并没有强压说一定要废除楚文,进而督促文字一统什么的。

    因为这只会让楚地黔首民众的心中,兴起难以抑制的抵抗情绪。

    所以。

    扶苏非常敏锐的改变了言语中的侧重点,也就是他回归了文字本身。

    到底是楚文容易。

    还是秦小篆更好。

    对此扶苏有着绝对的自信。

    时代在进步。

    并不是越过去的东西越适用。

    秦小篆本身就是比楚文更加简单易懂,这对孩子蒙学是有好处的。

    如此。

    众人好一顿议论纷纷。

    他们产生了许多的分歧,但最终还是支持扶苏的更多一些。

    因为孩童蒙学诸事,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至于维护楚文什么的。

    这里的千余楚地黔首民众,百分之九十五属于大字不识。

    你跟他说我们必须要维护楚文!

    身为楚人……他们自然会跟着应和两句……

    可如果楚文没有秦小篆好用,对蒙学产生了影响。

    那么这些楚地黔首民众立马就会改变态度。

    或许别的秦廷官吏所言,他们会不信。

    可准太子扶苏之言。

    他们一定信……

    后续就是度量衡和货币诸事。

    扶苏解释统一货币以后,人们就能更方便的赶集,也能买到全国各地的东西。

    比如齐国的一些盐、布料啥的。

    最后的度量衡诸事。

    扶苏只能一再保证,他会代表秦廷,给予度量衡更易的绝对公平,不会让老百姓多交税什么的。

    另外。

    扶苏还提前透露了一个半公开的秘密。

    那就是稻谷很快就要得到改良了。

    未来楚地偏南方,又供水便利的地方,就都能一年两收。

    这哪怕原本的稻米产量不变,两收也可让全面收成翻倍了。

    以改良稻种作为保证,换得老百姓不再过于抵制度量衡的统一,这肯定是非常可以的。

    就这样。

    好一番交涉完毕以后。

    扶苏的名望显然就更高了,蹭蹭蹭的往上涨。

    没办法。

    坏事都让当老子的政哥给干了。

    扶苏多行好事,自当贤明加身。

    时值傍晚。

    扶苏与千余楚地黔首民众,一同前往了大部队。

    也就是万民请愿的所在地方。

    方才的十几个乡愿代表,迅速把扶苏的解释和保证全都述说了一遍。

    随即。

    万千民众纷纷高呼太子殿下。

    使得扶苏也是好一番心情振奋。

    于是。

    扶苏当即决定:“对了,在临淄的时候,曲阜孔氏和儒家贤哲正宗的土地,全都分发给了当地黔首。”

    “此番也是一样,屈氏一族胆大包天,竟敢施行咒杀魇镇诸事,实乃极罪也。”

    “故,屈氏一族的土地,眼下肯定都有郡县官吏进行收缴了。”

    “我现在就带着你们,前往九江郡分得屈氏因罪散出的土地,你们中有哪些是九江来的?”

    ……

    扶苏说干就干。

    当场分地,一点儿都不含糊。

    而他也确实有这个权力。

    反正土地分配早一点,晚一点都是要搞的。

    现在属于宜早不宜迟。

    省得再出什么变故。

    “我我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